课堂教学改革应回归常识
在全国上下如火如荼地开展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改革(本文主要谈课堂教学改革)、构建和推广各种各样的教学模式的背景下,红色革命老区、贺龙元帅工作地——洪湖市沙口镇中心学校也加入了“课改”的行列。校长们非常着急,希望有一个“顶层设计”快速呈现在老师们面前,老师们迅速利用这个“顶层设计”直接实施各教学环节,这样校长和老师们就有了可操作的“行动指南”。
然而,实际情况并没有这么简单。教育有如下四个特点:一是示范性。老师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是学生的榜样和楷模,时时处处都在为学生做示范;二是复杂性。学生是人,是未成年人,是可持续发展的未成年人。一个班集体是有个性差异的复杂群体,同一个教师面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学科教师面对同样的学习群体,教学都不能搞一刀切,不能一蹴而就;三是长期性。由于教育对象是一个变化的、动态的群体,教育又是一个慢的艺术,工作难度可想而知。因此,我们的教学方法不能复制拷贝,直接粘贴,必须要有长期的工作积累。且长期的工作积累,还不一定能完全达到我们的教育目的;四是创造性。创造是人类进步的秘诀,没有创造,就没有我们今天的时代。创造存在于社会的每个领域、每个部门、每个行业,教育也不例外。创造,才产生了全世界无数教育家:赞科夫、苏霍姆林斯基、雅斯贝尔斯等;创造才产生了我国无数教育先驱梁启超、叶圣陶、陶行知;创造才有了我们当代卓越的教育家魏书生、李镇西、李吉林、窦桂梅……创造,还将产生一大批一线优秀的在座的教育工作者。
基于此,我向大家谈一谈对“课改”的冷思考——课堂教学改革应回归常识。
1、 “课改”的“改”是相对的
“课改”是相对于过去的课堂教学模式提出来的。班级授课制、一节课上40(或45)分钟,“备教辅改导”、“复旧引新”“讲授新课”“复习巩固”“习题训练”等教学形式、教学方法或教学环节,是我们持续了几十年的“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主要体现以“教师为中心”或“以知识为中心”。但无论怎么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宗旨是永远不会变的。在过去的教学模式中,依然有当前适用的方法,比如讲授、演示、阅读等。个人认为:现在的“课改”模式中,运用的教学手段更先进,教学方法更丰富,更能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改变了“一灌到底”“题海战术”的教学局面。因此,我们不能把传统的教学模式与现在的课改模式决然对立起来,而应该在注重凸显学生“学”的前提下,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
过去,强调“双基”教学,之后专家们提出了三维目标的教学理念。“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的达成,让课堂教学更丰富。但在实施过程中不能把教学目标割裂开去:一节课中,哪一个环节在实现“知识与技能”的目标;哪一个教学环节在实现“过程与方法”的目标;哪一个教学环节在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教学实践中要处理好三者的关系。我认为“知识与技能”是最基础的、“过程与方法”是最重要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最高级的教学目标。通过“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达成,实现“知识与技能”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
当下专家们提出了更科学、更具体的教育指南——《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文化基础(人文底蕴、科学精神);自主发展(学会学习、健康生活);社会参与(责任担当、实践创新)。教学逐渐由“以知识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为中心”。同时我们的研究重点也由“研究教”转向“研究学”,在“研究教法”的同时还“研究学法”。于是就有了今天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
2、 上课必须要有模式
对中青年教师和老年教师来说,课改是必须的,是坚定的!对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来说,不是改变教学模式,而是构建教学模式!
“课改”教学模式应该是这样的:以知识为线索,开展演示、演讲、游戏、对话、争辩、讲授等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这样才可以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举个例子来说:关于豆制品的制作有很多形式——豆浆、豆腐脑、豆腐干子、千张……从做法上又有许多方式——油炸豆腐干、豆腐汤、千张炒肉、卤豆腐、日本豆腐、腐乳……原材料是相同的,以什么形式呈现,做成什么味道的菜,那就看顾客有什么需求了。厨师总是根据顾客的需求去精心制作。
教学也是如此。同样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习个体,会有不同的学习需求。老师们一定要学会做让学生满意的“可口佳肴”。今天,沙口的老师就学习了老湾老师给我们提供的“千张炒肉”这一教学模式,怎么控制火候,放什么佐料,厨师都要精心设计。《实际问题与我一元一次方程——销售问题》这节课,老湾的老师以“两案四环”的教学模式呈现在同学们面前,同学们学得非常投入,非常快乐,很喜欢“这道菜”。沙口的老师们认真学习这种“烹饪”模式:怎么进行小组构建、怎么写导学案、怎样引导学生独学、对学、群学、展学、导学。收到良好的效果。
3、 不能囿于某种模式
今天学老湾的教学模式,一学期或一学年后,学生对这种模式就逐渐习惯了。再过一学期或一学年的教育实践,对某些教学细节进行修改、完善和创造,老师们可能会创造出适合沙口学生高效学习的“沙口模式”。时间长了,我们不囿于某种模式,而且具备多种模式,也不会被“模式化”,这样就实现了“教学方式多样化”的教学理念。
4、 模式构建要有依据
教育思想是前行的远光灯。在教育实践中,我们要从教育家那里获取教育智慧,要用教育家的思想照亮我们的课堂。如叶圣陶先生的“教材只是一个例子”“教育就是培养习惯”的教育思想、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等光辉思想正是我们夜间前行的远光灯。
核心素养是前行的方向盘。《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我们培养什么样的人,怎么培养人指明了明确的方向,成为我们前行的方向盘。认真研读,我们找到了“突破学科本位”“软化学科界限”“强化学科渗透”,“跳出学科看教学,跳出教学看教育”的理论依据。《物理其实是文科》的观点正是由此产生的。我们不能把自己仅仅定位到一个学科教师的层面,而应该定位到来自一线的一名教育工作者的高度。
教学原则是前行的导航仪。无论是什么教学模式,无论是什么教学方法,我们都不能脱离教学原则,它是我们前行的导航仪。启发性原则、直观性原则、量力性原则、巩固行原则、循序渐进的原则、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的原则、因材施教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等。在某一节课中可能会充分体现某个或几个教学原则。
有的老师在上完新课后,立马从各地中考题中寻找最新最难的试题,作为学生训练的练习题,或编制十几道或几十道相关内容的练习题进行训练。显然,这样做既违背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又违背了量力性的教学原则。怎么可以把米饭喂给两、三个月的婴幼儿吃呢?
我曾提出一种教学的“框架”:学习主题——知识主线——学生主体——教师主导;我们初中物理教学的“框架”:创设物理情景——开展思维加工——进行适当训练——链接“身边物理”。(我不想说教学“模式”,而更想说教学“框架”)
我的课堂追求——
灵魂的自由对话
精神的愉悦交往
人格的平等交流
思维的激烈碰撞
我三上《透镜》为例,来说明课改必须做到“三深”——
深度备课;深入学生;深刻反思。
(此处省略3000字)
2018年11月30日星期五
朱道荣根据沙口微报告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