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内向者沟通圣经》
拆页1、2、3:附后
I:用自己的语言重述信息
拆页1:
主要告诉我们内外向型性格的一些典型特征;
拆页2:
讲述一个人际关系中可以运用的4P法,即准备、展示、推动、联系。
准备,是你对即将要面对的事情做的准备工作,包括心理准备,实操准备等;
展示,是你应对这个事情时候的一个状态,尽可能好的展现那个做个准备工作过的自己;
推动,就是让自己走出舒适区,到相对更有挑战的空间去,努力去适应;
练习,经常练习上面推动这个步骤,不断去尝试新的环境,使适应新的环境成为习惯,或者把新get到的技能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体系。
这可以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
拆页3:
告诉我们在社交场合常常阻挡我们的畏首畏尾的是自暴自弃的想法,这些消极想法把我们阻挡在往更好的路上前行。所以,首先我们应该及早意识到这些消极想法;其次,把这些想法写下来,看看他们到底是否正确;最后,用正面积极的想法去代替这些消极想法。
几个消除消极暗示的方法:
1、把“不”句型换成“可以”句型;
2、把“他”句式换成“我”句式;
3、多用启发性的问题;
这个拆页也要我想到上次课程《象与骑象人》,虽然不是特别恰当,但是遇到一件事情,脑中第一时间想到的消极想法往往就是那头我们不太容易控制的大象,只是这时候是只有点病态的大象,因为它特别不自信的感觉。而正面积极的想法的就是那个骑象人,这时候要用理性去战胜大象以便控制它,达到协作的目的。
A1:描述自己的相关经验
今天的自测量表我竟然高达22分,不折不扣的内向型人士,但之前我一直认为属于中间型。事实上,在大事情中、在社交上的表现,我确实属于内向型,会议中、讨论中表达观点不多,喜欢一个人想事情,属于内省比较深的人。虽然比较难改变性格,但一直在尝试让自己更外向一点,这样就更受欢迎了蛤。
举今天发生的一个例子,可能和今天的课程不能完全对应,但也有课程中运用的影子。
例子:
最近这些天,我不止一次考虑过换工作的事情,在拆书不同的课程作业中也提到过好几次。
目前工作稳定,收入还算可以,压力不太大,可以较好的照顾家庭,并且领导很好,同事关系融洽,甚至外面有很多人想来我这个岗位的。
但是内心另一面说,目前的工作做了5年没什么挑战性了,这个瓶颈靠自己很难突破因为公司平台就这么大了。除非去换个更大的平台。但是换工作需要的勇气真的很大,放弃不错的收入和稳定性去面向未知,内心直观还是拒绝的。所以特别矛盾。
今天是阿里成立18周年庆。我忽然想起小时候一个玩伴姐姐,在阿里13年了,早已经做得非常好,虽然很多年没有联系,但我年初有加她的微信。虽然失眠好几天了今天中午我怎么都睡不着,给这个小时候的玩伴姐姐编辑了一条消息,写了删删了写又修改,大意是问她那边部门是否有空缺的岗位或者她熟悉的空缺岗位,能不能约她聊一聊,我想换个环境。发之前其实我很忐忑,这位姐姐且不说好多年没联系,想想人家现在位高权重,我就有点不自信。内心说,阿里要求这么高,我能力也一般,年纪也不小了,肯定没戏吧。人家会答应我去聊聊吗,又要欠个人情了。
但是特别意外,这位玩伴姐姐不到两分钟就回我消息了,说我太客气了,约个时间去聊一聊,还说我可以先写个简历给她。并且定好了明天周六下午1点就去阿里找她面谈。
我那个激动啊,激动过后,有点小紧张,是既兴奋又紧张的感觉。明天的那个未知,包含太多不确定的东西,我内心依旧有个消极的想法说自己不行。但是马上我又告诉自己一定要好好去试试好好聊一聊,就算没有机会,去参观下阿里,去看看人家的环境,体会下人家的大格局,对自己也是莫大的开拓眼见。
虽然我们说好先聊再投简历,但后来我想还是有必要做一份简历,可以不必花哨,但写清楚自己近几年的情况好让对方有个初步的认识,毕竟这么多年过去了,变化都太大。
除了兴奋,我真的依旧紧张,害怕自己说不好,表现不好。
但这是一次特别难的的机会,我也必须要好好准备下。
A2:我的应用
从上面我的A1,非常明显有消极情绪(不资信、害怕、紧张),但也有正面积极暗示力量(这是个难的的机会,我一定要好好准备)。
所以,有时候一个理论、一个方法,我们不一定要循规蹈矩按照一模一样的步骤来,常常在自然的处理过程中,已经包含了对应的积极的信息。
拆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