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来见证一下教练技术是不是真的有那么棒”
“我想看看教练技术更适合什么人?”
“我想学习教练技术如何提问? 如果转化信念?“
“我过来想体验和感受不同学派的教练有什么不同?”
“我想知道能不能把教练作为我的职业,如果作为职业,如何为面临到的生存挑战做准备?”
“我想了解教练技术如何帮助创业成长?”
......
带着各自的问题,带着各自的期待,5.22号小伙伴们在一天工作之后从四面八方聚到“MCC大师现场一对一教练”成都站的活动现场;
而我,作为吴导的小粉丝,也为即将第四次见吴导而兴奋不已,如果对每次的面见用一个词来概括,我想应该会是:
初识吴导于2017.9.17的港大工作坊:"人只有不断进步才不会被机器代替,我们要学会聆听、感受、接纳、理解他人,将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不断融合,改变,让他们相互影响才能让我们自己有所成长"。看到小小身体中大大的能量和那份坚定。
2018.4.3的教练精品课堂,体验到吴导自己研发的CDCA的模型的实际应用,理解“全人”的概念,更是感叹于吴导的研发能力,第一次认识了一个可以帮每个然找到自己心中那个声音的工具“教练金句卡”。
2018.4.7-8 港大的教练心理学课程,则是让我觉得有些懊悔,为什么没早点开始学习心理学呢? 当吴导让我们现场演练把荣格的字词联想用在教练环节中,神奇的化学反应更是激起我强烈的兴趣,精神分析、行为学、认知行为学、人本主义、存在主义如何运用在教练的对话中,如何提问...两天的课程好像刚刚开始就结束了
所以当得知吴导 5.22要来成都做一场一对一的教练,满是欣喜,也很期待这次会有什么不一样的收获。和以往几次都不同,这次没有PPT,没有理论,没有模型,嗯...看起来好像没有什么干货,更多的是吴导娓娓道来的感悟和经验的总结。然而看似没有干货的分享,恰恰是干货满满的分享,正如吴导说:“我培养出来的是有MCC之道的ACC,PCC”;记得在 高管教练的课堂上,陈朝益老师也说过:“学习教练技术,术-要学的纯净,道-要自己去悟”。而吴导今天更多的分享恰恰是在“道”上!
先人后事 先内后外 先上后下
先心后脑 先苦后甜 先慢后快
先个人后团队
这些听起来很道理很简单,但能做到知行合一,每一条都不容易。我们所处这个大环境,所谓的VUCA时代,“快”是主旋律,“变”是常态,“先事后人,先脑后心,先外后内,先快后慢”是我们的惯性,在大多数的情况下,我们是后知后觉甚至事无知无觉。怎么做到当知当觉、正知正觉、甚至先知先觉?我也不知道答案,除了不断的学习、不断的练习和反思,强化我们的神经记忆,我不知道是不是还有更好的方法;我在想,如果我问吴导这个问题,她可能会反问:“你认为呢?”,我想我可能会加上:“可能我还需要一个教练” ,哈哈哈!
接下来的一对一教练案例更是只能用“经典”来形容。教练的话题是”焦虑“,而吴导完美的呈现给我们如何从教练的话题去找到主题,如何让被教练者从用“脑”回答问题,到用“心”和自己对话;让被教练者从物质文明看到精神文明; 接下来的行动部分,如何帮助、甚至带点推力的让被教练者从“知道”到真正的去“行动”,让我们领略到MCC大师级教练的深厚功力,同时也再次见证金句卡的威力。
有人说“一次正确的选择大于百倍的努力”,有本书说:“你的选择就是你的世界”。回想这半年多的时间,每一次小心的求证都更加坚定了自己的选择!
而我也看到了自己的变化:
变得没有那么焦虑,因为秉承着“可以慢,但不要停”的信念!所以一直慢慢的走在路上
变得更开放和包容,因为感受到吴导对不同学派和包容和接纳,所以开始愿意承认和接纳不完美的自己、不完美的家人、不完美的朋友、不完美的同事;
变得更坚定,因为看到吴导20多年来的“坚持、努力和坚定”,因为我相信吴导相信我们会成为“高徒”,所以更加对努力,不想辜负这样的信任;
我曾经担心,害怕,因为人生的选择不像买一件衣服,一瓶香水那么容易,也没有那么多可以试错的机会;但很庆幸因为看到自己的变化,所以更坚定了自己的选择,所以我愿意勇敢的走出来,敢于告诉别人我在学习教练,愿意给别人分享我所知道和理解的“教练”;所以我愿意参加每一场活动,愿意结识对教练技术有同样兴趣的小伙伴;所以在小小的犹豫之后,还是勇敢的在活动开始前几分钟接过了麦克风!
希望每个小伙伴也能从脑中无数的声音里听到心中的声音,然后坚定勇敢的走下去!
希望有小伙伴能和我一起加入PCP17班(成都第一班)的教练之旅!
也希望未来会有更多的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一起推进教练技术,收获自己,成就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