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去朋友家串门,共进完晚餐闲聊了一会儿已经快晚上九点了,见天色已晚,我起身要走,恰逢她老公风尘仆仆的开门回来。
他见了我无精打采地打了声招呼:“嗨,来啦!”
我回应他说:“恩,呆了一会儿了,这么辛苦,刚回来啊?”
他无奈的说:“今天算是早的了,前些日子加班,都是到十点多才进门。”
朋友把衣架上的包递给我,说:“不送你下楼了,我给他热点儿饭。”
进了电梯,我脑海里还停留着他那胡子拉碴、满脸疲惫的样子。和他见面的次数不多,偶尔来朋友家串门,有时候碰见了,他或是打声招呼就往沙发上一趟,或是急匆匆的进了家门然后就进了书房,随之听见一声电脑开机的声音。
他在一家设计公司做设计师,虽说这几年赚了不少,但是总是给人一种低沉沉感觉,根本没有三十左右岁的年轻人该有的意气风发。
他可能还不算是每天最卖命加班的, 霓虹闪烁的大都市,灯火通明的写字楼里,无数上班族都已习惯了每天伏案加班到很晚。
不知从何时开始,熬夜加班、通宵干活成了肯定一个人工作劲头足、始终如一设法前进的褒奖词。
不要在很年轻时,
却发现一切已经太迟。
很多二十多岁的人常说:“如今正直年轻体壮,还有几年的青春可以熬,谈不上过度支配身体,先苦几年、累几年,过了三十再好好犒劳自己。”
所以不会在意每日在电脑前持续久坐数个小时、不会在意每天过了十二点才入睡然后六点多钟又起床、不会在意晚上饿了就泡桶泡面早上空着肚子就急冲冲的出了家门……大家觉得:年轻嘛,怕啥!
可当我们看到:
年仅30岁的瑞安市公安局交警大队民警林凡连续3周主动放弃休息,加班加点,最终突发心肌梗塞;
苏州一名24岁工程师呼吸心跳骤停去世,生前经常加班且工作压力巨大;
天涯社区副主编金波工作拼命,经常熬夜,在北京地铁上突然晕倒,经施救无效,年仅34岁便离世;
36岁的IT男张斌猝死于酒店马桶上,当日凌晨1点他还发出了最后一封工作邮件…
我们不得不感叹:年轻,并非什么都可以。
如今,过劳死已逐渐成为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我们对于一位脑力工作着像往日一样坐在电脑前加班干活,突然,僵硬的身体晃了几下,一头栽倒在地,然后医生无奈的宣布无力回天的画面已经不再陌生。
事实上,中国每年有60万人过度工作导致猝死,这意味着时间每经过一分钟,就有至少1个人由于工作劳累而告别人世。我们意识到:过劳死和年龄无关,保护自己的身体,就该从年轻的时候做起。
未来是一条漫长的路,但未必是风雨兼程,披星戴月,就能赶在别人前面到达终点。倘若你在追赶的过程中,失掉了健康、耗尽了身体,即使追求到了自己想要的又有什么意义呢?
也许你会说:别人都那么拼,倘若我不努力怎么比得过他?你可能还会说:职场小白,不通过勤劳工作、刻苦加班如何得到领导的认可?
正因为太多人都这么想,才会有那么多肆意压榨员工休息时间的领导。升职加薪非一日之功,想证明自己的工作能力、得到领导和同事的赞赏,八小时内的工作时间其实足矣。况且,优秀和聪明的人都不会以透支自己的身体为代价,去博得上司的欢心。
同样的工作,别人可能用两个小时就完工了,为什么到了自己手上却要耗时两倍的时间?别人能在上班期间内完工,为什么自己要把电脑抱回家接着通宵达旦?
与其一味的通过耗在电脑桌前冥思苦想,不如停下来审视一下自己的工作方法,或是想办法取经学习别人的工作经验。加班不可怕,可怕的是永远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在加班,不知道自己怎样才能做到不加班。
当亚健康状态比比皆是,我们喊着累,却不知道休息。有时候,明明可以早早的休息,却也不甘心安安稳稳的睡个好觉,躺在床上盯着手机看看淘宝,坐在电脑前耗着刷刷微博,幼稚的认为只要不工作了就是休息了。
平日里,连出门散步、上街散步都觉得是巨大的体力消耗。实际上,真正在繁忙工作之余坚持锻炼的人,非但不会更加疲劳,反而得到了一种更好的休息。
在新鲜的空气中,在有氧运动中,在汗水的分泌、毒素的释放中养足了精神,恢复了体力。看似是占用了休息的时间,实际上是为了接下来更好的工作攒足了马力。
如果想爱这个世界,那么,一定要先爱自己。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学会照顾自己,是对自己负责更是对家人负责。毕淑敏把强身健体看作是人生不可俭省的一件事:社会进步了,物质丰富了,用不完的热量成了我们挥之不去的负担。于是要人为地在机器上跋涉,在残余氯的池子里浮沉,在人造的雪和冰面上打滚,在水泥峭壁上攀爬……这真是愚蠢的奢侈啊,可我们没有办法,只有不间断地投入金钱,操练羸弱的肌肉和骨骼,才能保持最起码的力量和最基本的敏捷。
其实正如她所言,无需刻意的去运动,去调节,闲暇时在小区里踢踢毽子、做几个高抬腿、来上一段广播体操……既省了健身的钱,又释放了内心的阴霾。
我们有时候会好奇,那些身居管理层的颇有成就的青年才俊,已不必在每天伏案加班,为什么还会出现身体透支、过劳死的情况?
因为另外一种过劳死不是身体上的劳累导致,而是心理压力所致,越是位置高的人责任和压力越大,他担心的不仅仅是手里的定额工作,而且还要想着如何扩大经营、如何为员工谋福利,或者每天都在担心投出去的大笔资金如何回笼。
所以,我们经常会听说某个不堪重负的年轻人站在高楼顶端,万念俱灰的闭着眼睛纵身一跃。
钱是赚不完的,但总要量力而行,倘若钱赚来了却没有福分享用,岂不是更得不偿失么?
平凡的我们,与其倾其所有的向这个世界服软,痴迷的追求那个遥不可及的梦想,不如定期给自己的心灵放个假。豁然开朗之后便会发现:勤奋也要有度,有方法,倘若盲目的挑灯夜战,只能提前成为一支燃尽的煤油灯。
如果你的微信里还经常有小伙伴在清晨一两点发这样的朋友圈:忙碌了大半宿,终于完工,如释重负……那么,别忘了提醒他一句:趁年轻,保护好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