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谈创业、谈创新,总是提到一个词就是颠覆,谁都恨不得一出手就颠覆整个行业。但是最近,阿里巴巴的前执行副总裁卫哲在“阿里老友会”有个分享。他说,有一些商业本质是用来遵守的,不能颠覆,颠覆了只会带来负面的结果。像这种商业本质,我先给大家说五个。
第一个叫“三平方公里效益”理论。现在很多互联网企业物流成本和广告成本太高,项目老烧钱不赚钱,就是因为忽视了这点。这个理论是啥意思呢?卫哲举了个例子。如果我在上海浦西,想吃碗面,那浦东最好的面馆肯定送不过来,能送过来我也等不及,早饿过劲了。所以只有附近这三平方公里以内的面馆和我有关。反过来对面馆商家来说也一样,一个互联网平台每天可以做一百万单,但跟我关系也不大,我还是这三平方公里的业务。这就叫做“三平方公里效益”。规模不等于效益,互联网创业也要注意这个问题,你可能有几笔生意不赚钱,但你至少要保证,在每一个三平方公里的作战单位内必须赚钱。因为如果你这三平方公里都不赚钱的话,那一百个三平方公里合在一起肯定也一样不赚钱。
第二个是密度效应,也叫规模效应。互联网企业的规模效应有两种,一种像淘宝、京东,全国开展业务,属于“全国规模效应”;另一种像58同城、大众点评,叫做“同城规模效应”。创业者要先清楚自己是哪种,才能知道怎么干。不能都想着把模式走通,今年北上广深,明年覆盖二线十五个以上城市,结果可能撑不到明年就死了。卫哲说,其实绝大部分公司都不需要做十五个城市,甚至北上广深都没那么重要。最重要的是在一笔交易里把物流成本和广告成本压缩到最低,这就要把密度做起来。打个比方,让快递员在一栋楼里面送10碗面,两块钱一单就行;但要让他在整个浦东送10碗面,没8块钱一单绝对干不了。这就是密度效应。
第三个是要留住用户。很多互联网公司烧钱只看订单,但是光订单没用,留下用户才有意义。所以烧钱要考虑用户转化率。卫哲说,应该补贴用户,不能补贴卖家。就像滴滴不能补贴司机,应该补贴乘客。因为你要改变的是乘客的习惯,而司机只要你给他生意做,他就会有钱。所以B2C模式需要分析补贴哪一端是合理的。阿里巴巴就从没给卖家、供应商免费过,反而他们能在平台上做成生意,还应该对他们交费。但是只要大家愿意在平台上卖东西,这个生意就成了。
第四个是用户体验上一定要遵从多、快、好、省这四个字。当年淘宝起家,靠的只是多、省两个字,好和快做得很差,货的质量没保证,送货还不及时。所以,京东就打两个概念“快和好”,如今也占据了电商的半壁江山。但是,这四点如果想全部做到,对哪个企业来说都太难,所以创业者要做的就是做好取舍,不能一开始四个都想要。当然这取舍是阶段性取舍,不是永远放弃。但至少在开始阶段,一定要想清楚:自己要解决用户的哪些痛点?多、快、好、省,如果能做好一个字,就能保证不输;做好两个字,能赢;想做三个字,你快输了;想四个字都做,你肯定输了。
第五个是企业一定要记住四个字,那就是广、深、高、速,就是广度、深度、高度和速度。很多创业者有高度,概念都很高大上;速度也有,团队没几天就能冲到百十号人;广度也有,一下就覆盖了几个城市,但容易欠缺的是深度。阿里当年成功重要的一点就是深度。2005年在全国只有江浙沪三个区,但是三个区都做得很深,都做到乡镇级,别人插不进来。深度够了,才可以跑广度、拉速度。但今天很多人搞创业,只做好了广、高、速三个字,没做好深度,摊子到处铺,产品线一大堆,这很危险。其实创业第一件事就是要活下来,要活下来就必须要有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做好深度。
所以你看,不管是哪个行业,无论你怎么创新,总有一些颠扑不破的真理。因为社会、商业的本质属性都是不变的,违背本质规律,必然会失败,再新奇也没有用。所以,无论是创业还是什么,都不要把眼光只盯在新上,前人用双脚踏出来的路还是值得你参考参考。
本文源自:微信公众号“投资人说”(嘉御基金 · 卫哲:有些商业本质是拿来尊重的,决不能随意改变)音频稿:徐弃疾讲述:杰克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