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西影
自春节后离开老家已经一个半月了。清明节前,在没给母亲联系的情况下突然回了趟老家,母亲见到我分外高兴,急忙给我烧水做饭,嘘寒问暖,让我再次体味到母爱的温暖和关怀。
母亲今年九十多岁,心态好,身体硬朗,斑白的头发衬托着红润的脸颊,精神矍铄,气色很好。为了便于和孩子们及时联系,两年前四弟在老家母亲的卧室里安装了wifi局域网,让她也使用上了智能手机。虽说母亲不识字,可玩起手机视频来也不比我们年轻人差。
在这次闲谈中,母亲给我说,在我们村里她算是最幸福的老人了,论年龄她最大,论辈分她最长,有儿有女,吃穿不愁,花钱不愁,身边又有人照顾,晚辈们也都很孝顺。
确实,大哥一人在家,每天昏定晨省陪伴母亲不容易。为了能让母亲晚年生活得幸福充实,我们几个兄弟或侄孙们也都经常不定期回去探望,让操劳了一辈子的母亲,享享清福,享受大家庭的天伦之乐。
家中有个小牌场,每天上下午都有本村和邻村几个上了年纪的人,或因家里忙走不出去的年轻人来这里玩耍、喝茶和唠嗑。只要一提到我们家中谁谁,母亲精神焕发,神采飞扬,说谁几号回来看她啦,谁几号又该回来了,无形间,也让我心里触动很深,也很惭愧……
其实,现在我们的父辈还是挺幸福的,因为孩子多,可以轮流照看得过来,即使有人回来的不是很多,就像我,老人也不会责怪。再看看我们六零七零后的这一代人,如果等我们老了那一天,不知道有谁来照看。
我们的下一代一般都是独生子女,大多数只有一个孩子,最多也就两个,如果真的需要他们连续几个月甚至几年照顾的话,恐怕他们有心也是无力的。
到那时,我们的归宿在哪里?是养老院吗?
说起养老院,我不敢在这里胡言乱语,但我亲眼目睹过很多养老院里的生活,甚至不只是一个省一个区域的养老院,我只能说,我心里是有恐惧感的。如果一个人的晚年活到了那个份上,可以说,已没有什么尊严可提了。有人说我有钱可以养老,这话听着就别扭。
在河南我也曾到过一家养老院,在那里还呆了好几天时间呢。养老院的院子很大,房屋也很多,但在那里养老的人屈指可数,不是弱智的傻子,就是街头上无依无靠的流浪汉。看到那些失能失智的老人,邋遢地歪坐在屋檐下,或静静地躺在床上,或昏睡,或眼睛呆呆地看着远方。说实话,我不怕他们的生活受虐,而是怕他们就这样坐久了,睡久了,一时间站不起来瞬间离开了人世。
看到眼前这样的境况,心想,也许他们的现在就是我们的将来。
随着国家的富强,人们生活有了改善和提高,养老院的养老护理也在不断地完善,并且对那些有固定来源的城镇退休职工来说,是可以享受到更好的待遇,但对于大多数没有收入的下岗职工和平民百姓来说,我就不敢想象了。
我担心的是我们这一代六零七零后,有的人现在还有份正式工作,有的人早已分流下岗,没有正式工作就没有退休金,那他们的晚年生活又该怎么过呢?
比如乡下种地的农民,他们拼尽了一生的努力,也只不过给下一代建一处房子,或者买一辆车子,对于他们自己,已基本上剩不下几两银子了。
现在六零七零后的人们,已从中年开始步向老年,虽然身体还算尚好,不用担心,但再过几年看看,一旦身体健康出现问题,养老必将非常严峻。
因为手里没有钱,孩子又少,再加上现在年轻人社会生存压力越来越大,无力反哺,到时候会面临很多困难。
我们这一代六零七零后的人,骨子里本身都具有传统的意识,脑子里当然接受着现代的观念,肩上愿意承担着上老下小的责任重担,心里却不敢为自己多打算盘。
我们这一代六零七零后的人,将来有可能对此感受最深,也不敢就这样一天天老去,如果到了老了那一天,又有谁来看管我们呢?
孩子少,负担不轻,压力大,生活越来越重。我们这一代有很多兄弟姐妹,几世同堂,对于下一代的将来还能够几世同堂,共享天伦之乐呢?
朋友!你有没有完美的应对之策呢?我是没有,我唯一能够做到的,就是能和我母亲一样,有个良好的心态,多做善事,保持身体健康,不断地学习接受新事物,跟上时代节奏,留一点人生价值作为永久,再交几个知心的朋友,相互关心和关爱,到老了还能有个嘴,让别人知道这个老头还不错,还有可以利用的价值,就知足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