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刚要走出单位门口,看到一位同事想我招了招手,让我乘坐他们的汽车回家。当我做上汽车时,看到开车的不是她本人,而是她丈夫,在回家的路上,我一直在听到同事在和她丈夫在指挥说:“向右转,向左转,开转向灯……”看到这么一幕,我微笑这说:“吴老师,你爱人刚刚开始学汽车吗?”他说:“没有,已经开汽车好几年了”,然后我又问:“你开车几年了……”,她说:“我驾照还没考出来呢……”然后她又把注意力指挥她丈夫去了,我也一旁看着丈夫的表情,他笑咪咪的……没有说任何话语。
不知道读者们发现没有,作为教师的我们就有一种病“好为人师”,无论自己懂还是不懂,都得对别人指手画脚,也许在学校里指挥学生指挥习惯,将这种职业病带到了家庭当中去。我的这同事的丈夫,也许也习惯了这种生活方式,也许对方境界比较高,知道听从对方指挥,能够让家人有一种成就感,快乐感。
分 析
生活中、工作中,我们大部分人都喜欢指挥别人,喜欢好为人师,当你问他,这件事情,你做过了吗?他们会说没有,但是我知道这件事情发展方向,我能够预测规律,我能够指导其他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我一直坚持一种观点,当我做错事情,说错话,做错决策时,一定是我们的大脑出现了问题,有些问题是基因遗传的,有些问题是后天养成的。爱好为人师也是一种病,这就要追溯到我们原始人,他们的生活方式和生存环境。现在我们想象一下,一旦有了语言后,原始人在森林中发现某块区域有凶猛的动物时,原始人会将这个消息用语言的形式,并结合自己的理解传递给其他人,越说越有成就感,越说越有灵感,随着时间的迁移,也就遗传给我们。
因此,现代有很多人有话痨的倾向,特别是从事教育行业的人员,一个简单的问题,可以说出很多话语。这就造成了,当我们说了一句话,学生们会听,但是我们说的多了,孩子们就会左耳进右耳出,没有任何效果。
我的思考
下面我就从注意力方面和立刻行动起来这两个方面谈谈我的思考:
第一、注意力投入太多
哪些总是喜欢好为人师的人,喜欢和他人分享的人,其实他们的水平也不怎么样,多半都不是最强的那部分的人。
因为他们仅仅是嘴巴上说说而已,具体落实到行动上,其实他们自己也不知道,更加不了解,他们没有亲自去实践过,根本不知道在实施过程中会遇到什么样的问题,并且思考如何去解决这样的问题。
从注意力的角度上来说,若是我们将全部的注意力投入到对别人指点的上面去,我们那里还有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真正的做事情上去。根据这个规律,我们更加要关注那些默默无闻的人,那些平时不爱说话,并在在某一阶段却能够拿出真正的东西(作品、成绩)出来的人,这种人才是值得欣赏的。
比如说,每年我选拔部分学生参加比赛,有些时候,那些爱表现,喜欢在我面前晃荡的学生,他们的情商是很高,很会和老师搞好关系,但是这些孩子仅仅只能入门,真正能够在比赛中出类拔萃的孩子,肯定是哪些默默成长的孩子,他们会将自己的注意力和能量投入到真正的比赛内容中去,这样的孩子才是真正成长的孩子。
第二、先行动起来
我们很想要帮助其他人,想要将自己所学到的东西与他人分享,这个想法是非常好的。前提是,别人愿不愿意接受呢,对于别人而言,我们可以一笑而过,对于自己的亲人而言,我们只能让自己先行动起来,慢慢的自己有变化了,才能带动自己的亲人一起成长,这才是真正帮助他人的方法。
比如说,就拿跑步这件事情来说,刚刚开始跑步时,我一直和我妻子说,跑步有很多很多好处,说了很多遍,妻子没有任何反应。也许她对我说跑步这件事情,已经失去信心了。
有那么一段时间,我没有和她说跑步这件事情,可是我每天早上5点30分起来跑步,她是知道的,这样持续了将近两年,然后我就和她说,你看,跑步给我带来很大变化,身体又好,都没有去过医院,又能让我心情变得越来越棒。要不你也跑跑,于是她被我忽悠也早起来跑步,因为要带孩子,我们轮流来跑步,现在马上暑期快要到了,又给我们跑步带来了很长的时间,想想都是很美的事情。因此,只有我们自己行动起来,并且长期坚持下去,我们才能影响他人,才会有说服力。
总之,当我们知道某些东西或者将要在做一件事情时,也许我们会非常兴奋,非常激动,想让全世界的人都知道,更为可笑的是,我们非常想立刻马上将这些东西与他人分享。这种思想是不正确的,我们得让自己冷静下来,将注意力投向做事情的本身上面去,让自己默默的行动起来,只有自己做好了,成长起来了,有所改变了,才能够影响他人。
在自己未行动前,请勿好为人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