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没有人喜欢生气吧。
为什么莫名奇妙的就生气了?一不小心就生气了……
记得那时是高一,正上着课。
有个女生突然回头对我说“王同学,我觉得你一点都不帅”。
我很莫名其妙的有点小生气,我从来没说过我帅好不好。
结果是我心情不好了一天……
我为什么会愤怒?因为让我感觉没被尊重。
这句话我想了好久,仍然没找到破绽。
是我理解错了,把感觉误解成了事实……
1.为什么会有小愤怒?
在《好好学习》一书中,我看的一个概念
“习惯性防卫”——底层思维的一种。
习惯性防卫是人的本能,是指为使自己或他人免于说真话而受窘或感到威胁而形成的一种根深蒂固的习性,通常表现为“说实话的恐惧”或者“自设的保护壳”。
当自身过去传统的认知遭到挑战时,首先想到的不是他说得是否是对的,而是会本能的去进行辩护和反击。就类似于鳄鱼脑,你进入我的领域了,于是反击。
简单点来说就是,为了不让自尊心受损而本能采取的应激反应。
原本我们在体力占据优势的时代,那时习惯性防卫是那个保护我们免受伤害。而现在转变成智力占据优势的时代了。而这时习惯性防卫会阻碍自己的成长。会看不到更有价值的观点。
习惯性防卫有两种表现:一是有些人不敢或不愿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怕受到攻击;二是有些人觉得自己比别人知道得多,一味维护自己的观点,只想让对方让步。这两种表现都阻碍团队学习,不利于团队发展。
习惯性防卫的根源是惧怕暴露出自己想法背后的思维,对多数人而言,暴露自己心中真正的想法,是一种威胁,因为害怕别人发现他的错误。
在争论的时候,我自身也是在采取习惯性防卫。这时处于习惯性防卫状态两个人是不可能搭成一致的。
在生活中屡屡碰到这般事件,这次我开始反思。
那么该如何消除和削弱习惯性防卫呢?
2.绿灯思维(你是你,你的观点是你的观点)
绿灯思维,就是给对方一路开绿灯的意思。先不反驳,哪怕观点不同,也去思考对方 ,为什么会这么想?
你和你的观点是两码事。把两者分开是件不容易的事情。往往是意识不到带来的。
那么如何分开?
我想起了《把时间当朋友》中的一个例子:
每当我该去健身,又不想去的时候。我知道不是我不想去,而是我的大脑不想我去。接着我就去了,慢慢运动也产生了一些兴奋的感觉。(根据研究发现,持续性的运动,可以使人分泌脑内啡 (endorphin),脑内啡是一种类吗啡荷尔蒙,可以使人产生欣快、放松、止痛的效果。)
一开始大脑是不愿意的,但是只需要20分钟左右,大脑也会兴奋起来,一段时间下来就上瘾了。
这就是把自己和自己的观点想法的结果。
把自己和自己的观点分开,能够帮助我们成长的更好。看到不同的观点,看看他人的世界上如何运行的……哪怕你真的是对的,你观察对方的思维就能大致了解这一类人的思考方式和过程。也就是了解一部分人的人性。
看到不同的角度,才能更好的成长。
自己犯错,反思能够成长。观察生活中的他人是如何犯错,如何思考的,能够成长的更快。
你是你,你的大脑只是你的一个器官。
3.分清事实和感觉
例1:
我说:“你是人类 ” 这个描述是事实。
我说:“你一点都不帅”是感觉,个人的感觉,是说话者的感觉。
那你为什么生气了,一是我没尊重你。
更关键的是因为我对我的感觉的描述让你误认为是事实。
例2:
“榴莲很难吃”
“榴莲我吃不惯”
第一种说法很容易让没吃过的人误解为事实,认为榴莲真的很难吃。
第二种是在 说 自己的感觉,我吃不惯而已。不代表真的很难吃。
把感觉描述成了事实。
例3:
“你这个孩子总是容易让人操心”
“我这个人呐,总是习惯为你操心”
第一种表达会让人感觉受到了批评和挑战。
第二种表达,就是说自己的感觉。这反而会让对方反思自己哪里做的不对。
对感觉的表达很容易变成对事实的表达。
分清感觉和事实。
下次遇到类似的事情的时候,问自己,
“我是在表达感觉,还是在表达事实?对方说的是感觉,还是事实?”
“我很生气”和“你让我很难受”,意思一样,表达不同。路径不同,最终结果也不相同。
看到这里,
是感觉有道理?还是真的有道理?
下次不如一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