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认知:我要一个好电影。
赵米酱,一位17届毕业生,身材一般,身高一般,颜值一般,家境一点都不富裕,本人还特别穷。2017年9月15日实习结束,离职于太平洋咖啡。中间找了近3个月的工作,于2017年12月4日正式进入FESCO陕西,加入本地业务部,成为其中的一位小伙伴。
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一个场景。
(大姐说:这个认知练习,要认知自己的人生是电影,然后去训练一个跳出来看的能力,跳出来看才能给出量化初始定位,是复盘的一个重要能力)。
第二个认知:好电影里面的主人公都是有奔头的。
每周工作五天,周一周三是在公司,周五是在客户公司。第一个月的奔头是:无论自己公司还是客户公司,熟悉环境,熟悉环境并非只是知道部门有多少人,谁分别是谁?打印机在哪里,洗手间在哪里,又在哪里热饭?熟悉环境还包括我的工作流程主要对接的有谁?给到的资料有哪些或者某些工作任务的节点是什么时间?工作的内容中的表终版是如何做出来的?不能达到完全一次性做出来,但是遇到问题后至少在笔记上面你可以查得到。
完成任务,解决问题,打怪升级,那么一定会遇到冲突。就算是遇到冲突,我也要继续。大姐说一个电影的推进,一定是按照时间顺序按照主人公的行为展开的。他做什么,他为了什么要做什么,没有行为,这个电影就什么都不能成就。你作为一个主人公,你要去哪里,你要为了这个“去”,开展什么,面对什么,操作什么,这个是电影的确切因素。
第三个认知:既然是电影,它是有剧本的。编剧委员有两人:命运和你,你得追剧。
对于公司来讲,或许我只是一颗小小的螺丝钉,但是对于我负责的工作内容来讲,我是一位主角啊。我要完成工作任务,出色的完成,或者犯错次数一次比一次少的完成,说明我是在进步的。但是剧本往往会比电视上面的离谱多了亦或是根本没有这么离谱。剧本里面的任务不止有我,有我们部门的人,其他部门与我工作相协调联系的人,客户公司里面的人,客户公司来办理入离职的人,社保转入转出的人,不知道是谁但打电话咨询我相关社保问题的人,往往并非一切都是按部就班,顺顺利利的,剧本会给你出其不意,让你无奈,哭泣,头痛,甚至情绪奔溃的不知如何自理,失去理性。但是我还是要跳出来,看看,这个电影播放的应该是转折点吧,这点撑过去了就会变好吧。就算后续还会有一个一个这样类似的剧本重现,我想,那应该不是同一件事情。剧本有多精彩是用我的行动展示出来的。改变我能改变的部分。
大姐说生活的荒诞是超过电视剧的荒诞。
三个认知就是三个复盘中的三个动作:计划--行动--复盘。
计划就是初始版本;
行动,就是剧本的执行,你的演戏,一场又一场,一幕又一幕,把事做了,把人见了。
而我们所说的复盘,其实是为了改剧本,为了推进剧情……
加粗的都是大姐说的话,我按照大姐的思路进行了简单的整理,为我的总结写了一个初稿。其实这也是一个跳出来看自己的能力。在进入公司最开始,第一个月的目标是什么?即所谓的计划。这一个月你工作中的工作任务是什么?即行动。到月底了你的月初目标是否达成?即KPI。再进行一次电影回放,找到出现失误或者错误的地方,要如何才能避免或是改进,哪些是可以提高工作效率的地方,如何去节约时间。这就是从大姐的言论中所理解的复盘。
KPI中肯定会出现bug,没有谁会完美无缺。复盘,才是真正的工作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