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妹们聚会,难免家长里短,不知道谁开的头,各自聊到了当年自己打孩子的事情。
依云说自己不敢打孩子,因为一打就住不了手,越打越气,皆因她的女儿脾气太拧,死不认错。拧到什么程度,依云给我们讲了个故事。
女儿三岁时,特别淘气。有一次又闯了祸,既然打没有效果,依云就想着改变一下方式,决定将她赶出去,吓唬她一下。于是依云收拾了几件衣服,用袋子装好搁到门外,对女儿说:"你这么不听话,我不想要你了,你走吧。"
女儿小脸一扭:"走就走。"提上袋子就出了门。
小家伙如此决绝,依云傻了眼,只得跟着她走。
女儿发现了:"你跟着我做什么?"
"我监督你,怕你回去。"
"你又对我不好,我才不回去呢。"
孩子毕竟是孩子,她翻过河堤,来到集贸市场,遇到一群小伙伴,将袋子一丢,一块玩上了。依云躲在远处,耐着性子暗中观察,一呆就是一个多小时。
天色渐晚,摆摊的人们开始收摊了,孩子们相继离开,最后一个小伙伴也被妈妈叫回家了。女儿找到袋子,蜷缩到一个棚子里的角落里,用手捻袋子的提手。
五分钟过去了,十分钟过去了,二十分钟过去了,女儿无聊地在地上写写画画,但是没挪窝。
天快黑了,依云扛不住,投降了。她走到女儿跟前对她说:"有一个乖巧的女娃娃,想要认我做妈妈,我来征求一下你的意见,你如果以后听话,我就要你,不要她。"
女儿头也没抬,提上袋子,拍拍屁股:"走吧,回家。"
依云默默地跟在女儿后面,垂头丧气的,像霜打的茄子,蔫了。
第二天早上,女儿一觉醒来,翻身抱着依云大叫:"唉呀,妈妈,我昨天如果不和你回家,肯定被人贩子拐走了哦,要不饿死了,好危险呀。"依云哭笑不得,现在才知道后怕。
这事还没有完。女儿上了小学,有一天上学前对依云说:"我放了一本书在桌子上面,你好好地学习一下。"依云随手翻翻,是品德教育书,没有什么特别的,不竟有些纳闷。
晚上女儿问她:"妈妈,我留给你的书,你学习没有?"
"那是你的课本呀,我学什么?"
"你们大人更应该学,你看看这一页。"女儿翻开书指给依云看,原来是儿童保护法。
"妈妈,我小时候你赶我出去好过分哦,奶奶帮我讲好话你都不听,你是在犯罪,遗弃罪!知道吗?看在你是我亲妈妈的份上,我不告你了,不许再犯哦。"
八岁了,还记得三岁时候的事情,可见这件事情给她留下了阴影,依云现在说起来仍然后悔。
听完依云的故事,秋叶接着说:"我家的丫头也拧, 我也打,但是只打一下,我就后悔得不得了。可是一恼火就控制不住自己,特别是她有网瘾让我抓狂。"
有一天,秋叶在厨房忙前忙后,女儿对着平板电脑念念叨叨,在学英语。秋叶偶尔拿东西经过,眼一瞟,女儿嘴上在说英语,手却在操作游戏。秋叶一团火窜上头顶,伸手就是一巴掌。
女儿站了起来,一只腿站着不动,一只脚尖拈着地,腿抖几抖,脸扭向一边仰着,泪水盈眶,就是不让它落下来,竭力显示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
秋叶后悔,又不想道歉,下午就带女儿去看电影,一路无语。回到家里,秋叶坐下来喝茶,耳听得女儿又开始念英语了,心里顿觉安慰。她听到一个单词好熟悉,念" carefully ",什么意思呢?她想不起来了,抬头问女儿,发现女儿正对着她念念有词呢。
"那个 carefully 是什么意思呀?我好熟悉,就是想不想来。"
女儿脱口而出:"小心点。"
秋叶有种 不祥的预感:"那后面的句子是什么意思?"
女儿狡黠一笑:"我不告诉你。"
秋叶恍然大悟,笑着用手一指:"好呀,你个臭丫头,你在用英语骂我,威胁我,是不是?"
秋叶说:"我打了她,她又不能对我怎么样,愤怒情绪没地方发泄,所以才会用英语暗地里威胁我,想想有几分心疼。"
我同样打过孩子,数一数,统共打过她两次。
打过的后果之一:
桌上一张便条:"妈妈,有话不能好好说吗?为什么要打?"
后果之二:
偷偷地给外地的爸爸打电话,要求换新妈妈。爸爸说:"你又不是新妈妈的亲生孩子,说不定比她打得更厉害呢?怎么办?"
她想了一下:"也是滴哦,那先不换,留下她再观察观察。"
我的女儿脾气同样犟,打她除了无声地流泪,绝不告饶。我看着留下的紫印,心里比她还疼,也恼恨自己。与其说是教育孩子,不如说是在孩子身上发泄自己的不满情绪,掩饰自己的失败和无能,以维护家长的威严。
夏至是比较理智的妈妈。她慢悠悠地开口道:"我也打,我的家法是竹条。我儿子犯了特别严重的错,自己认罚,根据错误大小,自己判断应该打几下手心,我再打。
"同学发现了问他:‘你妈打你了?’
"‘没有,没有。’他要面子,死不承认。
"可见,打孩子是很伤自尊心的一件事,换着现在,我肯定不会打他了。我们那个时候所受的教育,接受的信息有限,缺乏科学教育孩子那方面的知识。好在,社会在进步,教育观念在更新,一代比一代强。"
"是啊,换着现在,我也不会打,更不会吓唬她了。唉,我们小时候都被父母打过,以为教孩子是不打不成器。现在才明白,言传身教、潜移默化才是最好的教育。"依云一脸后悔。
秋叶接着说:"光不打不行,还要学习怎么沟通,你们的孩子都上岸了,我还要继续修行,控制自己的脾气。当妈妈的也要努力学习,不学习不知道怎么有效地教育孩子,连挨骂都听不懂。"
这是一群七零初六零末的妈妈们,在一起反省当初打孩子的行为。那群挨打的孩子,有的已参加工作,有的正在读大学,最小的小学在读,不知道孩子们是否记恨我们,是否原谅我们。
"天下无不是的孩子,只有不会教育的父母。"当我们明白这句话的意思时,孩子们已经长大了。
虽然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犯错难免,但是,我们欠孩子们一个迟到的道歉。在此,我想替所有的妈妈们对孩子们说一声:
“孩子,对不起,妈妈错了,请原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