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岁,大多学子刚刚入读大学,而在西北师范大学,却有一名19岁的学子已经大学毕业,并且考取了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的直博研究生。他是来自陇南礼县的李金平,15岁考入大学,24岁就将博士毕业。对于未来,他也有了明确的规划,“毕业后继续做博士后,在生物学领域不断探索。”在他身边,还有和他一样优秀的一群“学霸班”同学,与他一起成长、共同前行。
学习的动力:永葆好奇心
李金平丝毫没有觉得自己的年龄有什么特殊,从上小学到大学毕业,他和同学们并没有感觉到年龄带来的差异。
对于自己上学比较早的原因,李金平这样解释:“我出生于1999年,父亲是礼县的救护车司机,小时候由于父母上班忙,没人看管,我3岁时就被送到了学校,和同学们一起学习,自然而然地上了初中、高中。”父母对他的学习很重视,加之他学习的主动性也强,成绩一直不错。
高考时,李金平考了542分,但他对自己的成绩并不满意,想复读一年。父亲劝他,上了大学还能继续考研,何必把时间浪费在复读上。他接受了父亲的建议,进入了西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科学云亭班。“云亭班”以西北师大首任校长李蒸先生的字命名,是学校实施高水平本科创新人才计划的班级。
“生物科学”是李金平自己选的专业,也是他最喜欢、最感兴趣的专业。上中学时,他在生物课上学到人的身体构造、肺呼吸工作的原理,觉得很有意思,之后学习了神经突触结构等生物学知识后,就在不断想:“为什么生物的构造这么精巧,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构,它们是怎么形成的?”怀着一颗好奇心,他入读大学专门学习生物科学。
上大学后,他喜欢每一门专业课程,每天早上六七点起床学习,上课总是提前一个小时到教室,晚上十点半返回宿舍休息,平常不是在自习室就是在实验室。从课本到文献,从中文版到英文版,那些别人眼中枯燥的文献,他却读得津津有味。
大学二年级,李金平进入学院丁兰老师的实验室,申请到本科生科研项目,并在《生态学杂志》发表文章。大学四年,他的学习成绩均为班级第一、年级第一,连续两年获“西北师范大学学习优异奖”。学习之外,他也经常参加学校的各种实践活动,是学校记者团成员,多次采访并获奖。
一场讲座:与北大结缘
李金平上大三时,北京大学教授蒋争凡来到西北师大做生物方面的讲座,他认真听完,特地带着问题求教。之后,他发邮件与蒋教授交流,没想到蒋教授还记得他。
在交流中,他有了报考北大研究生的想法,去北京看了蒋教授的实验室。获得学校的推免研究生资格后,他报名北大,参加了面试,被顺利录取为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的直博研究生。该学院只在全国招录60余名研究生。
参加完毕业典礼,他就计划去北大实验室做实验,“虽然做实验很累,但很有趣”。揭示生物本质,是他最想做的事,读完研究生,他计划去国外继续学习,钻研自己喜爱的领域,组建自己的实验室,解决人类某些棘手的疾病难题。如果能因此而获得诺贝尔奖,那就再好不过了。但李金平也并未将诺贝尔奖当做自己的最大目标,他说:“真正做好了自己该做的事情,是你的就是你的,不用非要去争取什么。”
学霸班:“毕业了,还要继续一起优秀!”
在李金平这样的“学霸”身边,其实是一整个“学霸班”的优秀同学,浸润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共同前行。
2018届生命科学“云亭班”里共有33名学生,有20名同学考取硕士研究生,且考取院校大部分为国内一流高校和科研单位,上研率超过60%。班主任于鹏老师说:“四年来班里的同学们都和李金平一样努力,总是你争我赶。说他们是一个‘学霸班’,一点也不为过。”
林美贞常常和李金平一起交流学习上的问题,“遇到不会的就会一起去查文献,这对我的学习和思维方式的形成有很大的帮助”,她被推免至复旦大学(浙江西湖高等研究院)读研。田艳琳是班级学习委员,推免至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读研,“没有什么事是偶然的,你努力了,所有的成果就都是你应该得到的”。
“很感谢那个每天喊我们起床的‘人工闹钟’,走到哪里,我都不会忘记我们曾经一起努力的样子。”王嘉和宿舍同学并肩作战,互相督促,她考入中国林业科学院亚热带林业所,舍友也收到了心仪院校的录取通知书。
“优秀”是可以传染的,大家相互鼓励,共同进步。班里还有许多同学被西南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上海大学等录取读研。
在毕业典礼上,同学们约定:毕业了,还要继续一起优秀!
(来源:中国甘肃网-兰州晨报 记者:魏娟)
感谢作者的付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我们,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注:文中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