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现代汉语词典是这么解释的:男女相爱的感情。
词典是保守的,眼中的爱情只限于“男女”;它也是严谨的,必须“相爱”;词典也觉得,爱情是一种感情——有涉及物质么?没有。
一位朋友的小姨说:“人这一辈子,跟谁过都一样,反正就是两个人一起搭伙过日子,女人呢,对自己好点,找个爱你的呵护你的就好,爱情太容易变质。”
这话语,细细琢磨,能隐隐感觉到一种对爱情的不信任,以及将就的味道。我不想对其多做评判,每个人的生活经历不同,对爱情的理解或许也不一样。如果正好这人经历过失败的爱情,她不再相信爱情,似乎也情有可原。
不过,弗洛伊德却说,生命中惟一重要的事是爱情和工作。也许有人会反驳,还是工作来的实在,往往付出有所得,而爱情这东西,虚无缥缈,付出“那么多时间和心思”,结果并不令人满意。一些人苦苦追寻爱情,成功后再“苦苦”经营,谁知竟在某年之后还是以分离告终。这时,他们大都把原因归结为爱情的不确定性,而巧妙地回避从自身寻找真正的原因。
爱情,和理想相似,也是形而上的、精神层面的东西。小时候,谁没一两个纯真的理想,就像我们年轻时,谁不向往美好的爱情?可现实是残酷的,再美的青鸟,总在尘世的硝烟中折翼。于是乎,我们的信仰渐渐迷失,对爱情开始持怀疑的态度,最终丧失了爱的勇气。而一边还要总是慨叹世事变迁,人心不古,在物欲横流的世界中,不要再相信爱情,以一种消极的、自以为正确的方式解读着自己眼中的爱情。
前不久,我读到了杜拉斯的《情人》,开篇是这样的:
我已经老了,有一天,在一处公共场所的大厅里,有一个男人向我走来。他主动介绍自己,他对我说:“我认识你,永远记得你。那时候,你还很年轻,人人都说你美,现在,我是特为来告诉你,对我来说,我觉得现在你比年轻的时候更美,那时你是年轻女人,与你那时的面貌相比,我更爱你现在备受摧残的面容。”
这段话,也许有人已经熟悉,也许,你是第一次看到。我只记得初读之时,不由心绪翻飞,诗人叶芝的那首著名的《当你老了》,犹在耳畔:
当你老了,头发花白,睡意沉沉,
倦坐在炉边,取下这本书来,
慢读着,追梦当年的眼神
你那柔美的神采与深幽的晕影。
多少人爱过你昙花一现的身影,
爱过你的美貌,以虚伪或真情,
惟独一人曾爱你那朝圣者的心,
爱你哀戚的脸上岁月的留痕。
在炉罩边低眉弯腰,
忧戚沉思,喃喃而语,
爱情是怎样逝去,又怎样步上群山,
怎样在繁星之间藏住了脸。
这是偶然吗?不是,这是一种相同的情感,只是表达不同而已。
川端康成在《睡美人》中说:年老的人拥有死亡,年轻的人拥有爱情,爱情可以拥有很多次,死亡却只有一次。这句话也引起了马尔克斯的深思,他妄图在《霍乱时期的爱情》一书里将天底下所有的爱情一网打尽,悉归书中。他写父辈的故事,写自己的故事,写各种途径获得的其他人的故事:忠贞的、隐秘的、粗暴的、羞怯的、柏拉图式的、放荡的、转瞬即逝的、生死相依的……难怪有评论家说“它堪称是一部充满啼哭、叹息、渴望、挫折、不幸、欢乐和极度兴奋的爱情教科书。”
无论你是你已近暮年,还是正当年轻,请你相信爱情吧!或许,它正扬帆起航,向你驶来;或许,它在某个不起眼的角落里酝酿,正准备萌芽;或许,它只是在和你玩捉迷藏的游戏,考验考验你的耐心而已——或许,我们终究会有那么一天:牵着别人的手,遗忘曾经的他——但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毕竟,我们爱过,毕竟,我们仍然相信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