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萌芽
我们常常怀着激动、兴奋的心情憧憬着某一天的到来,然而,当它真正来临时,却又如无数个其它日子般寻常。
没错,生活有时候就呆板的像个程序,我了解程序,所以常常忐忑。我不知道人生的code里到底潜藏了多少个具有危险性的if…else,更无法预测突如其来的bug。
生活中,每个人孜孜不倦地去追求幸福,并不断安慰自己:越努力,越幸福;一身疲惫后,也未能如尝所愿。这种追求幸福的过程就好比在很小的时候,努力地找瓢虫,一无所获。后来在草地上睡着了,醒来的时候,却发现全身都爬满了瓢虫。
我突然有点厌倦这种状态,想要做点改变的时候,正好是五月的第一天。早上,我慵懒地躺在床上,任凭窗外的微风涌入房间里。它吹起来很舒服,像爱人的手轻轻地抚摸着脸颊。我差点忘记了时间,直到阳光也起哄似的跟风射进来。我告诉自己:May,A new start!
虽然类似的话说过很多次,且最后总被时间拆穿。但我想生活是该被记录的,尤其是在忙碌的时候,哪怕像胡适样写着“上课。打牌。”那也是生活的细节不是。
5.2 慢慢
天街小雨润如酥,最是一年春好处。昨晚的一场细雨放缓了由春入夏的步伐,早晨湿润的空气中,弥漫着花香和浅浅的泥土气息。宿舍楼下的花儿朵朵泪染轻匀,还残留着露珠般的雨迹。微风吹走落叶后,道路也变得干净而宽敞,走在上面,竟也心旷神怡。
一日之计在于晨,唯美食不可负。记得有一句情话:日子再忙也要和你一起吃早餐。我想说的是,日子再忙也要记得吃早餐。
和往常一样,在东体育会路包子铺买了一份早点。不急不慢,回来的路上不经意的抬了头,两旁的梧桐枝繁叶茂地交叠在一起,亭亭盖矣,让人一眼望不到天空。街边羊肉汤的热气慢慢升腾,骑着单车的人们匆匆赶路。熙熙攘攘,谁又会在意这片绿荫呢?
最尴尬是在十字路口遇到熟人,你在那头,我在这头。面面相觑,听不到彼此的声音,只能打着一个又一个的招呼动作。为了避免长时间的对望,只好各自低头弄手机。
打开桌前的电脑,一天的工作就要开始了。木心说,从前慢,车、马、邮件都慢,如今车、马、邮件是快了,但不见得工作效率就高,它不过是加快了生活节奏。所以,常常会有一些不可思议的事,比如,你邀请别人帮你填写一张表,完成它只需花费10s,你把表放在桌上,很长一段时间过来取,它可能还是一张空白的表。
傍晚时分,风变得急促起来,风里夹着雨,还有不知从哪卷来的絮。这大概是晚春了吧!突然想起苏轼的一首词: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5.3诗
孔子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对诗这样的总结太好不过了。我有两本宣纸,平日里专门用来抄诗,一来可以减压,二来温故而知新。如此美妙的语言,怎能不让人陶醉其中。
今天翻阅的时候,偶然看到一句“欲寄彩签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于是感慨万千。我想把自己的思念写在纸上寄给你,可是天下之大我该寄往何处啊!所以我才会独上西楼,望断天涯路。可是月亮却识不得人世间的离别之苦,偏偏斜光到晓穿朱户。每一句都是这么美且美的这么真实。
作者是不知寄往何处,如今,纵使知道寄往何处,也恐别人不能够理解你的情愫。于是才会有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的悲情。
诗很美,美中还夹带着忧伤。也许正是这点忧伤让读者产生了共鸣。人们常说:生活不止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我想这里的诗是一份对生活保持热情、初衷、爱的心态。
但诗终归是诗,代替不了现实。所以李清照感叹:学诗漫有惊人句。尽管如此,它却能陶冶生活和品性。虽到不了“不学诗,无以言”的程度,但至少是“腹有诗书气自华”吧!
5.4青年
今天是青年节,一说到节日,首先想到的大概是假期了,至于它所代表的含义早已抛诸脑后。印象中,只有某个儿童节侥幸享受过半天假,尔后任何与年龄相关的节日再没有享受过。
青年大概是一个人创造价值的黄金时代。所以很是怀疑梁启超的那句: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在中国的教育体制下,十四五岁的少年尚且不说能强、富到哪去,即使是少年强未必之后就强呀!
说到教育,今天听到几个很滑稽的事。一是学前教育的老师在教授孩子“水浒”。前段时间诗词火了起来,于是老师教授孩子们诗词,这本是挺好的一个开端,咋一看,词是刘永的“鹤冲天”,这么生僻、不积极给小孩合适嘛。
好的教育不一定是提供好的基础设施,而是孩子遇到一个把教育当事业而非养活自己的工作的老师。尤其是在孩子们小的时候,如何根据兴趣爱好正确引导、如何给他们树立一个正确的价值观至关重要,而不是教条式的教学。
作为过来人,我们是深受其害。很多当时传授的价值如今看来是理解不了的。比如说: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老师强调:过去学过的东西不断反复的去温习,这是一件很快乐的事。这怎么会是一件快乐的事呢?
青年,大多都是一个生活、经济、思想独立的自由人,且参与到社会的各行各业。我们在强调工匠精神的同时,千万不要落下职业精神,尤其是教育、医疗、政府这块。
5.5 立夏
立夏,万物至此皆已长大。
一年四季,周而复始。大自然遵循着天道轮回,但人生却有且仅有一次,且是线性不可逆转的。
那,短暂的人生中,何时才算长大呢?孔夫子说,三十而立。去纠结什么时候长大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明白“立”的是什么?
很多人可能会有误解,认为:人生啊,三十岁就该成家立业,四十岁左右就不该有什么疑惑。人生的任何一个阶段,但凡有了自由意识,我想就离不开疑惑。别说四十岁,即使到了古稀、垂暮之年,那也是充满了诸多疑惑。
所以,不是说三十岁就该成家立业,而是三十岁的时候应该树立一个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这样到了四十岁,在事业上小有成就,也不会被身边形形色色的东西所诱惑。
三十要树立一个正确的价值观,那三十之前呢?国学大师王国维用三首诗描述了人生的三个境界。
其一: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西楼,望断天涯路。年少又有谁不迷茫呢?我们所走的很长一段路不过是被编排的路,一条康庄大道。每个人都得走,但路的那一头未必是你要的终点。这个状态我把它称之为:在路上
其二:众里寻它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不是所有人都那么幸运,可以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这种幸运不是光靠运气,而是在诸多的实践经验和人生阅历基础上的一种豁然开朗。这个状态我把它称之为:仙人指路。
其三: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大概是三十左右前后,确定了自己所走的路,并为之付出努力。这之间会有很多坎坷,再蓦然回首,大概是运气和努力的结晶吧!
所以,总结一下,人生该是:迷茫的走在路上—着道—入道—而立—不惑—知天命
5.6 摔跤吧!爸爸
《摔跤吧!爸爸》是一部由阿米尔·汉主演的印度传记片。父亲是一个退役的摔跤冠军,在他们那个年代,由于国家落后导致对体育事业的不重视,泯灭了许多有天赋的体育健儿。父亲的梦想是能够站在世界的舞台拿到金牌为国争光。
这个梦想被寄托于下一代,”子承父业或父志”在那个年代甚至在当代都习以为常。无奈,生的四个孩子都是女儿,在梦想破灭之际,父亲在生活的菜米油盐中消退了往日冠军的风采。直到有一天,两个女儿意外将邻居家小孩打伤,激起了父亲心中的那点梦想的小火苗。于是打破常规,亲自训练自己的女儿摔跤。
女儿从开始的反抗,到比赛尝到了顺利的滋味,再到最后深深爱上这项运动。
我觉得这部电影好,不仅仅是因为故事感人,同时还包括它对人生的思考。
设想一下,如果是我国导演拍的话,那结局一定是:吉塔在输五分的情况下,父亲出现了,然后吉塔瞬间获得力量,一举将对手打败。然后团团圆圆。
但导演并没有这么做,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父母的教育非常重要,他们教会你做人、做事,而然,人生的坎坷,最终还是自己要去面对,去克服,哪怕父母不在身边,父母亲并不总能伴随着左右。
说到教育,最近看到朋友圈”上海幼升小不仅考孩子,还考父母”的窘况。这真是活久见。孩子能不能去一所好的学校学习,竟能还牵涉到祖宗三代。
教育资源缺乏是事实,但教育资源包括:基础设施、培养方案和老师。人是最重要的,提出这种录取方案的,我只能认为他们对教育的理解还只停留在初级水平,甚至连初级可能都没有,这样的一群师资力量,你怎么放心把孩子放进去呢?
不是大家都选择,这事就一定好,很多东西都不符合统计学规律的。有时间多陪陪孩子,多了解他。待他去看看这个世界,增强他对世界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