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对于上过学的孩子们来说这些都是常识了吧,在这就当是啰嗦了吧)
一自幼与父同学,聪明勤奋,文才冠绝十里八乡,题唤鱼池唤来美艳娇妻---王弗。
写苏轼之前很有必要先介绍一下他的父亲苏洵,说苏轼苏辙二兄弟是少年成名,名扬十里八乡我想一点也不过分,与他二兄弟相较之下苏洵就显得有点太大器晚成了点,苏洵年轻之时读书的状态我想用“一曝十寒”来形容是不过分的,从他屡考不第的经历可以看出,待到他二十七岁时才开始发奋读书,于是便有了《三字经》中“二十七,始发愤”记载的苏老泉的故事了。有了父亲的前车经历,苏轼苏辙兄弟二人从小就学习刻苦,肯下工夫,再加上二人天资聪慧不到弱冠之年便名扬十里八乡,提及他二人无人不拍手称赞。当时有一王姓人家是当时十里八乡有名望的大户人家,家主王员外爱好诗文雅乐之事,有一年春天春暖花开之时,他以“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效仿古人圣贤饮酒作诗为由召集乡贤才子共赴他家序同乡之乐事,当然也有为其闺中女儿挑选夫婿的之意。苏轼苏辙兄弟二人闻此慕名而来参加集会,一众宾客坐定就位,王员外几句场面话毕指着他家门口的一池清水开始进人正题对众人道:“今日老夫一直为门前这池塘的命名之事感到烦忧,今日有幸聚集诸位文人雅士,想请到场的诸位想一名字,如能有想出合老夫心意者老夫考虑将闺中待嫁的小女许配给他。”此语一出众人才明白原来今天的重头戏是王员外要给女儿择婿呀,人群开始躁动起来特别是其中单身的年轻人开始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有的人说应叫“观鱼池”,有的说应叫“钓鱼池”,王员外听完摇头浅笑,此时苏轼站出来说道“此池命名为唤鱼池如何”,当众人还在低头想苏大才子起此名有何寓意时,王员外拍手大笑道:“唤鱼池,这个名字好”还未等王员外话毕池中的鱼儿估计是听到外面的说话声配合的竞相浮出水面。众人见此景皆拍手称绝,于是苏轼便挥毫提下“唤鱼池”三个大字,苏轼在池塘边的一命一提换来了美艳娇妻。
二学成文武艺,售与帝王家。金榜题名,浮沉宦海,多舛命途,磨练超俗人才。
在苏轼及冠之年时,苏洵带着苏轼苏辙兄弟二人进京赶考,初次入京考试,苏轼就展现出了他不凡的文学才能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获得主考官们满堂喝彩顺利考中入仕,据传当时与苏轼同届考试的人有一个颇具背景与实力的人他就是被后世与苏家父子三人共称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曾巩是当时主考官欧阳修的学生,当考试结束开始阅卷的时候众人都对《刑赏忠厚之至论》赞赏有加,阅卷老师正准备把他评为第一张榜布名时,欧阳修提出了反对意见,他认为写出此好文章的人十有八九是自己的学生曾巩,为了避嫌便把这篇文章评为了第二,欧阳大人如此自恋也真是没谁了(开玩笑)所幸苏轼最终及第并在京城之中成为炙手可热,一时无两的人物。当他熟悉京城明了职责之后正准备挥刀阔斧大干一番事业一展胸中抱负的时候,家中传来了老母亲去世的噩耗,依制应回乡守丧三年。三年的时间足以改变很多的事情,当他守丧三年完,回到京城时才发现京城早已物是人非了,曾极度赏识自己的欧阳大学士因反对王安石的变法新政处处受排挤,而他自己也深深的感受到新法对百姓利益的损害,便上疏进谏,于是他也像他的那些被迫离境的师友一样不容于朝堂之上,于是自求外放。
三莫须有的“文字毁谤君相”,“乌台诗案”苏东坡遇生死考验。
苏轼不容于新党,自求外调之后,本以为他的仕途就这样了本本分分的做个地方官,只愿勤政爱民,赏山乐水,属文赋诗,不负风情就好。成为伟人的道路从来就不是一帆风顺的,“乌台诗案”让他险些命丧黄泉,要不是太祖赵匡胤开国时定下不杀士大夫的国策,中国的诗词会不会少半壁江山我不敢妄论,至少我的人生会因此少掉很多乐趣吧。在坐牢百余天之后出狱,他再次被贬,这次他被贬到一个叫黄州的地方,做着一个低微的职位,此时的他心灰意冷,家中生活又十分的清贫,于是于公之余他便带领家人开垦荒地种田帮补生计,此处位于东坡之上,于是他便取号自称为“东坡居士”。
四改朝换代又如何,一肚子的“不合时宜”又怎能立足朝堂之上呢?再次自求外放,疏一湖筑一堤做一肉名留杭州。
神宗驾崩,哲宗即位。高太后垂帘听政,司马光再度为相,旧党重执政权,于是苏轼被重新召回入京,在朝半月升起居舍人,三月升中书舍人,不久之后又升为翰林学士。此可谓鸿运当头,大有平步青云之势,但苏轼在朝堂中又看到新兴势力拼命压制王安石集团的人物尽废新法,其实对王安石新法的某些改变苏轼还是十分支持的,他由此来看重新执政的新朝不过与所谓的王党是一丘之貉,无论如何斗争,到头来依旧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局面,于是又上疏进谏恢复某些新法,此时的苏轼处于既不能容于新党又不能容与旧党的尴尬境地,因此再次自求外调。他再次回到了阔别十多年的杭州做官,这次的外调让苏轼在杭州烙下了属于自己的标签,这次他修整的一方山水,造福了了一方百姓。苏东坡在杭州过的应该还是很惬意的,他在杭州不但疏浚了西湖,筑了一道堤坝即现在的苏堤,而且还留下了名扬大江南北的杭州特色美食---东坡肉。据传当时在西湖的疏浚工程开始的时候,苏轼以身作则经常亲自现身在施工的第一线,百姓心疼他们的父母官于是经常送些肉类东西给苏轼,苏大人怕不收会拂了百姓的好意,又不愿收下独享口腹之福,于是他便让人把肉做熟犒赏给施工的工人们吃,大家对苏大人的好意感动不已,久而久之东坡肉便慢慢的流传了下来。有一天苏东坡摸着自己的肚子对身边的人说:“你们说我这一肚子装的都是些什么?”有人说装的是满腹的诗文,有的说装的是黎明百姓。苏大人听完微笑摇头,这是苏轼的侍女朝云出口说道:“我们大人呀,这一肚子装的净是一些不合时宜的东西。”大家愕然,唯东坡仰面大笑,赞同朝云的说法。回看过往,苏东坡这一生不容与新党,待到旧党执政有不愿全部废除新法,难容于旧党,可不就是一肚子的不合时宜么。
五文学成就,无出其二,文“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纹理自然,姿态横生”一缕风情,流传千古。
对于这个天下再也没有第二个苏东坡的人我的心里只有无尽的景仰与喜爱。
我喜欢他“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重情重义;
我喜欢他“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洒脱自适;
我喜欢他“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的浪漫飘逸;
我喜欢他“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的曲高和寡;
我喜欢他“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的自足常乐;
我喜欢他“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的与民同乐;
我喜欢他“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旷达豪放;
我喜欢他“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的随性洒脱;
去年夏天高考刚结束,有幸跟二三好友一起去杭州玩了几天,非常搞笑的是,当时我们就站在断桥上,却还嚷嚷着查百度地图说今天一定要去断桥看看。景是美景,有了故事那么景就美得有点不可方物了。嘿嘿嘿...
我是素人渔夫。一个生于90后的自称文艺盲流的小青年。热爱历史,钟情旅行,沉迷音乐,爱好篮球,闲时读书。如能请君一览,即为我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