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物质泛滥的现代社会,各行各业的竞争日益激烈,虽然创新性技术带来的进步对企业来说非常重要,但是改善的管理理念,和创新技术同样重要。
创新性技术带来的是巨大的进步,改善则是微小但持续的改变,这种改变日积月累便会量变发生质变。
任何企业都存在问题,没有哪家敢说没有问题。公司越大,所有方面差不多已经定型,发生巨大改变的可能性几乎不可能,只有细微的改善,才能让公司一步步往上提升。
企业想改善管理制度,首先,企业就必须有主动承认问题的企业文化,要以客户满意度为目标,不停的改善企业制度,只有客户满意了,企业才会发展的更好。
1 改善具体的含义和特征
完善的管理机制,通常都会有各式各样的标准,并不停的维护和改进,以面对当前的行业情况。
公司制度不停的进行改进,如此反复几次,制度越来越完善,公司运营也会更好,竞争力也越强。
这个过程中,制度不停的改进,变得更加完善,其中包含了一种思维模式:以过程为导向。
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做事都会以结果为导向,以表明自己目的性很强,办事效率高。
许多公司都会以结果为导向,只注重最后的结果,你的工作做的不好,即使再完美的过程,你也不会得到赞扬,反而是责备,甚至可能被炒鱿鱼。
而改善,则是注重过程,其实我们可以想想,许多结果都由过程影响甚至决定的,比如产品的质量,销售等等因素,都影响了结果的好坏。
因此,对于有些已知的结果,我们更应该将注意力放在过程上,不停的去改善过程,我想结果肯定令人满意。
改善的理念不因变化的微小而不去改善,只要能让制度更加完善,改善便一直进行。
丰田公司的工作效率是举世闻名的,他们工厂的零件数量与零件的需求几乎一致,甚至运载零件的卡车到达工厂的时间和工厂需要这些零件的时间几乎相同,于是乎,丰田公司省下了大笔堆放零件和租赁仓库的钱。
企业应该以客户为导向,而不是以利润为导向。有时候公司利润和客户满意度相冲突,比如鼠目寸光的小公司一般不会为了客户满意度而放弃眼前的利益,结果导致破产或发展不起来。
也有许多公司都喊着客户是上帝,却不去执行的口号,比如飞机上提供的食物,都说为客户安全着想,提供安全优质的食品,却从未考虑过冰箱是否卫生等食品安全问题。
以客户为导向的理念,不应是句空头口号,而应该作为行动的指南。
改善就是不断完善工作标准,把注意力放在过程上、放在客户上。总之,要为改善而改善,而不是为利润而改善,当改善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自动带来利润,企业也会发展更快。
2 所有员工都需要改善
公司管理层都会有这样的偏见,他们认为对于公司未来改善的规划,是他们的事,下面的员工怎么能越级参与呢,上面制定,下面的员工执行就可以了。
实际上,对于公司各种问题,底层的员工更有发言权。比如销售部门的人更懂得客户的需求;制造工人更懂得产品的缺点。
让所有人参与改善,会让改善的效率更好;可以增强员工的归属感;让他们满意自己的工作。
改善最先要改善普通员工,这样不仅让他们变得更加优秀,还更容易适应改善后的标准。
之后便是领导层,通过改善,他们能更加清晰的认清公司的结构和情况,对公司更加的了解,做决策的时候,会看的更远,考虑更加周到。
公司应当鼓励员工提出改善建议。
对于可以落实并优化公司制度的建议,公司应该予以员工物质和荣誉上的奖励;对于不能落实的建议,公司应该及时反馈给员工,让员工的努力得到尊重,并鼓励他们再接再厉。
普通员工参与改善,能提高他们的归属感;高层参与改善,能让他们做决策的时候更加周全。要鼓励改善,而不是责备问题的出现。
3 如何跨部门协作参与改善
首先,我们要将下一个部门当做客户,把最好的东西给予他们,而不是把问题一直堆积到最后。
其次,把相关的信息传递给最需要的部门,减少问题的产生。
最后,要多问自己“为什么?”这样就可以寻找问题的根源,从最开始避免问题的出现,这样大大提高了工作的效率。
总之,改善是通过细微且持续的变化,来让制度更加的完善,是企业不可或缺的成长理念。
其实,改善也作用在每个人身上。人本身就是一个不断自我改善的成长过程。
通过不断的发现自己的缺点,并加以改正,从而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快速适应环境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