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症状。无论是在临床病例分析还是医学基础中都是重点。现帮大家梳理一下发热的热型分类。
发热是指机体在致热源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时,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正常人的体温一般为36~37℃左右,在24小时内下午体温较早上稍高,剧烈运动、劳动或者进餐后体温略微升高,但一般波动范围不超过1℃。
发热患者在不同时间测得的体温数值分别记录在体温单上,将各个体温点连接起来形成体温曲线,该曲线的不同形态称为热型。
1.稽留热:是指体温恒定地维持在39~40℃以上的高水平,达数天或数周,24小时内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1℃。常见于大叶性肺炎、斑疹伤寒及伤寒高热期。
2.弛张热:又称败血症热型。体温常在39℃以上,波动幅度大,24小时内波动范围超过2℃,但都在正常水平以上。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及化脓性炎症等。
3.间歇热:体温骤升达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迅速降至正常水平,无热期可以持续1天至数天,如此高热期与无热期反复交替出现。常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
4.波状热:体温逐渐上升达39℃或者以上,数天后又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持续数天后又逐渐升高,如此反复多次。常见于布氏杆菌凝集试验病。
5.回归热:体温急剧上升至39℃或以上,持续数天后又骤然下降至正常水平。高热期与无热期各持续若干天时间后规律性交替一次。可见于回归热和霍奇金病等。
6.不规则热:发热的体温曲线无一定规律,可见于结核病、风湿热、支气管肺炎、渗出性胸膜炎等。
不同的发热性疾病各具有相应的热型,根据热型的不同有助于发热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以上是对于发热的热型分类的总结,在考试中经常以选择题的形式出题,希望对大家复习有用,更多医学基础知识欢迎关注中公卫生人才网http://www.yixue99.com/kszl/ylws/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