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与六便士》我读了两遍,现在才算稍微有点理解。
英国作家毛姆的这篇小说,题目就充满了戏谑的味道。整书中也没有提到月亮和六便士,后来查度娘,才知道是六便士是当时英国货币的最小单位,有个朋友跟毛姆开玩笑说,人们在仰望月亮时常常忘了脚下的六便士,毛姆觉得这说法挺有意思,就起了这个书名,甚是开玩笑的语气。月亮代表高高在上的理想,六便士则是现实的代表。
文章主要讲的是思特里克兰德是个在伦敦做事的证券经纪人,他有一个富裕和美满的家庭:妻子漂亮,爱慕虚荣,两个孩子健康快乐。按理说,他应该满足于这种人世的快乐才对,尽管这种生活未免庸俗和平静。但是,就在他们婚后的第17个年头,他突然离家去了巴黎,抛弃了在外人看来很好的事业和家庭。就在人们以为他的出走是因为有外遇的时候,人们发现的事实却是:他原来只是为了画画。
这时的思特里克兰德没有任何的绘画基础,他只是爱好画画而已。在外人看来,他简直疯了,他的生活开始变得窘迫,几次险些因饥饿和疾病而死。他画的画也完全不像个样子,总是在原有的事物上进行破坏,除了有个蹩脚的画家戴尔克·施特略夫把他当成上帝外,任何人都不会买他的画,事实上他也从不轻易卖画。
他不停地流浪,最后来到了塔西提岛,与一个土著姑娘爱塔结了婚。这时的他看起来似乎很知足,他有了一个土著人做妻子,他们生活在与世隔绝的地方,他每天都在那里作画。但不幸的是,不久他就感染了麻风病,在他病逝的前一年,他成了瞎子。爱塔一直照顾着他,直到他完成了自己的巨型壁画,身体溃烂而死。他的妻子依照他的遗言焚毁了挂满壁画的屋子,甚至没有留下一根木头。
刚开始认为,这是一篇人物传记,作者从第一人称的角度,陈述了一个为了理想舍弃一切的人物。整篇通读完成后我还是用度娘查了下,到底是谁这么理想主义。这并不是一篇传记,这是一篇长篇小说,作者以第一人称的叙述口吻,只是为了写作需求。
后来才知道,《月亮和六便士》中的英国画家思特里克兰德是以法国后期印象派大师保罗·高更(Paul Gauguin,1848-1903)为原型塑造的人物。高更在立志从事绘画前也做过经纪人;高更一生也非常坎坷、贫困;高更最后也到了塔希提并埋骨于一个荒凉的小岛上。但除了生活的大致轮廓外,毛姆创造的完全是另外一个人物。这篇小说是毛姆在游经塔希提岛后,回到欧洲后写成的。只不过高更成为了后来的举世闻名的印象派画家,而故事的主人公却欣然的接受死亡。之所以这么写,我认为是为了增加艺术的冲突性,从而让人民更加思考现实与理想的选择。
文章的艺术鉴赏和文学特色,在百度里相当好看。我只想谈谈自我的感受吧!
说真的,我真的很赞同灵林玖玖写过的一篇《月》的读后感,这本书是适合中年人看的,不太适合年轻人看。没有恰当的阅历,很难理解现实与理想的冲突,很难体会抉择的痛苦。听从内心的召唤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几人能做到?没有对生活阅历的理解,冒然选择心中隐隐约约的理想,很难说后面的人生会坦然。
自己粗俗的感觉,西方人能容易产生这种共鸣,而中国人接受不同的文化理念,更难接受这种观点。这就是文化不同造成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