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想迅速和一群95后,甚至是00后小朋友混熟,你可能只需要掌握两个特殊技巧:“吃鸡”和“农药”。毫不夸张,随着智能手机和网络的普及,沉迷“开黑”游戏的小伙伴越来越多。
当有人问你今晚“吃鸡了吗?”,你还一脸懵,可是会被diss的。不仅是这类带有社交属性的游戏,还记得曾经地铁上随处可见的消除类游戏么?
让人沉迷的游戏有各种类型,沉迷游戏的人群也分布各年龄段,到底为什么如此多人沉迷游戏,无法自拔?沉迷游戏的人,到底在沉迷什么?
游戏为什么让人上瘾?
有些人,让他玩一整天游戏,不休息他也不会觉得累,可让他做点事马上就“我很累”,没热情。所以,什么样的游戏能让人深陷其中:
1.随时随地,想玩就玩
只要有4G或WiFi,你就能在“王者峡谷”浪一把,或者网吧约上二三好友,几十分钟就能体验一把惊险的“绝地大逃杀”。不限性别、职业、年龄,接触方式简单。
2.规则清晰,奖励明确
完成了任务就会有奖励,为了通关或者“上分”,游戏者的注意力会一直被牢牢抓住。
3.机制多变,及时反馈
通关的关数,经验条显示的长度,都能及时给我们反馈游戏的进度,以及获得奖励的距离。有科学研究表明,人在期待奖励时,大脑中多巴胺的分泌会急剧上升,专注度和欲望也越强。
4.自愿参与,连带效应
看着周围朋友都在“开黑”、通宵“吃鸡”,玩的不亦乐乎,你是不是也很想去尝试?
或许有些许偏差,不过让人上瘾的游戏确实能带给我们现实中某些体验不到的,所谓的成就感、满足感,而且获取容易。
从而让人更乐意花费时间精力去游戏里面体验这些感觉,甚至忽视了现实生活。这就是我们“吃鸡”上瘾的根本原因。
沉迷游戏的你到底收获了什么?
或许有人提出异议,表示“我玩游戏也能赚钱养活现实的我”,例子也有,风行起来的各种游戏主播不正是印证了有这种市场需求。
可相比正常考学工作的人,两者数量可真是小巫见大巫了,更何况,熬夜通宵可是会猝死的哦。
还有一种有趣的现象,有些沉迷游戏的人花了大段时间娱乐,可结束游戏后,却感到“很无聊”,没有意义。
哥们大壮刚上高中时,曾经背着父母和补课老师跑去网吧,恶行持续了一个多星期,直到他偷刷家里的信用卡,刷款短信发到他妈妈手机上事情才暴露。
现在每次聚会,我们都会调侃他这段“趣事”,现在的他回想当时也特别后悔,用他自己的话说:“我也不知道我当初脑袋想什么了,居然那么上瘾!,可从网吧出来又感觉什么都没得到!”花费了家里钱财,浪费了学习时间,最后他自己也觉得根本没有收获到什么。
回归现实才是“真”
说到底,除了满足内心的空虚,花费过多时间沉浸在虚拟世界中,这已经超出了游戏娱乐的性质。
“男子沉迷游戏,把网吧当家,妻儿报警”、“大学生网吧通宵游戏猝死”、“因游戏闹口角,网友奔现打架伤人”......每次看着这些像笑话一样的真实案例,我都不禁反问,这是人玩游戏,还是游戏玩人?
既然游戏如此上瘾成灾,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在现实中摆脱内心的空虚:
1确定清晰的目标
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每天得过且过毫无目标,越是碌碌无为,内心空虚越大,做什么都感觉“就这样吧”“好无聊”。
那么不如试试像游戏通关一样,也为自己某一段工作或者生活确定目标,一步步去接近、一步步去努力,只要今天比昨天过的好一点就可以是最大的收获了。
2.学会期待
既然人在期待奖励时会分泌大量多巴胺,那我们为什么不试试对自己的未来充满幻想和期待?把这份期待转换成对生活的热爱和坚持下去的动力未必不行:
今天提前完成工作下班奖励自己一顿大餐;
这周加班费给父母准备一件礼物;
这学期争取拿到奖学金,奖励自己暑假出行旅游......
充满期待的生活总是能给自己带来那一份小惊喜。
3.培养兴趣,转移注意力
除了被网游“玩”,我们可以培养其他兴趣爱好来享受真实的成长和乐趣。
打个比方,漫长暑假除了泡网吧玩手机还能干什么?你可以挑战自己去完成以前从来不回去完成的事,就像两个月读10本书,写读书笔记,还能和其他读者一起交流,参加线下读书会;
或者学会一项运动,两个月时间或许成不了大师,却也能多掌握一项生活技巧。
这样,你才可能真实的感受到,两个月时间的流逝和自己的成长改变,而不是只剩打完游戏后“两个月我做了什么”的空虚。
好了,今天关于沉迷游戏的话题讨论就这么多,不知道曾经或者现在的你们,有没有“控几不住我记几”的游戏经历,最后成功摆脱了吗?还是依旧上瘾ing?欢迎大家在壹梦说下方评论区留言讨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