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一起解读,曾国藩人生哲学的核心价值。共计约2800字,阅读时长7分钟
——天资愚钝——
曾国藩老家流传着这样一个笑话,说是有一天,曾国藩在家读书,一篇短短的文章朗诵了多少遍还背不下来。一个小偷本想等他入睡之后偷窃,可是左等右等,就是不见他睡,小偷忍无可忍跳出来大叫:这种笨脑袋读什么书?!然后小偷背诵了一遍后径自走掉了。
这个笑话并非空穴来风,曾氏一族的天资并不出色。曾国藩的父亲曾麟书笨的出名,一生考了17次秀才,一直到43岁才勉强过关,曾国藩的几个兄弟虽然也都十年寒窗,却没有一个考上举人。曾国藩本人从14岁起参加县试,前后考了7次,到23岁才考上秀才,而且还是倒数第二名。
和他同时代的名人相比,他的平庸一目了然,小他一岁的左宗棠14岁参加湘阴县试,名列第一。他的学生李鸿章,也是17岁即中秀才。比曾左李三人稍晚的梁启超,更是天资超迈,11岁中秀才,16岁中举人。
——精明做人——
但是另一面,曾国藩又是一个极为精明的人,他是一个高明的军事家、战略家。太平军兴起,举国无策,只有他独辟蹊径,以超人之胆识创立湘军。清王朝正是在他的战略指导下,取得了对太平天国的最后胜利。
曾国藩还非常善于审时度势,剿灭太平军之后,他的功名事业如日中天,此时他却极度冷静,急流勇退。为了让皇帝放心,他主动采取了果断手段,裁撤自己的权力资本湘军。他一生出将入相,没有大的错点,在传统官场上,像他这样的成功者并不多见。他深谙官场韬略,官场功夫如同太极高手,善于化解种种难题于无形之中。
——以拙胜巧——
曾国藩身上的笨拙与精明并不矛盾,正是与众不同的笨拙,成就了曾国藩非同一般的精明和高明。
曾国藩的人生哲学很独特,那就是【尚拙】。他说:天下之拙,能胜天下之至巧。
既然天性笨拙,那么曾国藩就充分发挥他的长处,他一生做事从来不绕弯子,不走捷径,总是按最笨拙,最踏实的方式去做。君子不走捷径,不图虚名,锱铢积累,艰难前行,君子成功,也许比别人晚,但一旦成功就是大成功,这正是曾国藩的自我写照。他一生成功得益于笨拙精神。
曾国藩能够打通科举这条路,靠的完全是笨劲儿,早年他的父亲要求他:
不读懂上一句,就不读下一句;
不读完这本书,不摸下一本书;
不完成一天的学习任务,绝不睡觉。
虽然曾国藩考秀才考了9年,但是一旦开窍之后,后面的路就越来越顺。
23岁,中秀才
25岁,中举人
29岁,中进士点翰林
这样的经历给了曾国藩独特的启示,他发现笨拙有笨拙的好处。
1、笨拙的人没有智力资本,因此比别人更【虚心】,更愿意付出;
2、笨拙的人从小受挫折比较多,因此【逆商】比较高,抗打击能力更强;
3、笨拙的人【不懂取巧】,遇到问题只知硬钻过去,因此不留死角。
——尚拙的实际行动——
曾国藩创建湘军选拔将领,专挑不善言辞的乡气之人,因为他们敦实淳朴,少浮华之气。
曾国藩打仗靠的也是笨拙精神,他一生善打愚战笨战,不擅打巧战。他打仗不贪小利,不求奇谋,踏踏实实,稳扎稳打。湘军作战,以接硬仗、打呆仗闻名,打仗基本上不主动出击,而是诱使敌人先来攻打,后发制人。太平军虽然骁勇,但是遇到湘军却毫无办法。
曾国藩一生待人接物更是以诚为本,以拙为优,他一生要求自己不说大话,不求虚名,做事宁愿别人占自己便宜,也不占别人便宜,别人以巧以伪欺骗他,他却仍然以诚以拙相待。曾国藩说到做到,左宗棠在瑜亮情绪的促使下,一生不服曾国藩,轻则挖苦打击,重则以怨报德,曾国藩却终生未还一手。李鸿章作为他的弟子,也时常和他耍心眼、逞私心,曾国藩却因为爱李之才,始终不改对李鸿章的关心爱护、包容提携。李鸿章因此终生感激涕零,到晚年更开口不离我老师三个字。正是因为这种质朴的为人处世方式,所以曾国藩一生朋友极多,麾下谋士如云,猛将如雨,指挥如意,得道多助,最终成就了平定太平天国的丰功伟绩。
——笨拙而谦虚——
曾国藩最有意义的笨拙还是他的思维方式,正是扎实彻底的思维方式,使曾国藩避免了几千年来中国式思维的局限和弱点。
中国式思维崇尚直觉和感悟,却轻视逻辑,总想找到一个窍门,一下子把握宇宙全部规律,三下五除二彻底解决一切问题。这样的思维方式最大的弱点,就是喜欢从整体上宏观上把握一切,却缺乏严密细致的推理过程。
然而西方思维的最大特别之处是重视实证,重视逻辑,重视差别。曾国藩的思维方式与西方思维方式不谋而合,曾国藩的思维方式因为其笨拙踏实,在中国人中达到了少有的严密程度。曾国藩认为,好的人才应该多一些逻辑性,少一些不着边际的夸夸其谈。因此,每遇到一件事,他都要从正反两面去看,曾国藩一生经历千难万险,处理过无数大事,大体都很得当,其过人之处就是不怕费心费力,对事物进行不留死角的深入分析。
因为笨拙,曾国藩在一切知识面前都十分谦虚,不敢稍有成见,不敢戴有色眼镜去读书。因为笨,曾国藩不想省力,不想借用别人的脑子,每本书都要认认真真,一个字一个字的读,所以他一生视野广阔,无书不读。老子的简约博大,庄子的心灵自由,墨子的雄心苦力,法家的做严厉刑都给了他极大的启发。
——笨拙而实事求是——
曾国藩是一个经验主义者,凡事总愿意亲身经历,亲自体验,他不被什么定论先入为主,总是要亲身尝试、亲眼见到,才下结论。
曾国藩不仅在生活实践中实事求是,在研读历史方也敢于提出自己的质疑,通过大量的实践,他发现迷信古书常常是错误。文人带兵投笔从戎,曾国藩对中国历代传下来的兵书战策十分推崇,曾经苦读恶补。然而随着实战经验越来越多,他发现这些古书大多是玄而又玄的骗人东西,他甚至怀疑《史记》中一部分战例的真实性,对于古书中的军事阵法,他也持怀疑态度。
有一次,他的一个谋士建议他,按照古代兵书中的方式调兵遣将,曾国藩听后微微一笑,认为不过是书生之见不予理会。表面上看,这似乎与曾国藩一生的谦虚性格冲突,实际上正是因为他的实事求是的精神,才能让他站得高看得远,比同时代那些不明事理的文人不知高明多少。
曾国藩被奉为理学宗师,理学的正面意义在于,赋予人面对这个艰难的世界必须具有的刚毅精神,但是他也有着因循守旧,脱离实际的副作用。因为笨拙脚踏实地,所以曾国藩一方面获得了理学修养的巨大益处,另一方面却避免了许多理学家的毛病。理学家往往是保守主义者,但实事求是的实践精神,却给了曾国藩突破藩篱、否定古人、开辟新知的勇气。曾国藩不迷信心兴亡之道,而是敢于以自我更知,自我创知的态度,变通其中的谬误,所以他才能成为洋务运动的创始人。
在近代中国,推动西学的几件大事都与曾国藩有密切关系。创办安庆军械所和江南制造总局,第一批幼童留美,在上海机器局设立翻译局,他都是主要决策人。
与众不同的笨拙精神,成就了曾国藩的浑厚开阔,无所不包,实事求是的思维方式,使他的思维保持着流动、敏锐、积极的状态。他在广大神秘的世界面前是谦卑的,老实的,他不预设什么,也不尽是什么,更不妄断什么,只是有一说一、有二说二。
——笨拙的耐字诀——
胡适说:有绝顶聪明,而肯下笨功夫的人,才能有大成就。曾国藩虽然天分不算高,但也是少年成名,雄心很大。30岁立下志向,学为圣人,这样的心智往往难以在琐碎之中忍耐,但是曾国藩毕生做事却精细如发,真正做到了下笨功夫,而且持之以恒。
什么是天才?天才就是持久不断的忍耐,读曾国藩,看他读书写字,带兵打仗,做官处事,无一不是耐字诀。
——笔者所得所感——
曾国藩毕生的永恒与笨拙精神,通过解读这本书也只是领会一二。虽然并没有逐字逐句去细读,但已经能够让我获益良多,特别是在读书、做事、为人处世上。
希望能有机会一起线下交流。
❤️恭喜你又读完一本书!
————分割线————
有才气读书会
2020.1.27 周一(正月初三)
笔记分享者:周菁 微信:346342199
金融+读书+公益;
金融:帮助别人增加口袋里的本钱;
读书:帮助别人增加脑袋里的本事;
公益:一切所得要感谢并回馈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