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513】
1.继续啃读中,边读边概况段落大意,虽然速度很慢,但是效果还是蛮不错的。读像《存在与时间》这样的天书,必须这么慢才有效果,绝不能贪图速度。
2.今天还是忙的团团转,现在反而觉得把自己的时间塞得太忙,倒是变得机械了。是不是有那种忽视产能,只重产出的感觉。下午,因为四年级的课郑老师拿走排练了,结果把周末未能备好的课拿了出来。但是,后面的【课前教研】就拿不出来了,主要在开会的环境下,思维没法集中,而【课前教研】是必须慎重思考的,不能应付。
4.晚上的家庭读书会,倒是气氛轻松,和妻子换着读,换着讲。虽然读得不多,但是确实是借着共读在交流,在达成一些共识。有一点在读书会中确实很重要,那就是不要相互举对方做得不到位的地方,那会完全破坏气氛。
5.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不也是如此吗?不要互相数落指责,提意见可以,但是一定要把握好一个度。况且你言之凿凿的说这不好那不好,别人未必觉得很重要,真实的情况也未必如此(话说有真实的情况吗?)。
6.周日晚上家庭会议重新制定了对女儿日程的考核,以必做的三项(录故事、跳舞、钢琴)和其他自由项结合的方式来进行规划,同时“发明”了“跳舞免做卡”和“万能免做卡”,今天是试行的第一天。因为,请假在家时间充裕,除了完成三项必做的之外,还完成了6项自由项,因此头一天就获得了一张“万能免做卡”。
7.而且听说,今天跳舞练习动作都是高水准的,比平时练习时的动作要标准得多。这回,我想大概是要成了。上周试行的模式,太过自由,什么都不做也可以,结果自然就失败了。这种纪律和自由相结合,辅以一定的奖励,果然威力大增。
【190514】
1.为了能够早点驱车去温州,从陈老师那里换来了早自习和第一节课。可能孩子们事先并不知道是我来上早自习,居然有3个孩子迟到了。回忆之前我的早自习,应该是很少有孩子迟到的,今天不但有,而且还是3个。马上就不理性了,三个都叫到办公室打算兴师问罪。
2.昨天还有两个留下来订正作业的孩子,逃跑了。作业拿过来一改,发现还有几题没有订正。让孩子把作业本拿回教室去订正,过了几分钟拿过来一瞧,有一道举例子的题,竟然跟我改过的一模一样。一问,发现原来是在教室里其他同学代写的,而且那个代写的还是是数学课代表。这触犯了我的两个大忌讳,一是知法犯法,二是弄虚作假。
3.按照往常的处事风格,数学课代表是马上要撤职的。但是,今天冷静了(因为第一节数学课对我来说很重要),打算推迟处理。明天让这个犯错的孩子自己来说说,然后听听其他孩子的处理意见。
4.孩子犯错很正常,不犯错那就不是孩子了,不犯错就没有教育的机会。但是,在犯错的时候,不冷静或者用粗暴简单的方式来对待,实际上是教育的大忌。但是简单粗暴的方式多诱饵,一两句话出口,大手一挥,犯错的孩子便得到了应有的惩罚,自己的权力也得到了彰显。从外部的行为上来看,孩子们坐的端端正正的,大气也不敢出,多牛逼的老师。
5.但教育不是外部行为的规训,教育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如果不冷静,如果用简单粗暴的方式来对待,那个心灵便永远对你关上了大门。为什么一年级的孩子,每天都是充满惊喜的迎向老师,而高年级则变得如何冷漠。那正是,我们的不冷静,简单粗暴不专业的教育行为让孩子逐渐关上了心门。
6.我真是羡慕那些天生优秀的教师,自然而然的就能显现理解和包容。而我则要用极大的精力与自己天生的不冷静,粗暴相对抗。
【190515】
1.昨天课代表代写作业的事情,今天做了处理。课代表自己上台,在台上掉下来眼泪,深刻地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在决定是否撤销课代表职务时,几个同学站起来表示再给一次机会,理由是她是第一次犯错,而且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了,相信她一定会改正的。举手表决,有3/4的孩子都表示应该再给一次机会,我也就顺手推舟表示再给一次机会。
2.按我以前的惯常处理方式,这样的事情,撤销职务是最低处罚了。但是,一则因为这种处罚,很可能使孩子认为自己已经为此付出了代价,而减少了犯错的负疚感和改错的决心。其实是与允许学生犯错,给学生以改正错误的机会的原则相背离的。
3.而今天这样的处罚方式,既让当事人受到了教育,也在教室中重申了对弄虚作假,对知法犯法的零容忍。同时,也促使孩子们向包容他人,谅解他人的方向前进。算得上是一次理智,符合教育的处理方式了。
4.另外,今天班会课只让孩子举别人的优点,举别人在近端时间的好人好事。不曾想,袁同学被其他孩子点名表扬了数次,我对他而言应该是一次正面的导向。之前,我经常是利用这个时间,来让大家说说班级孩子发现的违纪行为的,孩子们举了很多很多,但越是这样,违纪的孩子越多,少数几个孩子简直就让人觉得无可救药。
5.既然举违纪于事无补,根本无法促使孩子转变,不如从做的好事着手,让整个班会也能够融在一个团结向上的氛围之中。虽然,并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好事,但是得到别人的表扬,特别是同学之间的点名表扬,我想对行为不端的孩子也是有正面意义的事。下一步,更要想方设法去深挖那些经常行为有偏差的孩子所作的好事,明确一点:行为不好有人看得到,行为好也有人能够看得到。
6.应该是从来都知道自己不是一个好班主任,但是却花了整整十年才发现自己不适合在这条路上走。如果不出意外,这最后的一个半月是我当班主任的最后岁月,我不必在这个方面跟自己耗下去了,毕竟语文老师的教学才是跟班主任工作最贴切的。
7.我也不是一个好的数学老师,离那些天生的数学好老师差很远很远,但是没办法,数学教学是我的宿命,知耻而后勇,我会在数学教学中与自己死磕到底,总有一天,我会彻底征服它。
【190516】
1.今天是练习课,练习课的形式几乎从来没变过,而且平时的备课基本也是忽略过去的,主要也是没时间。但是,跟几年之前相比,练习效率确实是大有提升,主要是在练习的时候开展了小组比赛,第一个全队的同学获得批改其他同学作业的权利。如此一来,练习的速度大大增加,大家都在永争第一。另一方面,又可以做到大部分的孩子的练习都被马上批改了,有高质量的反馈。
2.而这个做法,源于在晨山的一次普通的数学教研上,干国祥老师给提的建议。当时,没有意识到其巨大的威力(估计自己掌控不了的课堂也用不了),但回来之后真是越用越爽。
3.还有挑战题,其实也是当初干老师提的,我只是将它做了一些变动,利用了家庭这一平台,让挑战题的驱动更方便,答题率更高罢了。前两天,我对家委们说,这一届孩子是我至今教过最聪明的(晨山的永无岛不在比较之列),这毫不夸张。我想,最可能的原因就是每天一道的挑战题,特别是那些用语音答题的孩子,得到的锻炼是实质性的,过一段时间来看,简直判若两人。
4.我也在做数学课程,但是我做的课程从来没有跳出南明数学的框架。我也曾想着自己别开生面,但一试发现根本绕不过去。我在去晨山之前,就读了弗赖登塔尔的《作为教育任务的数学》,从中找到我的数学教学信念,也就是“再发现”和“数学化”。而到了晨山,南明数学的基本理念——发明数学、创造数学以及那句“像数学家一样思考问题”冲击了我的脑袋。
5.当时,因为困于数学实际教学中,我没能找到两者之间的联系。这一年多,闲下来了,可以多想想了,我发现两者竟然就是一回事。弗赖登塔尔的“再发现”就是南明数学的“发明数学、创造数学”,而“数学化”那不就是数学家一直在干的事吗?
6.而最近他们在践行的双重建构——理解建构和操作建构对我而言也不是什么秘密,无非是把计算中的算理建构和算法建构扩展到其他数学教学领域中。但是,这两个概念的提出,竟然让人耳目一新,给我解开了重重迷雾。
7.干老师真的是高瞻远瞩,他给我们描绘的数学教学结构框架几乎框定了一切,为什么他具有这样的本领?我想这与他背后深厚的哲学思想是分不开的,毕竟任何一个学科都要追溯到哲学这个源头上。谁要“占有”了这个源头,谁当然会对从这个源头流出的东西清清楚楚。
8.好好的践行吧,不必非得标新立异,结果弄得面目全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