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家有没有遇到这样的情况?早晨忙忙碌碌,好容易收拾停当,准备送孩子去上学,结果孩子磨磨蹭蹭,一催再催,就是不出门;说好的只看一集动画片,结果孩子看了一集又一集,好说歹说就是不停,最后只能简单粗暴的关掉电视机,换来孩子一通号啕大哭。
跟孩子说了这么多遍,孩子就是听不进去,到最后家长发火,孩子遭殃,两败俱伤之后,却又一次次的重复。网络上很多陪孩子写作业的梗,有陪进医院的,有情绪失控上演“马景涛式咆哮”的,又被孩子气的哭笑不得变佛系的。
孩子不听话,家长发火,到底是孩子的问题,还是家长的问题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需要弄清楚,我们的情绪是怎样失控的。
1. 情绪产生的过程
面对不同的情景,我们的情绪会发生变化,升职加薪了我们会高兴,孩子不听话我们会愤怒,尝试很多次总失败我们会沮丧。我们的情绪,无论是高兴、愤怒、失望、恐惧,都会经历以下这6个阶段:
心理准备:在做任何事情之前,我们都会有一个心理准备。如果是很艰难的问题,我们通常会如临大敌。现在回想一下,当你准备带孩子出门的时候,你觉得这是一个难题,会遇到很多的困难,还是认为这是很平常的一件事情。这个就是心理准备的阶段一般来说,家长越焦躁、恼怒的面对孩子,孩子的抵触情绪就越强烈,越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刺激因子:简单理解,刺激因子就是一个外界的刺激,并不是我们人为能控制的。比如说那你心情很好的出门,结果路上遇上超级大堵车,这个堵车事件就是刺激因子。
阐释:阐释,就是要弄明白到底刺激因子是怎么回事儿。还是以堵车为例,如果你认为堵车是一个正常的事件,可能前方发生了什么意外事故,你就会很平和的看待这次堵车事件;但如果你觉得堵车是自己的运气不好,人品有问题,倒霉透顶,你可能就会陷入唉声叹气的境地。
生理激发:经过了阐释程序之后,对这个事件你就有了自己的理解,随之而来的就会产生相应的身体反应。比如当你生气的时候,你就会血压升高心跳加快呼吸加快,这种生理上的刺激会促进你采取下一步的行动。
行动,也叫机体应答:前4个步骤决定了你会用什么样的方式对这件事情作出反应,是心平气和的和孩子交谈,还是生气的大喊大叫,下最后通牒,动手把孩子胖揍一顿,还是雷声大雨点小,发完火之后,又替孩子处理了所有的问题。
后期影响:不同的应答方式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如果说你是雷声大雨点小,一通发火之后见孩子没有反应,你就去帮孩子把事情都处理掉,下一次,你发火依然不会起到作用。如果你用比较难堪的语言说孩子,孩子心里就会对这些语言产生反应,我不乖,我不听话,妈妈不喜欢我。
这就是一个完整的人们对某一事件的情绪反应过程。回过头看一下,哪个阶段对整个事态的发展起着最关键的作用?是阐释,因为刺激因子是客观存在的,而对刺激因子的阐释直接决定着事态的走向。回到孩子不听话,让你情绪失控的事情上来,如果你认为孩子不听话是故意的,他在挑战你作为家长的权威,你就很容易生气;如果你认为孩子只是没有玩够,没有预料到这么快就要出门,就要吃饭,你的情绪就会变得平和。
2.孩子为什么听不进去
你在厨房忙活着午饭,孩子坐在客厅玩玩具,岁月静好的场景。午饭做好了,你边收拾餐桌,边让孩子洗手吃饭。孩子嘴里答应着,手却不停,继续玩。你说了好几遍,嗓门变得越来越大,孩子依旧纹丝不动。终于,你按捺了好几次的小火山爆发了,直接把孩子手里的玩具夺下来,或者把孩子拽离了玩具区,或者对着孩子一顿数落,或者干脆一通揍。
孩子是故意不听话吗?我希望你不要轻易做这样的假设,因为故意不听话,不管对孩子还是对我们,带来的都是最坏的结果。人都会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方式,所以说,如果出现了孩子不听话,我们要透过孩子不听话的表象,找到真正的原因。
一般来说,孩子不听话,不配合,是因为某件事出乎了他们的意料,他们本来以为的,和你想让他做的不一样,所以才会产生冲突。就拿上面的场景举例,孩子玩玩具,你让孩子吃饭,孩子本来以为玩玩具能玩很久,或者正玩到兴头上,不肯停下来。这种不配合,就像我们正在玩游戏,被突然打断一样。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往往能找到不一样的解释。
知道了我们情绪失控的原因,和孩子不配合的原因,接下来我们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3.让孩子配合,你应该这样做
- 合理的期望
对事物的阐释决定着我们的反应,对孩子合理的期望,就会让我们面对孩子的孩子,有更多的理性。举一个极端的例子,如果你认为你的孩子是郎朗,是莫扎特,是天才,那当孩子的表现没那么完美的时候,你会失望,焦虑,随之而来的就有很多的负面情绪。如果你认为孩子只是一个普通人,也会有比动画片迷住不管不顾的时候,你就会平和很多。
当出现冲突时,多想想“我应该做些什么”,而不是"孩子怎么了",这样的思路转变,能更有效的促进冲突的解决。
- 合理规划时间,减少不确定性
孩子不愿意配合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事情超出了孩子的预期,所以减少孩子的不配合,就要发扬民主协商的精神,提前和孩子商量好,合理的规划时间,减少不确定性合理的,有什么变动也提前和孩子说明。孩子在知道该做什么的时候,就不会有那么多反抗情绪了。
- 给孩子提要求三步曲
这个方法是由育儿专家乔治·M.卡帕卡在《这样跟孩子定规矩,孩子最不会抵触》这本书里提的。对这本书的大部分观点,我持保留态度,但书中提到的定规矩的原则,我倒觉得很有实际意义,实施中效果也很好。
给孩子提要求,一定要简单具体,就说能不能的话,比如孩子正在看电视,你要让孩子去洗澡。如果你说"快来洗澡,别不听话啊,别让我发火啊",孩子可能不会配合你。简单具体的要求是,五分钟后,关电视。
第一,提醒孩子看着你
提要求的时候,要让孩子看着你,有眼神交流,这点很关键。我经常一边收拾房间,一边叫孩子洗澡,他总是敷衍我,一遍又一遍。自从我开始走到孩子面前,提醒他看着我,有眼神交流之后,效果就好了很多。
第二,告诉孩子怎么做
跟孩子说话的时候,态度要尊重,口气要坚定,一次只讲一件事情,必要的时候让孩子复述你的要求 确保沟通过程没有信息遗漏。
第三,等待执行结果
站在孩子身边看结果,或者陪孩子一起执行,无形中给孩子施加压力,让他记得信守承诺。
如果孩子没有遵守约定,必要的时候可以采取强制措施,但情绪要控制好,只针对孩子没有遵守约定这件事,不要针对孩子。如果孩子配合的特别好的时候,不要吝啬你的表扬。要对孩子信守承诺,说话算话的行为给予充分的肯定,满足孩子内心小小的虚荣。
改变家庭中的沟通方式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功的,让孩子能听得进话,家长就要选择合适的对话方式,单纯的情绪对抗,用家长的权威强迫孩子执行,只能解决一时的问题,孩子内心不想遵从,就不会产生长期的效果。平等的对待孩子,在家里形成平等的沟通氛围,凡事有商有量,让孩子有更多的知情权和参与权,见孩子就不会推翻自己参与的事情,会更配合家长的行动,就不会产生说了很多遍的孩子还是固执己见的结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