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主要讨论如何利用弗洛伊德的“恋母情结”概念来推动孩子的学习主动性。另外,学习了这篇文章,您就可以知道为什么一定要在孩子的教育中把父亲这个重要角色给引入进来了。
上个星期发生的一件科技界的大事是,新AlphaGo Zero完虐旧版“阿尔法狗”,其中有一句话我感觉特别幽默就是:“Alphago 厉害,但是它的大表哥AlphaGo Zero是从一个完全不懂围棋知识和规则的神经网络开始,AlphaGo Zero每天就默默的自己一个人玩,不会像我们一样整天突击学习各种历史棋谱,参考前辈们的经验知识,它完全依靠自己的悟性(自我强化学习),在这个过程中,神经网络会不断更新、调整,来预测落子的位置,发展新的策略。”
那么,这和我们今天的育儿文章有什么关系呢? 当然有关系了。
我相信我们作为父母,都经历着或者将要经历着,每天催促孩子学习,完成家庭作业。但是,我们发现一旦离开我们的监督和鞭策,孩子就走神了,孩子就没有目标了,孩子的运算能力就瘫痪了。这还不是更糟的,更糟的是,你发现他即使一遍遍的学习,仍然会一遍遍的重复着错误,题海战术仿佛并没有培养出他知道自己在干什么的能力。那么,到最后,父母的付出和孩子的辛苦,又有什么意义呢。
而扭转这一切的关键点就在于,我们要教会孩子们如何主动的思考,主动的去找目标。也就是说,过去孩子搞题海战术是低级的,只是Alphago的水平。但是,Alphago zero的工程师需要输入程序,让alphago zero可以主动的运算。
那么,我们如何可以像工程师一样,把主动学习的能力教会给我们的孩子呢?
这就和父亲--母亲--孩子的三元关系有关了。
这里先回到前几次沙龙的主题,
0--1.5岁,孩子只需要母--子二元关系作为人际环境就够了,足够好的依恋就可以给孩子建立起内在的信任感和安全感(这个世界是为我准备的)
1.5--3岁,孩子依然只需要母--子二元关系作为人际关系就够了,足够好的共情就可以给到孩子建立内在的自主感(我是我自己的主人)
那么,这一次沙龙我们将聚焦在
3---6岁,孩子就需要父--母--子三元关系作为人际环境才行了。必须有丰富复杂的人际关系来帮助孩子建立内在的主动感(我这一生是有目标的)
按照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发展理论,就是说3--6岁左右,孩子内心的性系统开始启动了,它就好像心脏给身体供血一样,性系统不断的提供精神能量给心理系统。那么,这个性系统作为动力系统就需要被建构,从中把能量引导到我们需要的地方去。
按佛洛依德的设想,孩子们的性动力系统启动了,就要想办法“升华”这些能量。否则,孩子们一天到晚就是性冲动,性幻想,把心理能量都浪费了,最后,毫无建树。佛洛依德的有名的比喻就是,我们的本我就是性能量的储存地。本我就好像一匹马,到处乱跑,我们就要发育出自我来驾驭这匹马。那么,谁来教会自我怎么驾驭本我呢,就是超我了。
那么,我们可以看到,帮助孩子发展一个优秀的自我是相当重要的了,否则,孩子一生都将被本我所牵制,感受上是时而快乐,时而痛苦不堪,总体说来,就是一个失控的人生。孩子小的时候,父母可以帮助他理解他的本我,帮助他驾驭。那么,孩子再大些之后呢?
那么,重要的就是要发育一个“超我”来,把父母的形象内化到心中,继续帮助孩子来驾驭他的本我。
那么,超我如何形成到这个结构中呢?
答案就在“恋母情结”也就是“俄狄浦斯情结”:
弗洛伊德用“性欲”作为生命力的象征来设想:三岁小男孩的性欲能量出现,并指向了母亲,他内心涌现出幻想“我要和我的妈妈结婚。”这时候,他意识到一个障碍,就是父亲的存在。于是,他又有一个幻想出现“我要杀死父亲,这样我就能娶到母亲了”。当他这么想,并且想要这么做的时候,他发现他完全不是父亲的对手,但是,因为他把敌意投射到父亲身上了,他就会感觉父亲已经知道了我的意图,父亲要来报复我了,而父亲的报复就是“这是我的妻子,你要是敢这么想,我就会阉割掉你的小鸡鸡,让你不在是男人。”于是,小男孩会感到焦虑,也就是有名的“阉割焦虑”,同时,他还会有内疚感,因为,有时候父亲也是爱他的,而他却要杀死父亲,于是他有内疚感出现了。阉割焦虑太难受了,内疚感也不轻松,于是,小男孩的无意识开始想对策,最后,一般的解决方案是,他认同自己父亲的人格,也就是“变成他这样的男人,以便未来娶到母亲这样的女人。”。
这样,经过三年的父--母--子的互相精神斗争,孩子的“恋母情结”期结束,那么,收获的是一个内化到心理系统的结构,那就是“超我”。而这个超我就仿佛Alphago zero的工程师植入计算机的程序。通过这个超我的运行,孩子的“自我”就可以持续不断的把“本我”中的能量,“升华”到自己想要的目标上去。
于是,我们的常识告诉我们,儿子从性格上会像父亲。同样的,女儿也是类似的过程,最后,女儿在性格上会像母亲。这个常识,有时候会被我们直觉的感觉到,那就是会不知不觉的男人会想到,“咦,我怎么过的和我父亲的人生一样了呢?”。女人会想到:“咦,我怎么会过的和我母亲的人生一样了呢?”
那么,有趣的现象就出现了:
现象一:如果,在儿子的心目中,母亲是个可怕的形象怎么办?母亲是阉割者怎么办?比如,一位母亲对自己的五岁的儿子说,你在不好好听话,妈妈就打死你?那么,按照上图,孩子会不会害怕目标呢?
现象二:如果,在儿子的心目中,父亲是个可怕的形象怎么办?父亲是阉割者怎么办?比如,一位父亲对自己五岁的儿子说,你在不好好听话,我就打死你?那么,按照上图,孩子会不会过度认同父亲,而变成道德强迫症呢?
现象三:如果,这一对父母就不恩爱怎么办?那么,孩子认同了父亲,最后,发现父亲不爱自己的母亲,那么,孩子会怎么办?比如说,孩子长大了,父亲告诉孩子,我其实一直都不爱你的妈妈,我和她要离婚了。那么,孩子以后的婚姻,会不会也离婚呢?
现象四:如果,这个父--母--子三角关系中,母亲把父亲给阉割了怎么办,比如说,母亲很强势,把父亲踢出去了,或者,把父亲控制了,那么,孩子又会怎么办呢?孩子会不会恐惧目标呢?
现象五:如果,这个三角关系中,父亲总是不尊重母亲,打心里看不起母亲怎么办?
现象六,如果,这个三角关系中,母亲抱着儿子不放,父亲拉不开,或者,父亲不愿意拉开,儿子又会发展出什么 “超我”呢?
现象七,如果,孩子处在离异家庭中,要么不见了父亲,要么不见了母亲,怎么办?
现象八........
总之,这个“恋母情结”剧本极其丰富,也奠定了一个人最早的人格内容,甚至,是命运的密码。
好的,最后,回到Alphago zero上来,工程师们给它设置了比上一代Alphago更智慧的“超我”,于是,它就可以主动的去寻找目标了。那么,这个“更智慧”的超我是什么呢?对于我们父母来说,如何把这个更智慧的“父亲”给编程到孩子心中呢?
当然,女儿会认同“母亲”,我们也要设想如何把更智慧的“母亲”给编程到孩子心中?
欲知详情,欢迎大家关注我的简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