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的一篇博文,现在读起来觉得写得有点内容,而且还挺流畅,因此收录至此。
陪小朋友上学是件很辛苦的事,差不多7×24全时无休。几个月前给自己立下的让写作成为习惯的誓言渐渐的被放到了一边。翻看博客,发现,6、7月份每个月还能写好几篇文章,字数还不少,而从8月份开始,文字越来越少,这个博客实际上又被荒废了。
其实,自己的思考从来就没有停止过,一些想法还挺有道理,而且,小朋友入读普校也有很多值得书写的事情。但客观现实是,自己没有大片可以支配的独处时间,无法专注,于是好好把自己心中所想记录成文字就成了一件心有余而力不足的事。不过,今天看看自己曾经写下的文字,突然发现,自己驾驭文字的能力似乎没有记忆中那么差(整个求学期间,作文一直是我的噩梦),虽然一些观点在今天看来有不少有失偏颇的地方,但是好在语言多少还算流畅,文字里也还算蕴藏了一点真知灼见。今天回头这么一看,发现自己曾经经历了这样一些思考,而个别朋友通过这些文字也开启了一些看待问题的新视角,这样的记录其实很有意义。那么,无论如何,还是要想办法把这个博客坚持下去,用文字继续记录我的生活和思考。
小时候一说起写作,我就会陷入一种无力感,后来甚至变成了恐惧感。现在想想,一部分原因是可能我语言能力上的短板。我大概是个视觉型的人,语言,尤其是汉语这种抽象、写意的东西对我来说,像把舞不起来的大刀,我是又敬又怕,同学们驾驭文字的能力在我看来相当神秘。小学时,我们每年都有一次参观菊花展览然后回去写作的作业,我记得,班上其他同学写出的东西都是文采飞扬、经典迭出,而我的作文经常被作为反面教材当众宣读,每次我都羞愧无比,想要找个地缝钻进去。这些事应该算是在我本就缺乏自信的小心灵上又狠狠的戳了几个洞。幸好我的其他科目成绩还不错,否则真不知道我的小学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子。
不过高中时情况有些转变。尽管我对自己的写作能力仍然很不自信,但我的周记还是有好几次被选为优秀作品,当众朗读,这样的场景对我来说是不小的荣耀。我并不明白自己的写作能力是怎样进步的,但是语文老师对我的赞许还是给了我莫大的鼓励。那位老师并不是很受同届同学们的欢迎,但是我一直对她充满了感激。
印象中,大学时已经没有了单独的语文课,我的心理阴影面积应该也小了很多,但是没有了外力的督促,我的写作能力也就停滞了。我自己又比较懒,没有写日记的习惯,写作这项能力就被彻底雪藏了。不过大学里英文的地位比较高(大概是四六级与学位相关联),英文写作被摆到了桌面上。
我的英文成绩从初中开始学习起就一直不错。虽然还是由于懒,我也从来没在这个科目上真正努过力,但是整个中学期间倒是过得够轻松,够有趣。我到现在也没有仔细的思考过中文写作和英文写作的不同。但从一开始,我的英文写作就不断受到被老师的赞赏。我一直觉得自己的词汇量很是问题(懒得背单词),但是老师一直认为我“语感好,行文地道,没有其他人那种先用中文打腹稿再翻译成英文那种生涩感”。这一切并不是通过努力得来的,然觉就是那么自然而然,大概小学时那些作文老得优秀的人就是这样的感觉吧。
这种感觉一直持续到了工作时期。我工作过的那家公司的工作语言是英文,平时有大量的英文memo要写,沟通要靠英文email。尽管工作开始时,我的英文六级考试已经过去3年了,词汇没有提高,可能还降低了很多,但是那份所谓的语感还一直没丢失。有前辈评价,我的英文memo写作水平在同届中稳居前列,是我可以利用的一项强大优势。我现在想来,最大的原因可能是英文语境下的思维方式比中文要直白得多,基本上按照5W(who/what/where/when/how)的原则陈述就是了。而商务写作更是如此,这样一来,我的思考方式完美的匹配了这样的写作需求。
记得一次跟刘弘白博士讨论的时候,博士提到未来带小朋友阅读的时候,刚开始要注意避开过度描述性语言,引导孩子从文字中提取5个W,按照5个W的模式陈述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我现在在陪小朋友做家庭作业的过程中也已经发现,各种修辞是很难被小朋友理解的,与其追求华丽的语言,我更需要引导孩子关注语言本来的功能和目的——表达,把那5个W说清楚是一切的基础。
而现在的我,对于写作的目的终于有了这样一些浅显的认识。如果说当年写作文的目的是为了得分,那么我又实实在在的被一篇篇范文中那些华丽的词藻吓破了胆,迷失在遣词造句、引经据典的徒劳努力里。如今,写作的功利性不在,目的简单而明确,那就是记录——把此时此刻头脑中的话通过指尖变成屏幕上的一个个字符——所有的事都简单了。
人们都说我们应该感谢自己经历的事,不管好坏,它们都是我们的人生财富。所以,我们需要把这一笔笔财富积累下来,写作这事儿,不能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