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最近的运动量暴增,这两天总是时而精神亢奋,时而疲惫异常。今天,更是完全不在状态。于是,我想起来前一段时间留下的一个想法,今天可以稍微偷点懒,取过来当作今天文章的中心,正好也比较适合今天的情况。我对“懒”有了不一样的理解,而这种理解也是从我自己身上发掘出来的。
传统中,我们说某某懒,通常指他做事情不勤快。脑补一个场景:落了一层灰的桌子上面放了一台笔记本,本来挺高档的,但因为鼠标和键盘上面积了厚厚的污迹而显得像是一个从二手市场上淘来的便宜货。笔记本后面还有一包没吃完的薯片,斜靠在一个水杯旁边。水杯应该是长时间没有刷洗过了,杯盖和杯口处有一层不算薄的垢。桌子对面是一张床,被子摊在上面,床脚还堆放着一件外套和一双袜子。床单和被套应该是很长时间没有洗过,上面油油的,而床头放着的枕头更是不堪入目,枕套中间已经变成褐色了。就到这好了,从上面的场景不难推断出,这些东西的主人应该不是什么勤快的人,竟然连自己日常使用的东西都能脏成这样,应该也算是懒出一种境界了。当然,这是为了阐述“懒”这个词,我构造出来的场景。正如上文所述,通常我们指一个人“懒”,是说他“懒于做”,而这次我重新理解出来的,是“懒得思考”。
没错,我自认为自己虽不算是一个勤快的人,但也绝不至于是一个懒惰的人,但是,从这个角度再来考量的话,我很有可能会被划入“懒人”的阵营。
上学的时候,自己就比较笨,学习成绩呢,从来都是在父母的“强势关怀”之下才勉强能看。虽然不算差吧,但自从上了中学之后,想要考出多么出色的成绩,基本上是很难了。其实有的时候我挺自卑的,明明自己比别人花费的时间和精力都不少,但为什么在考试的时候总是不如别人呢?当时真的以为自己很努力了,而爸妈虽然严厉,但经常挂在嘴边上的话也是:只要你努力了,考不好也没什么遗憾。也许是因为这样一句话顶在前面吧,于是乎,我就自以为自己很努力地在那吭哧吭哧地学。好在皇天不负有心人,借着全国大学扩招的东风,总算考上了大学。不过现在回头一看,自己当时学得那么吃力,真的是因为自己“懒于思考”。从所有课程结束之后的总复习开始,有些同学就开始制作自己的错题集了,随着不断经历模拟考试,那些制作错题集的同学成绩都越来越好。而我虽然每次考完之后也会把错的题目搞明白,但随后就把试卷扔一边了。后来知道了错题集的重要性,才开始做。类似这样的情况实在太多,我总是看起来很努力地在做题——改错——做题,但是往往同一道题,总会再一次在考场上遇到才能真正记住。现在想想,也许因为当时真的很辛苦,我都懒得去思考怎么样才是最有效的学习方式,结果就这样傻傻地学下去。
参加工作之后,我认为自己还算是一个规矩上进的“有为青年”。不过,工作之后要处理的事情比学生时代更多。虽然当时要面对五六门学科的围攻,不过总归都是学习上的事情。现在不同了,除了工作之外,还要考虑很多,比如人际关系和个人成长都很重要。虽然认识到了重要,但却很少去思考他们和工作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学生时代那种唯分数论的说法还在我身上起作用吧,但很显然,步入社会之后,不灵的。即使是工作,我也出现了曾经那种看起来很认真努力的样子,实际上却是笨笨地在那干。
虽然今天外面的温度已经很高了,但是当我想到这一点的时候,还是不禁抖了一下,挺可怕的。懒得做当然令人厌恶,但如果“懒得思考”的话,人生也精彩不到哪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