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回家,去探望外公,虽然我知道,生离死别是人生必经之路,但,看到上一次见他时,还那么鲜活的生命突然垂垂老矣,枯瘦如木,枯黄如落叶,特别是见到他思维依然清晰,却已连开口表达的力气都没有的时候,我无法接受这个事实……这一面,竟是永别……
次日中午,就接到舅舅的电话,说外公已经走了……妈妈听到消息后眼睛红了,但是一直忍着不让眼泪落下来,她哽咽着和舅舅说,那我们明天办理后事的时候过去。挂了电话,她就一直呆呆的坐在椅子上,也不开口,我说,妈,你哭出来就不难受了,她说,留着明天再哭……然后若无其事的继续忙其他事情。
看过韩剧<请回答1988>的可能对那一集那一幕记忆尤深,德善的奶奶过世了,一大家人在操办后事,德善爸爸和姑姑们还能和宾客谈笑,德善不明白为什么他们不会悲伤,等到宾客都走了,而远行的叔叔也赶回来了,德善爸爸兄弟姐妹几个人抱头痛哭说,我以后再也没有母亲了……原来他们强颜欢笑的背后,只是知道,除了至亲的人,没有人替你难过,更没有人替你坚强……
生活中,外公永远是一头银灰色的头发,穿着白汗衫,棉布外套和棉布裤子,脚下一双平底布鞋。他永远都是是慈眉善目,清癯矍铄,言笑晏晏的模样,从未见过他板起面孔,发过脾气。从小有过书香门第的熏陶让他仿佛带着一股仙气,豁达、洒脱、淡然、随和。所以无论是街坊邻居,还是亲朋好友,大家都爱戴敬重他。
每回去探望他,一见面,我们说,外公我们来看你了,他会笑笑的说,好好好,然后立正给我们行军礼……然后肯定要给我们这些孙子辈们教他独门健身绝活,动作要领就是:双腿并立~双手垂放于大腿两边~双脚后跟慢慢踮起~手掌朝上~双手慢慢抬起与肩膀同宽~抬手到与肩膀齐平~手掌收拢握拳~倒转后双手慢慢往回垂放同时后脚跟慢慢点地~配合呼吸重复几次。他说这样可以舒筋活络,延年益寿。
还有,就是会念我们已经听得耳朵都生茧子的“三情论”,他的意思就是,人的一生之中,一定会经历亲情、友情、爱情,缺一就不够完整。人生就是因为有血浓于水的亲情,坦诚相待的友情,相濡以沫的爱情而变得更加有意义,也更美好。亲情就是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友情就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爱情就是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我想,这三情,外公应该都完满的,也无遗憾了吧。
到了上桌吃饭的时候,他会坐在一个圆形的斑驳的高脚实木凳子,这把凳子虽然比较粗制简陋,但伴随着外公度过了几十个春夏秋冬
……吃饭时,定会用一个小酒樽倒一杯他自酿的果酒,什么杨梅酒、枇杷酒、桂圆酒、荔枝酒、梅子酒、葡萄酒……反正什么水果到他那儿,都可以被弄到玻璃瓶中变成佳酿,外公对这些瓶瓶罐罐可是宝贝的不要不要的,谁扔跟谁急,一餐不饮就浑身难受。我想,他是享受于这个制作的过程,并且特别满足的享用自己的劳动成果,觉得自己的酒比外边买来的多了自己的付出,也格外的芳香甘甜吧。
外公退休之后的日子,若是人家需要办宴席的,他就会去搭把手,除了厨艺精湛外,他还会雕花,用萝卜雕刻花朵,若是元宵中秋的节日,也会给小辈们雕刻做花灯。除了这个,舅舅们的孩子,我的表弟表妹们,也是从小给外公带大的,外公的言行举止同样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他们。弟弟说,外公写的字,真真好看极了。
外公是一个乐善好施的人。逢年过节,这边都会有一些流动的乞讨的外来人员来走门串户,吹拉弹唱,外公会备好一些零钱,若是有登门献唱的,必会把零钱发给他们……很多人家是厌烦这些不请自来的不速之客而关门闭户,眼不见为净,可他却没有。平常大部分时间就看看报纸,听听剧,吹吹口哨逗逗学舌的八哥。有时他就去采买一些吃食,带去给村里的老人活动中心,与他们说说话,喝喝茶。
外公是一个谨言慎行、生活自律的人。除非刮风下雨,否则每个清晨都会去跑步,渐渐的,跑不动了,也会去散步一个小时,他觉得筋骨活络了,就不会让腿脚不利索,经过充分锻炼,不需要拄拐杖,坐轮椅,也不需要劳烦到子孙们。是的,一直以来,他都是一个能够自己去做的事情绝不假手于人的人。
外公在这辈的弟子中排行第二,家族是来字辈,字镜轩,大家习惯称呼他为二伯。出生于民国时期一个交通闭塞的小山镇上,一户富裕的人家,外曾祖父据说是开了一家名为新利楼的酒肆,远近驰名,名下还有有多家店铺经营,所以在当时算是富甲一方。而外曾祖母是书香世家的大小姐,温良贤淑,端庄秀美。所以,外公算是名副其实的民国小公子,也是兄弟几个之中最像极外曾祖母的,所以品性气质与外曾祖母如出一辙。
外公真是谪仙似的人物,无论是少年时期优渥的生活,还是中年后遭遇家庭变故后的清贫生活,但是他未曾因生活窘迫后的落差而怨天尤人,他只会把琐碎的事情都大而化小,小事化了。没有什么事情是过不去的,笑对人生,对酒当歌。我想,这与外曾祖母对子女的教育方式是分不开的吧。
外公那一辈算是人丁兴旺的,至亲兄弟姐妹加起来应该有七八个之多,每个人都在外祖母的耳濡目染下,皆是以优异的成绩到外地去求学论道,想想在当时的时代背景和环境下,着实不易。而正值青年的外公学业有成后安排到香港那边工作,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回到故乡娶妻生子,从此弃商从文。妈妈说,外公在香港的时候有拍过照片,年轻的外公妥妥的美男子,丰神俊朗,芝兰玉树。可惜,在后面那段颠沛流离的日子里,把这些珍贵的老照片给弄丢了。
如果说把外公比喻作什么,竹子甚为贴切。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若这世间真的有神仙,那么外公应该是去做一个逍遥自在的散仙去了吧。
长亭外,
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谨以此文,送别外公,寄托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