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杭州,下大雪,而且是白茫茫一片,可以打雪仗堆雪人的雪,本是一件令人期待并且好玩的事,大人开心孩子也开心。前半个月,杭州迎来了真正的大雪。看着白茫茫的雪,好想堆个雪人打个雪仗吖。可是外面太冷了,怕孩子冻着了冷着了,家长拿着铲子盆子桶,咚咚咚跑到楼下,铲它一大盆或一大桶雪,再咚咚咚的拎回家里,"来,可以堆雪人了。"于是,开着空调,孩子带上手套,穿上防水衣,美滋滋的玩起了雪,堆起了雪人。
我是不太赞同这样的方式,可能出发点不一样吧。
雪本是自然产物,就该呆在自然界。想玩雪,开心的玩雪,就应该在自然界玩,才有氛围有感觉。怕冷,就多穿点,帽子手套围巾齐活。打雪仗时多跑跑,使点力扔;堆雪人的时候,用点劲滚雪球,身上也就暖和了。而且这样更活动的开,亲子互动更多,小朋友之间,甚至孩子与其他不认识的人之间因为雪也可以放下心防,玩到一起。孩子大人的欢声笑语更是发自内心吧。
把雪弄到家里,最多也就是一家人玩玩,而且还是只能小心翼翼的玩,不能弄到地上,小心不弄到桌子上,衣服上。这样的玩雪,实在是没意思。不过,除非孩子因为特殊原因不能出去玩,这样玩一下缓解一下倒是可以理解的。
家长把雪搬到家里,可能出发点是好的,怕孩子冷着冻着,怕生病,怕外面脏,可是,这些担心不是可以克服的吗?反而,因为不出去玩,失去了让孩子感受自然的机会,与人交往的机会,处理人际矛盾的机会。
人本是社会中的人,需要了解自然,那么走出去,在大环境是最好也是最真切了解自然的机会,我想这比任何书本,任何名著的描述都真切都深刻。
人与人需要交流,需要打交道。可是不走出去,怎么去面对面?可能有人觉得现在科技越来越发达,人自己可以通过各种高科技进行交流沟通了。可是,那种沟通真的可以代替面对面的真诚的交流吗?我想是不能的。机器或许可以代替人做很多事,但是这些事都是可以量化的,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可是关于人性,关于内心的,只有人与人之间的真正交流和沟通才能缓解和解决吧。
我们一方面希望孩子能够有良好的人际交流沟通能力,希望孩子能够很好的适应不同的环境,希望孩子有各方面的能力,可是,我们出于爱的初衷,有时候却是在阻碍他们,在妨碍他们,在埋没他们。做父母的,没有不希望孩子好的,但是,请尊重孩子的成长 ,尊重他们的努力,不要把爱凌驾在他们自由发展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