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讶异于《摔跤吧!爸爸》的格局,
惊叹《调音师》的寓言和反转,
那句吐槽,不见了:
“印度片儿,不就是一言不合就跳舞?”
能出现这种现象,当然不是大家已经接受了洗脑,而是接轨国际市场的宝莱坞正在舍弃——
平均一部电影5-6段,每段平均5-6分钟歌舞的传统模式。
相比于电影上的转变和调试,印度剧却可以用“变天”来形容:
融合了政治、宗教、奇幻、恐怖的《恶鬼》:
借宗教题材,反对神,质疑信仰的《神圣游戏》:
聚焦强奸案,情节紧张,发人深省的《德里罪案》:
在会议室都能超速飙车的《请再来四杯》:
丧失了舞蹈天赋的印度剧,反倒越玩越嗨。
有人甚至惊叹:
“以前看的都是假的印度片啊!”
好巧不巧,前两天我又在印度剧里淘到了宝。
与《请再来四杯》同样是亚马逊出品,同样向美剧靠拢,同样尺度挺大。
不同的是,它的反转之多,设计之巧妙,让我全程精神紧绷,呼吸愈加越急促,一如片名——
《喘息:阴影入侵》2020.7.10 印度
(人人影视:http://www.rrdyw.cc)
本剧主打的,是悬疑。
这点,从每集片头不难看出来:
着火的房间:
遗落的指纹:
笔记本上的涂鸦:
一张被鲜血覆盖的寻人启事:
面具后的眼睛像录像机一样,默默记录着一切:
刷完整部剧,你会发现,这既是整体剧情的高度概括,也体现了每一个串起剧情的案件。
剧中的男主角阿维,是位知名的心理医生。
在德里,只要法庭想要做鉴定,又或者刑侦组需要协助,都得请他出面。
事业方面有成,家庭也不掉链子。
阿维跟妻子的感情不错,有一个开朗听话的女儿。
这天,阿维陪女儿参加同学的生日聚会。
到达派对现场,跟小寿星的父母寒暄了两句。
阿维就找了个咖啡馆处理工作,让活泼的女儿跟小伙伴们一起玩。
天色渐晚,聊天群里开始张罗大家分蛋糕。
从咖啡馆匆忙赶出来的阿维却发现——
女儿不见了。
问了女儿的同学,让女家长帮忙看了洗手间,慌张的阿维还是没找到人。
接着他跑到保安室调取监控,可女儿失踪前的最后一段录像,刚好被气球挡住了。
最蹊跷的事,还不在这。
在女儿被劫走前,回头看到劫匪的她,却是笑盈盈地。
小女儿的失踪,对这个家庭打击沉重。
夫妻俩贴寻人启事,张罗媒体采访。
苦苦找了5个多月,却一点头绪都没有。
面对调查毫无进展的警察,阿维终于说出了自己的绝望:
女儿患有先天性糖尿病,如果不定时注射胰岛素,就会有生命危险。
谁成想,没过多久阿维就收到了一份快递。
信上用书上裁剪下来的字母拼出:
为救女儿,你愿意做到什么地步?
还有一个平板,里面储存的视频证明——
你在猜劫匪这是想躲过风头要赎金,又或者想借助阿维的社交圈窃取警方情报?
都不对。
劫匪规定在11天之内,阿维必须杀死一个自己不认识的人。
而绑匪的最终计划,是借阿维的手杀掉10个人,才能换回女儿。
当然,阿维夫妇一开始就想过报警。
可惜德里警方忙活了大半年都杳无音讯。
夫妻俩觉着,还不如将计就计——
杀完人借阿维的职位之便,把黑锅全都甩给绑匪。
这时,一位叫卡比尔的警官刚从孟买调到德里。
卡比尔、绑匪、阿维夫妇,一场三方竞技的角力,正在展开......
别看人物介绍、剧情铺陈的内容这么多,上面的这些情节两集(每集40分钟左右)就基本讲完了。
叙述节奏快,该压缩的地方从不拖泥带水,这是《喘息》的第一个优点。
剧作风格上,没有舞蹈,不亮嗓门。
相比同为悬疑类型的美剧,这剧的配乐虽说掺和着咖喱味,但却节奏感十足,谜之带感。
从剧情上看,它一开始像是阿维破案的单元剧,又变成了青年夫妇找娃的苦情戏。
结果画风一转,却成了男主被迫成为凶手,与警方斗智斗勇的犯罪类型。
做足反转,又并不拘泥于悬疑类型的固定套路,这是《喘息》最大的一个亮点。
不过,从铺陈,到风格,再到反转。
这几样就算做得再好,最关键的行凶桥段拍不好也是白搭。
《喘息》的第9集,有一段伪纪录片式的拍法就非常棒。
被害者因为年轻时的一场意外,变得极度怕黑。
阿维为了达成绑匪的要求,必须在目标恐惧的情况下杀死他。
于是,整场谋杀都发生在黑暗的屋子里。
这段采用了类似于《鬼影实录》手持拍摄,沉浸感非常强。
谋杀中段,被害者突然点燃了一根火柴。
这时镜头就切到了阿维的第一视角,直接冲过去把火扑灭。
怎么样?
有没有感觉整场戏,从被害者的恐惧到试图反抗,再从行凶者的紧张到痛快杀戮,都被很巧妙的呈现出来了?
能在如此有限的条件下,达到这样的效果。
单就这场戏,给个80分真的不嫌多。
不仅如此,这部剧还赋予了杀戮,内在的含义。
就像上面的那场谋杀,以恐惧为主题。
剧中还包括以自负、情欲为主题的两场谋杀。
这其实源自印度史诗《罗摩衍那》中的魔王罗波那。
传说这个魔王有十个脑袋,它们分别对应凡人身上的一种负面情绪:
背叛、骄傲、迟钝、情欲、恐惧、迷惑、依附、自私、自负。
那绑匪安排阿维杀人,是为了完成某种宗教仪式吗?
这里涉及到一个核心剧透,请原谅我不能再往下说了。
听我吹了这么多,咱们再来看看缺点。
前面提到,《喘息》在铺陈阶段就有不少反类型的设计。
这一点在创作角度算是创新,但单就观感而言,其实很容易让大家看得云里雾里,迷惑于剧情接下来的走向。
而且剧作的核心反转,在第5集就被直接揭开了。
你可以说,这是为了深挖人性,不在揭晓答案时残存过多的留白。
但从观感上看,解谜推测的快感,就被大大削弱了。
扒剧的过程中,想必大家会联想到不少美国电影,例如:
《七宗罪》、《房间》、《鬼影实录》,甚至是《搏击俱乐部》。
《喘息》的确融合了不少好莱坞犯罪片、恐怖片的类型元素。
可从配乐和宗教内容的引入上看,它同样发挥出了印度影视作品,咖喱风味的独有风格。
回到文章开头引用的那句话:
“以前看的都是假的印度片啊!”
为什么有人会发出这样的慨叹?
因为原来的印度片(剧)太传统了。
过分地依赖歌舞,去展示人物关系,抒发角色情感。
并不是所有人,都能为此嗨得起来。
这就像好莱坞的歌舞片,只有拍到《爱乐之城》的程度才能被更多国人接受。
就像《我们》、《仲夏夜惊魂》这样的恐怖片,在北美口碑尚可,到我们这却只是及格分。
文化上的差异和隔阂,往往才是限制电影走出国门的第一道门槛。
在网飞和亚马逊正式进军印度市场之前,印度剧的主流不是宗教题材,就是载歌载舞地谈情说爱。
这些作品本土观众刷得很嗨,我想他们也从未想过,自己的国家能拍出《德利罪案》和《请再来四杯》。
就像韩国观众会讶异于,有生之年能看到活蹦乱跳的李朝丧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