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茜茜姐夜谈会客厅之二十三
我有两个地地道道的“美国女儿”。
一个叫艾米(Amy)。
不记得具体怎么认识艾米的,大约女儿读初中时,有一次有个论坛什么的,她发帖说她是留学生,来中国杭州一年了,但都是学的“学校知识”,很快她就会离开中国,想找“生活中的杭州人”交朋友,我回复了她。
和艾米相处的时间并不长,有一次送女儿上学,顺便替女儿的英语老师邀请她进班和大家聊聊天,记得当时老师很头疼“现在完成时”语法怎么讲,他请艾米上台来给大家讲讲,艾米站在讲台上,很无助地看着我,她求助地让我翻译给学生们听“我不是语法专家,我给你们讲不清楚,你若想成为会讲语法的专家,必须首先了解英语文化才能再来研究这些”。
类似的事情还有,我找了套学生做的考级题让她做做看,她研究了一会儿就拒绝了,“为什么你教的大学生要考这个?他们是搞科学的科学家吗?为什么没有学生需要自我思考的题?为什么他们不来积极讨论一些事情?”
艾米后来听了我几节课后说,“你的学生们不能关起门来学英语,他们和我交流很多用的英语让我难受”,她觉得若我很热爱英语想终身从事教英语,“至少要在英语国家待段时间”
艾米的这种态度让我后来反思了我的教学模式,我开始在教学过程中极力主张学生们带着问题思考探讨,经常和他们一起观看英语原声电影,和他们一起讨论人生,社会,梦想及家国情怀的拳拳之心,不再追求英语过级人数的炫耀。
第二个叫金路(Katy)。
有一次受朋友所邀,和昆曲名师汤老师一起在西溪湿地一家酒店吃饭,饭后,大家意犹未尽,沿着西溪湿地小路边走边聊。
金路在一处草坪上席地而坐看书,我们中一个朋友突然提议,让唯一英语不错的我邀请金路来一起了解中国的昆曲文化。
金路接受了邀请,汤老师讲解,我给金路翻译。
金路是背着高级奶糖来中国的,她来自美国波士顿,来中国之前,妈妈没听说过杭州,认为是在中国比较落后地方,可能连大的超市都没有。
金路的这个名字是中国的老师给她起的,她的英文名字叫“凯蒂Katy”,她很热爱中国文化,和我混熟了以后,没事就来“蹭”中国文化,为了帮她更好理解汉语的词汇丰富性,我尽量用她能懂的汉语和她聊天,实在不懂了才用英语。
有一次,她跟着我们一起出席一个朋友的婚礼,去之前我把这个朋友解释为“像家人一样”。
席间,大家热热闹闹敬酒聊天,金路很喜欢这种氛围,她居然将鞋脱了,盘腿坐在位置上,吃的不亦乐乎,一圈的中国人都被她逗乐了。酒宴结束,回来路上,问她为什么把鞋脱了那样坐,她纳闷地说“妈妈,你不是说是家人吗?家人在一起不是很随便吗?”
好吧,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此家人非彼家人也!
还有一次,金路到家里来玩,那天刚好我有其他事要去忙,就和老赵商量,让他教金路包饺子。不会英语的老赵有些担心就他们两个人在一起会沟通不好,我临时教了他一句“follow me”,让他自己做,金路来看着学。
等我办完事回来,屋里笑声朗朗。
父女两个已经包的差不多了。
老赵讲了一个情节“刚开始,我教她,对她说,看着我,你猜怎么着,她就瞪着眼看我,哈哈,后来想起你教的那句英语,试着用,很灵,她跟着跟着都会了”
原来这两个人就用这一句follow me和金路很有限的汉语,再加上丰富肢体语言居然也交流了一下午。
金路离开中国之前和我探讨过梦想。
她的梦想就是未来有一天到联合国难民署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我说,虽然我教英语,但其实我没那么多精力和时间去真正研究英语文化,只能是利用英语去了解世界,我热爱的还是中国语言和文化,我的梦想是有生之年能多出去走走,见识更大的世界,认识更多有趣的人,做一间自己的工作室,出一本自己的诗集或小说,中英文最好。
“妈妈,我会尽力去实现自己的梦想,你也别放弃。”
后来我的老微信号不能再用了,和金路也就失去了联系。
不过,我相信金路一定在实现自己梦想的路上吧!
我也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
金路回去后的这几年里,
我做了几件离梦想很近的事:
从英语教学岗位离职开了自己的心理工作室。
和心爱的人一起环游了大半个中国。
开始着手整理自己的诗和文字。
于2016年,陆续开始和别人合集出版了几本诗集,其中双语版《彼岸花开》被美国国会图书馆收藏。
随后,自己个人也独立出了本留给女儿的独一无二的诗集,中英文的。
圣诞夜,想到遥远的美国准备过圣诞节的女儿们,遥祝她们一生平安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