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拾笔写作快三𠆤月了,在“简书”平台收获了快乐,也引发了创作欲望,同样也体会到自身创作水平的狭隘。
刚来“简书”的时候,看到别人的粉丝数、阅读量及点赞量不由汗颜。加了几𠆤在“简书”共同写作的微信群,也关注了几𠆤文学方面的公众号,写前几篇作品时点击量少的可怜,并有为数不少的朋友说出我作品的缺陷。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这段时间,用心看“简书”里其他作者的文章,点击量高的,少的都抽量看。一段时间下来,我发现阅读量少的作品竟有不少上乘之作,反观阅读量多的也不乏泛泛之品。后来在一些文学交流群中,也有不少朋友说出自己对当今文学创作的想法,这些观点很能体现当今文学创作现状。感觉有必要写出来供我们参考。
一、如今互联网创作,人人都可以提笔写文,好的作品多了去了,人们的认知方面大大提升,所以给我们能深触心灵的东西反而感觉平淡了。人人都可以创作的同时,垃圾作品同样满天飞舞,你打开网页阅读,大多是选择适合自己味口的作品去粗略阅览,能深度阅读的人少了,自然衍生了快餐文化盛行其道。
二、因为时代不断发展,各行业都在融汇贯通,急功近利的人多了,文学创作领域传统的东西被颠覆:标题党、娱乐圈、鸡汤文、以及中外名著作品的过度解读等等充斥各媒体头条。纯文学自然被边缘化了,好作品自然不多。
三、文学创作领域自身亦出现很大问题,动辄就称自己如何了得,在某一派中怎样开疆扩土,在文学创作领域如何独树一帜。这也无形中导致特立独行、爱玩怪异的人以“读不懂”“有深度”“把更多东西留给读者去思考”等标新立异行为奉为创作信条。难道非得这些才能让读者思考?要是这样,语言上通俗易懂的张若虚、白居易、林语堂等岂不是大忽悠家?不过是“皇帝的新装”吧!不反对恰到好处的创新,但创新总得在一定基础上吧。
四、派系之多让人瞋目结舌,并且相互指责,笔诛口伐。我们希望百家争鸣,但是更提倡取长补短从而创作出好的作品。书画界出现丑书丑画现象,把国魂都给丢尽并自称一派的还少吗?还不足以我们文学创作人的反思吗?
综上所述,我想说:假如你真的爱好写作,请认真对待自己的每一篇作品,尽可能让她少些瑕疵。多读些经典著作,多留心文友们之间的作品,和文友互相谈谈写作心得。
说到这个,我想起近段时间在“简书”上和简友互评和点赞的经历来:不管是什么动机吧,看了作品就会评说二句,有的作者会回复,有的或许没看见。别说,在相互评论中还真能增进写作水平,所谓“当局者迷”吗,你自己的东西自己看不到缺陷和优点,而别人可能一语中的。
所以对关注者,都尽可能抽一定的时间去阅读他们的作品,不单是捧场,更多的是为了找寻自身写作的局限性。因此我更认为“粉丝”给我们的利大于弊。
不少作者说这些都是虚的,还有的说自己写的只当是自娱,我不反对这种认知,只是想说我们写出来的作品不是完全给自己看的,还有去读你作品的读者。有这种想法,你也不必要公开自己作品了。
对于把写作当成职业的,他们会更加在意自己的“流量”,象我们这一群有自己职业,又酷爱写作的人群不会把“流量”看的很重,在自己为数不多的文友中讨论交流,使自身写作水平不断递增,有点小存在或成就感这才是重要的。毕竟我们也是群居的吗,适当关注,恰到好处的互评是必要的。
其实在这个人人都是作者、读者的时代,也不能一味悲观认为没有好作品,没有好媒体。如果没有这些媒体,我们每个作者的作品能这般躺在这里,接受相互的检阅吗?凡事都是双刃剑,我认为这样才会有更多优美的东西被挖掘出来。
写作是件很难的事,能写出高质量的难上加难。不仅仅是文字功底,还需要涉猎各领域的知识,还有你的生活阅历、你的思想深度。
不要妄想从写作培训班里得到什么,唯一途径还是靠你去阅读,去打磨自己的作品,特别是经典著作阅读,去感知她们。多少去经历点什么,静下心去深度思考点什么,坚持认真的写下去总会有一二篇令自己和读者满意的作品出现,也算是对得起这个爱好。
如果喜欢文字,喜欢文学创作,就不要敷衍她,让我们认真善待她,象对自己的家人和朋友一样去珍爱她。只有这样她在我们面前才是优雅的,才是完美的。
作者:天元
完稿于2018.8.26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