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合之众》是一本研究大众心理学的名著,由法国人勒庞在100多年前写作,是群体心理研究的开山之作。《社会性动物》是美国当代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阿伦森的代表作。这两本书都有一个最重要的观点:“人是社会性的动物,在现实生活中,社会情境的影响原因超过一般人的想象,对于我们的行为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社会性动物》一书中举过一个著名的试验:津巴多试验。两组学生,一组扮演监狱犯人,另一组扮演监狱的看守。仅仅六天之后就展现了人性最阴暗的一面,看守虐待犯人,犯人竭尽所能讨好看守。而这两组学生都是普林斯顿的高材生。可以说,作出疯狂举动的人并非都是疯狂的人。
在股市中,人们把两本书中描述的疯狂体现得淋漓精致。远的例子不说,就说说我自己的经历。2015年股灾的时候,我已经成功逃离,看了一些关于分级基金的文章,发现当股票剧烈下跌的时候购买分级A基金相当于风险极低的看空期权。我买入之后,股票继续断崖般下跌,分级A照理说是要大涨的,当天却不停的下跌,直至跌停,我不知道为什么,网上出现了“”传流动性枯竭,分级A无法赎回“的鬼故事。于是大家都以跌停价疯狂卖出0.7元左右的分级A。我虽然无法理解,但是还是受到市场的影响,全部卖出,结果第二天分级A集体疯长,最后全部涨到1.0+,于是我损失了30%以上的利润。这次之后,我只是后悔不迭,却没有真正吸取教训。
转眼到了2016年,港股整体跌破市净率,市盈率差不多达到历史最低,这是一个相当好的低风险机会,然而,网上又盛传“港股边缘化,香港金融中心地位即将被取代”,各种分析的神乎其神。导致我只买了很小一部分港股,如今一年左右的时间,港股已经上涨了40%。由于我购买的仓位很小,也没有赚到什么利润。
巴菲特有一句名言“在别人疯狂的时候我恐惧,在别人恐惧的时候我疯狂。”。这句话应该是每一个投资股票的人都听说过的。但是,很多“散户”终其一生都在做那个“别人”。人非常容易被周围的环境影响,人云亦云比特立独行简单太多了。股票市场就是有很多鬼故事。没有鬼故事,就不会有价值洼地,而大部分人非常容易相信鬼故事。
很多时候我们总是认为,我们做出决策是经过自己思考和判断的,买入和卖出的按钮都是自己大脑分析的结果,但是社会心理学告诉我们:“社会情境才是我们做出决策的根本原因。” 这就是为什么资本市场总是有这么多的韭菜的根本原因,韭菜的行为总是受到周围人的影响,看见股市蹭蹭上涨,卖菜大妈都开始跑步入市,每个人都会受到周围同事、新闻的影响,被大市所裹挟,在没有考虑清楚的时候买入股票。
那么,我们明白了韭菜产生的根本原因,应该怎样避免成为资本市场的一颗“韭菜”呢?
我想,人性是韭菜产生的根本原因,那么不当韭菜就必然走上一条反人性的道路。其实看过巴菲特传记,你就会发现,巴菲特就是一个贯穿始终的反人性者,他不看重家庭,也不花费精力培养他的孩子,他始终开着旧车,住着老房子不愿意消费,一辈子住在离金融中心非常遥远的小镇奥马哈。我想他住的这么远大概就是要避免被金融中心纽约的各种“鬼故事”影响吧。
我们也不能成为巴菲特,赚钱的目的就是为了过上更好的生活,要实现财务自由。要将自己隔离于整个社会情境是不现实的,怎样反人性呢?经过最近的一些思考,提出一些不成熟的看法:第一,要牢记一个最简单的道理:股价便宜的时候比贵的时候更加安全,3000点比5000点更加安全(这只是一个简单结论,具体到每一个指数和股票并不成立)。第二,人性的反面就是机器或者电脑,电脑不会受外界影响,投资过程中一定要借助电脑帮忙。在投资之前,计算好各种亏损、盈利的可能性,制作成表格,严格执行。第三,采用上帝的视角,按照笑来老师的话说,就是用“元认知”去理解整个资本市场,在自己的人性之上建立一个更理性、更高级的“元认知”站在比人性更高的角度来理智的理解整个资本市场,以此来指导投资。
资本市场的鬼故事层出不穷,当前资本市场最大的鬼故事就是石油最会被替代。油价已经不停的下跌,理由各种:经济不如预期,黑科技替代石油等等。那么,当前,我们应该怎样应对这个资本市场的鬼故事呢?今天写了这篇文章,或许过几年再来看时,就会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