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难道不是自然而然发自内心的一种情感吗?怎么还需要学习和操练呢?——我觉得快乐就快乐,我觉得不快乐,难道你能强迫(教会)我快乐吗?
别着急,让我们慢慢想想:别人自然不能强迫我们快乐,但别人是否能强迫我们不快乐呢?如果别人也不能强迫我们不快乐,那我们干吗自己要让自己不快乐呢?难道不快乐能带给我们什么好处吗?如果别人能够强迫我们不快乐,那我们为什么要执行他的指令呢?难道不快乐能够带给我们什么好处吗?
我们处在一个秩序社会中,由于承担的角色不同,人与人之间确实存在着某种程度的不平等,其中一部分人似乎掌握着决定另一部分人快乐与否的权力。比如在一个单位,领导的命令常常是不可抗拒的,而对那些不情愿又不得不执行命令的人来说,领导就是让他们不快乐的根源;在一个班级,老师是不可选择的,对于不喜欢眼前的老师的学生来说,眼前的老师就是让他不快乐的根源;一个群体中,身心上总有强弱之分,于是不乏恃强凌弱的人,被欺凌者自然把欺凌者视为不快乐的根源……是的,强权总是让人不快乐。少年松下幸之助对待欺负他的同学的办法是,做个假人拳打脚踢一番,然后快乐地向前看;功成名就后的松下幸之助为了帮助员工宣泄不良情绪,模仿自己做一个假人,放在一个空房间里,任那些对公司心存抱怨的人拳打脚踢。据说宣泄过后,大多数员工都能一身轻松地投入新的工作。
由此看来,在现实社会中,人是确有充足的不快乐的理由的。但是,老是不快乐,不管于人于己都不是好事。于是,松下幸之助(还有好多心理学家)就教我们宣泄不快乐情绪以获得快乐的种种办法,照着做的人通常都能够排遣心中郁闷重新振作起来(也就是快乐起来)。而那些不掌握宣泄技巧的人,常常任由郁闷在心中发酵,久而久之,心理就会扭曲,想快乐也不能够了。许多抑郁症患者大抵缘此。所以,快乐是需要学习的一件事。
我想,等级社会里,人们快乐与否常常取决于处于支配地位的人的行为方式,而我们的文化基因又把等级秩序视为理所当然的规则加以延续,所以只要上级能够相对平等地对待我们,哪怕欺负所有的下级,我们也会承认他有欺负人的权力,因而不会有太多的不快,从而认为选择逆来顺受也未必不是一种获得快乐的策略。但在日常生活中,尤其是在同一阶层的群体生活中,我们就会认为我们不必对别人逆来顺受,我们会为了很多鸡毛蒜皮而耿耿于怀,因此,快乐对我们而言就变得更难得,就更需要我们去学习了。本文所提倡的快乐是需要我们学习和操练的头等大事,也正是针对这个群体生活中那些常感郁闷的人的。
我们有许多要求似乎都是合理的,却常常得不到满足;我们会没来由地讨厌一个人,我们又会看似理由充足地嫉妒一个人。我遇到过很多欺负同学的孩子,他告诉我说就是看某人不顺眼:“我一见他就来气!”也遇到过很多不高兴的孩子,他们说:“老师凭什么表扬他不表扬我?凭什么不批评他批评我?凭什么他生在有钱人家我生在普通人家?……”成年人中这样的情况也普遍存在——美食、美景、华居,香车宝马……无不令人眼热心跳,希望占有、享用;多子女家庭,父母常常没有任何理由地不喜欢他们的某一个孩子;情同手足的朋友,往往能够容忍不相干的人比我们出色千倍,却容不得朋友胜过自己一点。因此,庸常生活中的不快乐根源固然是我们的欲望没有得到满足,更多的却是我们的心胸过于狭窄。
不快乐首先伤害的是我们自己。它可能使我们一点点地由抵触走向抗拒乃至敌视我们身边的人;它可能先让我们的心理出现轻度的疾病,然后引发生理方面的疾病,再加重心理疾病,再加重生理疾病,如此恶性循环。不快乐伤害了我们自己,其实也就是伤害了别人。无论是谁,首先归属于某个家庭,因为有爱我们的人存在,我们才得以成长,而爱我们的人无疑都希望我们快乐,我们的不快乐(尤其是长期的闷闷不乐)自然会让他们感到忧心忡忡;其次归属于群体和社会,群体有群体的共同利益,社会有社会的共同利益,不快乐的个体显然会造成内耗,阻碍和谐群体和社会的形成,损害群体和社会的共同利益。很多案例表明,长期不快乐的人,是群体和社会的隐患,如果产生报复社会的心理,后果往往很惨烈。所以,为了我们自己的身心健康,为了我们所在家庭、群体和社会的共同利益——和谐发展,我们必须努力学习快乐。
我想,学习快乐可以先从心智入手:
一、给自己的人生一个牢固的信仰。你生命的价值在于给自己和他人带来幸福。你要知道,这个世界除了你还有别人,有所求必有所与。你如果希望你的世界更加美好,就必须让自己变得美好,而保持快乐是让自己变得美好的重要条件,如果能够在让自己快乐的同时给别人带来快乐,那就是在为建设人间天堂添砖加瓦了。
二、辨析理想(抱负)与欲望的联系和区别。理想(抱负)首先是一个褒义词,固然源自显身扬名的欲望,但一定是显美身、扬美名。怎样才能显身扬名呢?自然是多做利人利己的事情。利人利己的事情做得越大越多,你就越能显身扬名,越能显身扬名,你获得的生命的快乐体验就越多。比如司马迁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他做到了,所以他名垂青史。尽管司马迁身受屈辱,但生命的大欢喜庸人岂能明白?鲁迅要“我以我血溅轩辕”,故而能够“肩住黑暗的门”,放人们到“光明的地方来”,他的英名必将永垂不朽。尽管鲁迅常对愚弱的国民“哀”而且“怒”,但他从事的每一项工作又给他带来了无边的愉悦。欲望和理想相比,更多的表现为占有的冲动和执念。它通常与自私、贪婪、嫉妒、阴谋、撒谎等等人类的弱点相连,往往局限于肉体的享受和感官的刺激。欲望得到满足的时候,当事者获得的快乐往往转瞬即逝,因为新的欲望会接踵而至,不断滋长的欲望最终会让不懂节制的人不堪重负。追逐理想的人可能失败,但他一定能够昂首挺胸,骄傲地接受失败,从过程中获得快乐;而被欲望控制了的人们,一旦失败,要么垂头丧气,痛不欲生,要么铤而走险,丧心病狂。屈原虽死犹生,赵高遗臭万年,正是这个道理。罗曼罗兰笔下的约翰克利斯朵夫是为理想而奋斗的典型,莎士比亚笔下的麦克白、曹雪芹笔下的赵姨娘,则是被欲望驱使而作恶的典型。孔子说:“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意思是君子在困境中照样可以保持高洁情怀,小人则会在身处困境时无恶不作。
三、我们应拥有宽广的胸怀。首先要学会包容世界的差异性。我们要知道,正是差异性创造了多样性、丰富性。试想,如果世界上所有的花都是同一种色彩、同一种香味,如果世界上所有的人都长同一副面孔、发同一种声音,那么我们一定会感觉到世界的单调与乏味。我们之所以没来由地讨厌一个人,其实是因为我们不能接受这个人与我们之间存在的差异。假如对方也不能接受你和他之间的差异,你们必定会走向对立甚至敌视,那么你们的相处必然不能给你们带来快乐。所谓学会包容,其实就是学会悦纳,学会换位思考。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你不希望别人怎样待你,你就不要那样待人。其次要节制我们的欲望——对占有、贪婪的念头。像苏轼那样,懂得“天地之间,物各有主”,做到“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只需享受“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两千多年的庄子就认识到“弱水三千“人需”只取一瓢”,我们难道不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把问题看得更透吗?拥有宽广胸怀的第三个要求是戒除嫉妒之心。通俗地讲,嫉妒就是看不得别人好。轻度的嫉妒表现为看到别人好自己心里不快乐,重度的嫉妒表现为看到别人好自己心里不快乐而且想方设法破坏别人的良好的发展势头。嫉妒心与好胜心不同,因为嫉妒心激发的是破坏欲,好胜心激发的却是竞争欲。嫉妒心源于不能悦纳自己即对自己的否定,好胜心源于高看自己即对自己的肯定。嫉妒心哪怕只有一点点也是戕害心灵的毒药,必须加以警惕;好胜心尽管不是越强越好,但适度拥有则会使自己和群体保持活力。好胜心过强,可能会因为失败而转化为嫉妒,所以也需我们时时提防。孔子说“吾日三省吾身”,在我看来,应该加上第四“省”——吾妒人乎?
既然是学习,那就要操练。操练的方法一为日日三问:我利己利人了吗?我嫉妒别人了吗?我快乐吗?二为时时三笑:对镜中的自己笑,对家人笑,对外人笑。三为处处三夸:内心夸自己,口头夸家人,口头笔头夸外人。“三省”、“三笑”、“三夸”常操练,世界将对你呈现出温婉、真诚、欢乐、和谐、丰富的本来面目,引领你体验生命的欣悦。
记不得是不是罗素说的——人生如此美好,如果能够,我愿意再活一次!不管是谁说的,我都认为这句话实在是太好了——拥有如此美好人生的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做一个快乐的人呢?
写给儿子的文字——快乐是需要我们学习和操练的头等大事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成长记录-连载(三十六) ——我的第一篇五千字长文,说了什么,你一定想不到 并不是不想每天写公众号,而是之前思考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