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天生会学习,也热爱学习。正因为我们具备学习的能力,才能从嗷嗷待哺的婴孩成长为一个真正的人。也正因为我们热爱学习,这世间才能不断涌现出伟大的文学艺术作品、改变生活和思维的技术,以及促进人类进步的科学理论。
如果你问父母,对孩子最大的希望是什么?大概所有的父母都会回答:“希望孩子身体好,学习好。”换句话说,学习已经排在生存和健康之后,成为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家长最最重视的第二大重要元素了。也因为这样的“重视”,不少家长一提到孩子的学习,就万分焦虑。他们想尽办法,给孩子报辅导班,或者天天催着、盯着孩子学习。只要看到孩子不在学习,他们就生气、紧张、暴躁。这种焦虑的状态和不正确的行为,不但不能帮助孩子提升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成绩,反而会将负面情绪传递给孩子,造成他们厌学情绪高涨、学习动力缺乏。所以说,其实很多时候,孩子不喜欢学习、学不进去的根源不在于其它,而就在于家长。
为了缓解并达到最终消除焦虑情绪的目的,为了真正有效帮助孩子全面提升学习能力,从而提高学习成绩,我们必须要搞清楚两个问题:什么是学习?什么是学习能力?
什么是学习?
提到“学习”,多数人会想到学校和老师,还会想到学生和作业。所以,人们普遍认为,老师在讲台上讲课,学生在下面坐着听讲,回家后做作业,这就是学习。其实,这种认识严重阻碍了我们对学习的全面认知。学习并不是一种单向的传输过程,而是由三个层面构成的:
需要获取的知识(学习的结果)
如何去获取知识(学习的过程)
获取知识的方法(学习的能力)
对于每个学习者来说,这三个层面都非常重要,缺一不可。如果我们只是强调学了多少知识,会做多少道题,而不去关注获取这些知识的途径,不去了解学习的动力、兴趣,以及从学习这些知识的过程中获得了哪些经验,提升了哪些能力,那么我们很容易在学习和帮助孩子学习的过程中走入误区。
由于对学习片面的理解,使得很多家长在对待孩子的学习上经常做出一些违背学习规律的事情。我遇到过很多家长,面对孩子学习成绩不理想,他们会迅速做出自己的“判断”。大多都是指责孩子不努力、不主动、粗心、拖拉。他们的应对方法是给孩子报更多的课外辅导班、自己或雇人盯着孩子学习,或者用两个极端的方式(打骂、给予物质奖励)。等这些方法均不奏效时,家长才急切地寻求专业人士(如:学习力提升指导师、教育心理咨询师)的帮助。而往往这时候,孩子已经认识不到自己身上所具有的学习潜能,甚至有了严重的厌学情绪。
正确的认识和做法应该是:让每一个孩子真正了解自己身上的学习潜能、学习风格和优势。家长和老师都必须通过全面专业的评估来了解孩子,并开发出适合孩子的学习能力,唤醒他们原本就存在的学习力。
什么是学习能力?
每一个人都具备很多种能力,如:语言能力、社交能力等等。一个人能力的强弱会决定他掌握各种技能的成效,影响他做事效率的高低。比如: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就要求学生具备运算能力、空间方位感、逻辑思维能力等等,这些能力是学习数学必不可少的条件。
可我们经常会听到家长问:“是不是让孩子多做题,对各种题型熟悉了就自然能培养出相应的能力呢?”答案是否定的。
在心理学上,是不赞成把能力与知识、技能和熟练程度划等号的。因为能力只有在活动中,而且只有在那些没有这些能力就不能实现的活动中才能体现出来。知识和技能只是能力的组成部分。
那么什么是学习能力呢?
简单来说,学习能力就是怎样学习的能力。对于孩子来说,最基本的学习能力就是:听、说、读、写、计算、思考的能力。它们看似简单,但所涉及的心理过程十分复杂。包括感觉运动、知觉和知觉运动统合、语言、思维、自我监控。而且,在孩子能力发展的不同时期不仅存在敏感期,同时还存在最佳干预期。
比如:有的孩子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不一定是他们不愿意集中听讲,而是他们的感觉运动统合出了问题。具体来说,是平衡能力差导致的。平衡能力有助于孩子对各种感觉信息的接收。平衡能力的提高不但能让孩子更有效地接收信息,而且能让他们筛除多余的刺激,从而使注意力更易集中。
再比如:如果学前阶段,孩子的知觉及知觉动作统合能力没有发展好,他们以后的书写、阅读和数学学习就会出现很大的阻碍。
如果家长和老师不了解这一点,那这些孩子很可能就会整天被批评不认真、被责备不努力、粗心。以至于最后对上学失去了兴趣,对学习自然也就渐渐放弃了。
所以,当孩子学习出现问题的时候,急着补课、责骂、焦虑,不但不是好的方法,反而会让孩子陷入厌学的深渊。最佳的方法就是通过专业、全面的评估找到根源所在,然后根据孩子自身的特点制定出有针对性的训练方案,改变他们神经连接的密度,从而有效地提升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