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次现代即兴舞蹈里,我们发现身体的动作语言原来如此丰富,我们每个人的身体是可以有很多种行为表达。那是一个自由的环境,在自由的环境中表达和探索自我,每个人呈现的动作方式都是不一样的,每个动作的背后都好像承载着一些画面。
我记得我们班里有位朋友第一次去上厕所时,我刚拉起她的手,并甩开我的手边说”我自己来“,而在甩开我的同时我感受到一股强大的力量好像在说“你不要拉我的手。”她为什么不喜欢拉手,她是不喜欢拉手这个动作,还是不喜欢自己的身体被控制做某件不喜欢的事情,这不免让我会想到一个画面,就像我们和孩子走在路上,突然孩子要去别的方向,成人为了不想她去,会情不自禁的拉住孩子的手说“回来,你要去哪?”
成人在做这些的时候透露着深深的不信任和控制。我们本能的反应里有着太多的担心和不确定。
用身体动作替孩子做某件事
除了这些,有时当我们看着孩子做某一件事时,他做了很长时间却没达到我们预期的目标,此时你有没有想过要帮助他们。甚至很自然的抓起他的手或抱起他去做某件事。
班里的一一,有次在做拧瓶盖的工作,没有拧开瓶盖开始向妈妈求助,妈妈建议说你可以让老师帮助你,孩子开始看向老师,妈妈没等孩子反应推动孩子的身体说去,去找老师。
孩子就这样被妈妈推到老师的身边。
还有班里的另一个孩子优优,妈妈对孩子说“这是辰辰的爸爸,不怕,不要怕,我们和他握个手吧。”妈妈边说边抓起孩子的手去和对方握手。
从上面的例子来说,我们成人的出发点都是在帮助孩子,因为孩子可能还没学会寻求他人帮助和孩子学会怎么和他人交往。或者在我们为孩子用身体推孩子,抓着孩子的手让他去和他人握手时,我们有没有想过孩子是否准备好,也许孩子并不想和对方握手,又或者说我们的方式又是否是孩子喜欢或者愿意的方式,也就是为什么孩子会莫名其妙的有情绪,我们在带着孩子做这些动作的时候有没有提前告知,让他们能够充分的准备。
提前告知,让孩子有准备
我们鼓励为孩子创造环境让孩子去交往,而并非用成人的身体来控制他们的身体去完成某一个具体动作,孩子要怎么去做一定是自主前提产生的,当成人抓住孩子的手和对方握手时,不管这个行为是否是孩子可以接受的方式,而我们都置孩子于被动状态,当然我们希望孩子能够和对方握手,不是抓着他的手去做这个具体的动作,成人可以示范给她看,他们通过看,听,说等感官方式真正实现可以表达交往的技能。
不用身体直接替代孩子做某项工作,指的是,当我们要带离孩子离开一个场合时,不是边说我们回家了就直接抱起孩子离开。如果是回家的时间要到了,可能孩子还是不能控制自己和成人一起回家时,想继续做某件事情时。我们可以用成人的身体来实现带离孩子离开现场,不过在这之前我们需要告诉到我们会怎么做,会说“我要抱你离开这里了。“等预知。
我们推孩子也好,抓着孩子的手也好,如果当下孩子的情绪不好时,他们的心理会留下不好的体验,会不喜欢被人从后面推他们,会不喜欢别人抓他的手,当我们在碰触他们的手时,你会更感受到手很硬不是放松的。同样经常被推着去做某件失去的孩子,长大可能会形成的思维模式,在要去走某件事情时会习惯依赖外界推着他们去做,而非自主的去做。
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些成人在成年后会有些不喜欢某些肢体动作的原因,他们曾经有个被控制的不愉悦的体验!
有时透过肢体的动作会看到一些故事,这也是我为什么会喜欢即兴的舞蹈表演,在即兴中学会让你的身体打开,打开的不只是我们的身体,还有我们看不见的行为模式,带领我们重新认知自己的身体,自己的思维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