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比较长,先堆个目录,看目录如果没兴趣的话,就不需要接着往下看了.
一. 从需求和概念看行业发展阶段
a. 智能家电阶段
b. 智能家居阶段
二. 达到智能家居所需具备的逻辑技术条件
a. 输入及感应层
b. 逻辑处理层
c. 输出/反馈层
d. 无线通讯层
e. 智能中央处理层
三. 普及的进程
a. 技术成熟度
b. 获取成本
c. 实用性
四. 可能的机会有哪些
a. 传感技术与设备
b. 智能中央处理器(包括硬件,操作系统及事务驱动通信平台)
c. 过渡性机会
五. 行业里的 player.
a. 传统家电企业
b. 互联网公司
六. 物联网及无线充电的未来
a. 物联网将先于智能家居而来到
b. 无线充电将在智能家居中发挥很大作用
七. 未来可期
-------------码得好累,先割一下--------------
谈之前先吐个槽,最近这些年出现一个现象,互联网的一些新兴名词被"造"出来之后,就会迅速在传统行业过度的传唱,言必称"xxx" ,但是却少人去真正思考和理解这些词语背后的含义,只是一昧地跟着别人说,以免被别人发现自己落伍了.比如:互联网思维, O2O,C2B, 移动互联网等等...特别是 O2O, 造成的结果是让一群传统企业的人,都看到了自己进军互联网的机会,结果进入后却发现不得其法,最后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身边这样的例子并不少...
当我们无法直面自己的无知时,我们也就失去了认清事情最好的机会.而代价往往也很大.
言归正传,当我们在谈智能家居时,我们在谈什么,下边就个人的观察谈一下粗浅的理解:
一. 从需求和概念看行业发展阶段.
回到最初始的定义,什么是智能家居? 字面上的意思,就是家居智能化,那就涉及到两部分的定义:
a. 家居都包含哪些?
b. 任何才能算智能?
传统上的家居包含了四大部分内容: 建材,家居,家电,软饰.建材包含了卫浴,地板,墙体,天花板等类别, 家居包括沙发,床,餐桌,衣柜等. 家电也就是常见的电视,风扇空调等.软饰类主要为装饰性质的餐布,抱枕,灯饰等产品. 而所谓的智能,或者说理想状态下我对智能的定义是:
能通过自动识别,接收外界各种讯息,并且可以处理和作出对应反馈的一种表现.
当上边提到的所有的四大类都能智能化的状态时候,那么就是实现了真正的智能家居. 举个例子, 门能够在人走近的时候,感应到有人走近(接收讯息),自动开启(处理和反馈),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门已经实现智能了.当然,类似的例子还有”楼梯间的声控灯”等.
而我们目前接触到的市场上传说的”智能电视,智能空调”,离真正的智能还很远.
事物的发展和普及都遵循着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由共性到个性的过程,从这些维度出发,去看智能家居的发展会经历如下几个阶段:
1. 单一产品的智能化阶段.
前边提到的门,声控灯灯就是这样的智能.当然还有其他很多如 Nest 恒温器等.当前阶段,主要集中在单一产品的智能化,而且以”家电”类产品为主,因为对家电产品进行智能化的成本很难度要比非家电产品低,智能的首要条件是家居的”电器化”.而且对于非家电产品的智能化意识,仍有待对市场去做启发.主要的玩家是如美的,海尔这类的传统家电厂商.
2. 再来就是多产品的家电联动智能化.
自动门和声控灯,都还只是局限于单一产品.那么什么是多产品的联动智能? 举个例子,一个人回到家的场景:当家里的门打开的时候,灯会自动亮起来,同时鞋柜直接推出一双拖鞋,空调自动开启. 这种场景可以理解为多产品的联动智能,对我们而言,这样的方式,可以有非常多的想象空间.这样的场景,也会优先在家电类家居的联动之间产生.
3. 非家电类产品的智能化.
在完成家电产品智能化之后,再下一步要进行的就是非家电产品的智能化,想象一下,当家里的沙发具有了根据你的腰椎自动调整舒适度,餐桌会在你吃饭之后,自动清理干净桌子,垃圾桶在满了后会自己倒垃圾等等,这些都一一实现了之后,就是我们真正的智能家居到来的时候.此阶段达成需要的条件,我们后续再说.
综上所述,前边两个阶段,也可以称之为”智能家电”阶段,到第三个阶段完成,我们才是真正地进入”智能家居”时代.目前我们还处于”智能家电”的初级阶段.用坐标轴来粗略表达:
技术的发展并非线性的,而是指数型的态势增长.
当然,在上述的进化过程中,仍然会伴随着一个特征,贯穿整个过程,就是共性到个性定制的过程.原因很简单,每个家庭都是不一样的,每个人的生活习性也是不同的,所以个性化定制是智能家居的必然结果.
二. 达到智能家居所需具备的逻辑技术条件.
技术层面的成熟是智能家居的先决条件,那么需要什么样的技术呢?回归到智能家居的定义来看,单个家居产品的智能的过程,可以梳理如下:
满足上图的整个过程,需要的几个技术层解构如下:
1. 输入及感应层: 用于接收感应输入对系统做出翻译解释层.
输入的方式有很多种,而最为自然的方式,就是以人们日常生活的感知和表达作为输入.即四肢五官等相对应的输入: 语音,手势,气味,光线,温度,湿度,按压,可视化的图形甚至是脑电波等,都是一种输入的方式,而与之相对应的,是对这些输入的接收感应和翻译: 体感,光感,温控,声控,压力感应等,这些都已经在我们生活中应用开来,而其他的语音识别,图片识别,脑电波等,也正在突破,未来可期.
2. 逻辑处理层: 对接收和感应到的内容,做出对应的逻辑处理.
这个也很容易理解,拿声控灯举例,感应到声音的分贝后,接通电源.这就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逻辑处理. 而深入到更智能的个性化智能家居的领域,其中包含的逻辑将会非常复杂,比如恒温器 Nest 的智能算法.
3. 输入/反馈层: 在逻辑处理后,将处理的结果予以反馈.
与输入层应对,输出反馈层也有很多种,自然表达的输出如: 语音,光/电形态如图形,视频等,若与3D 打印或电动机结合,则可以对现实世界进行更多样全面的反馈和控制.可以创造和改造现实世界形态.
以上仅仅是对单一智能产品所需的技术条件进行说明,但涉及到多产品联动和个性化定制的时候,还有两个层需要具备.
4. 无线通信层: 用于多产品之间的通信联动.
有线的方式将会成为过去,因此不需要再提.
有了这个层次,产品之间才能彼此进行交互,一个产品成为另一个产品的输入或输出方式.还是拿一个人回家的场景来做说明.一个人开门后,门开了后会发一个指令给电灯和鞋柜,他们在接收到门的指令后会分别进行处理, 那么这中间的发送和接收指令,需要通过无线通信层来进行.
5. 家庭智能中央处理层: 处理各种场景下,产品事务之间的联动逻辑.
还是回家的场景.门与电灯和鞋柜之间的联动,看似简单,但当有更多,5个或10个产品需要进行联动处理时,那么,彼此互为输入输出将会变得非常复杂和不可维护.如果用彼此之间的连接次数来表示这其中的复杂度, N 个产品的联动,连接将达到 N2 (N的平方)的级别. 连接呈现网状的结构(如下图左所示). 而当引入智能中央处理层后,连接的复杂度将会极大的降低到 N 的级别,连接呈现放射状(如下图右所示).
从前边的场景来看,智能中央处理层,会是一个事物驱动型的平台,由家居产品提交对应场景的事务处理请求(一个场景由先后的多个事务处理组成),执行一系列的事务逻辑通信.用函数逻辑的方式表示,假设回家的场景为 Y ,那么由3个事务处理组成,拆解分别是一个产品和一组动作,如门开,鞋柜推出鞋,灯亮,空调开并调整到26度.前边提到的产品分别用大写英文A,B,C,D表示,动作用小写英文a,b,c,d表示,产品与动作的关联用 ”->” 表示,那么整个场景在事务驱动上粗略的表达就是:
Y = f ( A -> a, B -> b, C -> c , D -> d )
当然,这中间还有很多的如处理先后顺序,同步异步等细节,不做展开.那么整个场景的描述就是: 中央处理器执行一个主人回家的场景,对门发起打开指令,门开成功之后,返回给中央处理器,然后对三个动作进行同步执行指令,鞋柜推出鞋子,灯亮,空调打开并调整到26度. 整个场景至此执行完成.
除此之外 ,智能中央处理器还可担负起检测智能家居产品各种状态的任务,且其本身也是一个智能设备. 事务运行的整个过程,像极了一个 B/S 架构.
写到这里,我觉得我们可以感知到小米智能路由器(兼任无线通讯层和智能中央处理层)在整个智能家居中的重要地位和布局了.
三. 普及的进程
技术的普及过程,取决于几个要素:
1. 技术的成熟度(前边已经提及)
2. 获取成本
3. 是否具备实用性
技术的指数型增长,让获取成本会有一个从高到低的过程,因此造成了很多技术的普及,都是从政府,企业,工业领域先开始使用,然后才是绳头到普通家庭领域.前面提到的智能家居的几个场景,也是类似的.
而实用性是另一个影响的因素,实用性换一个词语来说,就是痛点. 对于一个普通的用户,如果实用性很高,当获取成本非常高的时候,仍然会愿意投入,典型的例子,就是房子.换到另外一个极端,如果这个东西非常不实用,即使获取成本很低,用户也不愿意去消费. 所以在技术条件成熟的情况下,获取成本和实用性是互相影响的.当前的智能家居设备,仍不具备太多的实用性. 也就是常说的痛点不够痛,在实用性的维度上,普及的过程,也是由痛到不痛的过程.
以上两个因素,可以用下图来更直观的说明.
四. 可能的机会有哪些
智能家居大家都在看,那么可能的机会有哪些呢? 其实在前文里已经有提及的技术上需要而未满足的东西,都是机会点.
1. 传感技术与设备
每个智能家居的产品,都需要有一个传感器,能接受和感应,这是智能的开始.当智能家居真正到来时,需求的量将会非常大.就像互联网时代的路由器,造就了思科一样,传感器的制造,也将会造就一个新的巨头(更别提还有物联网了).未来的传感器的功能会越趋向于高度集中,单一的传感器芯片即可完成几乎所有的感应方式,如光感,声感,湿度感应,移动感应等等.而且在软件层面,甚至可能对芯片进行定期的升级维护.
2. 智能家居中央处理器.包括硬件,操作系统以及事务驱动型平台层
硬件的制造和操作系统在现在看来,都有现成可用的.而事务驱动的智能平台,则需要新的软件平台,提供标准的事务输入输出接口,开放给各类智能家居产品做接入.未来每件智能家居产品出来的时候,都同时提供配对的接入该平台的操作接口.如前文提到的,只需要定义产品的唯一 ID, 以及对应的各类动作或组合动作,即可完成与平台的对接.而整个过程,只需要傻瓜式的配置即可完成.由此达到真正的个性化定制.
3. 过渡性的机会
智能家居的完成过程,是与传统家居的淘汰过程同步的,而对于家居类的产品,淘汰并不是一下子就可以完成的过程.市场也不会一下子就能跨越到智能家居的阶段.因此,对现有普通家居产品(包括家电和非家电)进行智能化是一个过渡性的方式.像现在的智能插座就属于这类.但过渡性的产品的刚性不强,缺少传感器的支持,智能的程度始终有限,前景不看好.
五. 行业里边的 player.
包括两大类:
1. 传统家电企业
如海尔,美的,都已经在进行自己的家电智能化.进展披露较少,不做过多说明.仅就优劣势和可能的路径进行简单分析.传统企业的优势在于对家电产品的生产制造,因此,可能的切入的路径是通过先将自身产品进行智能化,再由点到面,进行平台化(事务驱动型平台),以标准接口的方式,将自身的多产品进行打通或者提供给更多第三方家居制造商.
2. 互联网公司
以小米为代表,从一开始就进行整体的布局(小米电视,路由器,手环,血压测量仪,小米摄像头等),以平台的姿态切入,待时机成熟,这头猪就会顺风而起.相对于传统企业制造商来说,更具有全局意识和布局的能力,以及对用户心理的洞察,和场景的把握. 同时也少了传统企业的”传统负担”(传统企业会因为彼此是竞争对手,而将竞争关系延伸到只能家居领域. 但对于一个第三方的”互联网平台”,则不会有这样的问题,这也是互联网公司相对于传统公司很大的一个优势).机会更大.
六. 物联网及无线充电的未来
从对智能家居的定义来看,本质上”智能家居”只是物联网的一个缩影而已,而且物联网因其适用范围更广,很可能会优先于”智能家居”实现.物联网所需要的技术基础与智能家居同出一辙.
至于无线充电,在智能家居的过程中,把非家电家居电器化,需要连接到”电”,把所有的家居产品都插上插座连接电源,从生活美学上来说,是一件很难以接受的事情.无线充电将会非常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在当前实验室技术已经非常成熟的情况下,在智能家居来到时使用上无线充电,整个家庭看不到一条电线,却能各自运作良好,随便移动也不影响使用的场景,未来可期.
七. 未来可期
智能家居除了让我们的家居生活变得更为简便之余,还赋予了我们让生活变得更为个性化和想象力的能力.设想一下:
当我们躺在床上的那一刻,天花板上满目星空自动显示,同时耳边响起< Vincent >的 starry starry night. 安抚我们一天的疲惫,更好入眠.
墙上的墙纸,会根据四季的转换更换着我们喜爱的样式和色调.让春夏秋冬更贴近我们身边.
在阴天里,人工光能,能让房子也是满满的阳光洒落.
当两人坐下沙发,对面墙上会自动选出我们网上收藏的温馨浪漫的电影,就算看到一半,走回房间,也能让电影如影随形跟随在我们周围.
小孩满墙的涂鸦,会随着我们大手一挥,而整面墙体变得异常干净,同时涂鸦的画面还保存到了我们家庭的网络相片集中,分享给远在他乡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
每天早上随着阳光照近房子,轻柔欢快的早安音乐自动响起,开启能量满满的一天.
…
便觉生活美好,未来可期.
交流可加小浩 loft 微信:438427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