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UGC。
它的英文全称是User Generated Content,对应的翻译是,用户生产内容。现在主要分为,图文和视频两大方向,在下主要做前者。所以,我这个“职业”简单的理解,往高大上方向靠,可以“厚颜无耻”地称自己一声为自由撰稿人;如果往小了说,小编一枚。别笑!好吗?
其实,我们都知道,即便是小编也有优良中差之分。而UGC又不完全是对着现有的素材进行编辑,它有从0到1的创造在其中。当你在电脑端或是手机端看见了让你“拍案叫绝”或“拍手称快”等内容推送时,那绝大部分都不是计算机自动生成的,而是像我一样的UGC们“努力”后的结果。
“努力”加了双引号,表示特别强调。因为,不仅生产出深受读者喜爱的优质内容需要努力,从小白变成UGC需要努力,而且从一般般的UGC到特别优秀的也需要努力,而正是在这3个努力的过程中,让我有幸遇见了适合自己,同时也很可能适合你的一双隐形翅膀,《极光大数据报告》。
内容的主要方向,在下选择的是娱乐大方向中的综艺小方向。我最初的想法是打造一个综艺类“全面而且精华”的小型个人品牌。
当时具体的做法是,只要播出的综艺,无论是什么类型,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全部都看。然后,提取其中“看点”、“要点”、“亮点”、“嘈点”等等,用优美图文的形式进行解读、传播。
但是效果很不理想,生产效率非常低。因为很多综艺从头到尾完整地观看一遍就需要不少时间,再加上构思创作,再加上编辑整理,非常耗费时间和精力。即使这样,如果能获得10W+的阅读,那付出也算值当了。
可是,尽管很多平台文章声称是“智能分发”,但很多“冷门综艺”,变成图文之后依然很冷。当多篇文章连续出现个位数的阅读,则让人产生了“穷则思变”的觉悟。也正是在苦寻良策的过程中,邂逅了《2018年5月网络综艺观众研究报告》。
有必要写在前面的是,极光大数据报告绝非只有这一份,相反其涉猎范围很广,各位看官可以各取所需。
平心而论,看了报告之后的我,是一则以喜,一则以惊。喜是喜在我选的大方向,与大数据报告上表示的趋势一致,未来仍有可为;惊是惊在自己之前的想法,好多都是片面的,是肤浅的,甚至是错误的。
比如,原本我以为一个综艺节目,其表达的主题、内涵,选手的颜值、表现,嘉宾的咖位、点评等等才是观众们内心最关心、最想要了解的内容,可是看了报告,惊出一身冷汗。没想到,观众对关注嘉宾以及嘉宾之间关系的统计数据,竟然高达了58.9%(上图第2,3项相加)。
哇哦,这个发现不仅为内容创作提供了更多的实用切入角度,同时也更新了之前自以为是的主观认知。
有了这个启示之后,我将《创造101》的黄子韬,经常黑下脸训女孩们的他,与他在《真正男子汉》中的“苦逼的挨训经历”做了一次结合,效果很好。
再比如,原本我以为,一个综艺结束了之后,图文发布的时间越早越好,所以以前经常会有熬夜出内容可是效果却不好的情况。
那么上面这个数据(上图前4项,在节目发布一周之内,观看过的人数会达到77.8%以上),让我了解到了可能的原因。有些内容发的太早“及时性”是满足了,可是很多人还没看呢,共鸣强度不高(对评论率等有影响),而且有些人根本不想被剧透(对点开率等有影响)。大数据报告有时就是这样有用,能带着你把原因“想”出来。
从这个表格中,我们不难看出,周末仍然是各种热门综艺聚会的高峰时间,想挨个看完,势必要通宵,再挨个出图文,那画面根本不敢想象。那种劳动强度与程序员绝对有一拼。那么,要感谢极光提供的这种大数据视角,有了这样的认知之后,让UGC们对时间管理变得更加有效且有弹性,可以根据节目相应的热度排列不同内容的发布顺序了。
其实,大数据报告的作用,绝不仅仅限于上面列举的指正方向,纠正错误,以及更了解用户的“行为模式”。在我看来,它更大的意义在于帮助我们了解事物之间的关系,比如上图中的易烊千玺,可能谁都知道有很多人喜欢他,但是大数据报告中显示的却是,与综艺中女观众偏好“相互关系”的易烊千玺。而类似这样关联的直观展现,会或直接或间接促进我们的思考,最后指导我们做出最正确或是相对正确的选择和行动。
总之,经过极光大数据报告的“调教”,原本“全面并精华”的理念已经修改为“重点并精华”,也让本人基本告别了小白的行列。这双隐形翅膀,不仅助我少走了诸多弯路,更增加了我面对竞争、面对未来的信心。
「本文为极光征文参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