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15日
原文:
爱曰:“闻先生如此说,爱已觉有省悟处。但旧说缠于胸中,尚有未脱然者。如事父一事,其间温清定省之类,有许多节目,不亦须讲求否?”
先生曰:“如何不讲求?只是有个头脑。只是就此心去人欲、存天理上讲求。就如讲求冬温,也只是要尽此心之孝,恐怕有一毫人欲间杂。只是讲求得此心。此心若无人欲,纯是天理,是个诚于孝亲的心,冬时自然思量父母的寒,便自要求去个温的道理;夏时自然思量父母的热,便自要去求个清的道理,这都是那诚孝的心发出来的条件。却是须有这诚孝的心,然后有这条件发出来。譬之树木,这诚孝的心便是根,许多条件便是枝叶。须先有根,然后有枝叶。不是先寻了枝叶,然后去种根。《礼记》言‘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须有是个深爱做根,便自然如此。”
试译:
徐爱问,听先生这样说,我好像有点醒悟了。但原来的观念还纠缠在心中,无法一时完全摆脱干净。比如说,事父这个事情,这中间有冬温、夏清、晨昏省定的细节,这个不应该讲求吗?
先生说,怎么不讲求?只是必须得有主次、有原则、有抓手,要从去人欲、存天理上面去将讲求,而不是从细节上去讲求。举例来说,冬温这件事吧,(应当做的是)努力尽自己的孝心,中间没有一丝一毫的人欲夹杂。此心如果没有人欲,只有天理,就是一个诚孝的心,这个诚孝的心冬天的时候自然思路父母寒冷,去想法子温暖父母的床铺,夏天的时候自然思路父母的热,自然去想办法给父母求得清凉,这都是诚孝的心发出来的条件。只有条件是没有用的,你必须得有诚孝的心,心通过各种条件生发出孝的行为。——这就好像树木,诚孝的心是树的根,冬夏晨昏是条件是枝叶,必须先有根,然后才有叶子,不是先去找叶子,然后去种根,这是颠倒了先后。《礼记》说过,“孝子如果真的深爱(自己的父母),必然会队父母有和气、有和气必然有笑容、有笑容必然和顺的样子”必须得有深爱做根,才可能有后面的枝叶。
解读:
徐爱是爱提问的孩子。他继续问先生是不是要学习讲求孝顺的细节,先生进一步阐述了自己思想,孝顺的细节要讲求,但讲求孝顺的细节是结果,不是应该追求的方向。方向是存天理去人欲,去掉自己的人欲之私,得到至善之理的心,肯定是诚孝的心是孝顺的根本,孝顺的一些细节和讲究是细枝末节。
这里阳明先生讲到一个“诚”字。抄完中庸集注的全篇,当时我就记住这一个字:诚。诚的含义非常丰富,很难诚恳、诚实、诚信等字词说清楚。我尝试从三个层面说。
- 要对自己真诚。
你是不是慎独?在没有人的时候,你是不是还在坚持自己的道德、观念、准则,简单来说,人前人后你的心思、行为是不是一个样? - 对他人真诚。
对别人说的话,是不是说的实话?不说谎是最基本的要求,我们常常说“善意的谎言”,善意的谎言也是谎言,善意与否只在你自己的心,说白了就算一念之间。谁敢说自己所有的谎言都是为了别人好?善意的谎言很容易转化成中性的谎言,最后变成恶意的谎言。 - 对事物真诚。
对事物真诚我理解成服从遵守事物的规律和特性,比如说不要去摸刚烧红的铁块,要按照说明书装配机械产品,按照市场规律来设计产品销售方式,按照满足用户需求的角度设计课程等等。我们常常自以为是,以为事物任自己摆布是天真的想法。
怎么做到诚?
我觉得需要关联另外一个字:敬。
敬的含义也很多,简单可以理解成敬畏之心。
对自己道德的敬畏才会让你慎独,对他人的心意敬畏才会让你诚实,对事物规律的敬畏才会让你服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