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薛瘦脱
1.
大学选选修课的日子,我却死活想不起登录密码,错过了选课时间。千辛万苦的查到了密码,可已经没课可选了。
这可能意味着,大四开始实习,我也许得留在学校修学分,更甚者还会影响毕业。
后来承蒙舍友仗义退了一门课给我,才得到解救。而选课这件事情,让我一整天都陷入反思中。
不仅仅是没有课上毕不了业的后怕,而是因为感受到在成长中,我生活自理能力的欠缺,因为不成熟而常常让自己陷入这种尴尬状况中。
第一次独立设置的密码,到头来自己却忘记了,这是生活态度的不认真和成人感的残缺。
生活中的细节,就能看到一个人的生活态度。
这种甩手掌柜的态度就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没有意识到十八岁之后,每个人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都应该对自己负责。
神经大条而慌慌张张的我,从小做作业总有错别字,大一点了丢三落四,直到现在大三还没有改掉自己粗心的习惯。
想来,似乎大多数的我们还沉浸在原生家庭对我们巨大的保护中,不肯走出真正的精神独立的那一步,也没有建立起对自己人生的责任感。
2.
仔细想来,也许我们之所以这样,就是因为过于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身边只要有所依靠,就不用自己动脑子费心安排生活。
而大学遇到的朋友小莹就是那种会让人产生依赖感的人。和她一起共事的人都说,小莹总会给人一种可靠信赖的感觉。
她做的课题结束,上交前会一遍遍仔细重复检查;睡前总会提前查好第二天的天气;包里总会习惯装着一支笔。
仿佛所有的问题都会被她轻松玩转,从来不用担心她会出现丝毫差错。
也许你也会经常会觉得,我们的生活中仿佛很容易发生可笑的意外,正所谓人生无处不尴尬!
可像小莹这样总是把生活过的很细致娴熟,能够完美堵住意外发生的缺口,这种超能力着实让人羡慕。
可再反过来想想,要是大多数人都能把生活细化到这样的程度,应该就可以避免很多的失误和丑态的发生了吧。
3.
而和小莹相比,大多数的我们是那种在家靠父母,在外靠朋友,在校靠舍友的状态。
在大学里,我遇到过有人一学期快结束了都没见过课表,整天跟在舍友身后才能找对教室。
我也遇到过,那种把课表截图设成手机锁屏,课表天天见,甚至到最后倒背如流的人。
其实,我们常说谁谁谁就很靠谱,可却很少有人会有所启发和坚持,最终成为那种优秀的人。而谚语说,靠别人只能是暂时的,靠自己才是终生的,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这也许放在大学之前,倒这不足为奇。可也许正是因为走进了象牙塔,较之更为悠哉的人生状态,会让人萌生很多对生活与责任的刻意逃避和懒惰。
巴金说,把自己的命运交给别人,甚至交给某一个两个人,自己一点也不动脑筋,只是相信别人,那太危险了。
也许,这就是人和人之间有差距的原因,而很多都源于自我责任感的匮乏。
也许是因为一时偷懒,我们就把自己的生活主动权,交到了别人的手里。所以到最后两手空空,也是常事。
4.
不过,可贵的是人总是批评与自我批评中成长啊。
我在初中时,遇到的那个不会剥鸡蛋壳的姑娘,多年后在同学聚会相见,只身在外地上学的她,不再娇滴滴的一副生活白痴的样子,而是变得风风火火干练不少。
朋友也曾自嘲着告诉过我,以前她电壶内胆碎了,就直接连壶一起扔掉了。直到后来才得知,其实只需要换一个壶胆就好了。
假期实习时,我常常以自己是新来的菜鸟,犯错值得体谅当做借口,而企图自我安慰逃避责任的幼稚想法,现在看来也是可笑。
人总是边反思边成长,只是一次选不到课,让我反省不少。发现了我并没有完全以成年人的视角对待生活,反而因为自己拒绝成长,而把生活过的敷衍又粗糙。
而这只是上帝对二十来岁的我的一顿训戒,他不会因为你是成年人世界的新成员而对你宽恕,而且往后只能是更加严厉。
有些人总是生活的不慌不忙,很少有出丑和难堪的时刻,好像出生时上帝就馈赠了他们在这世界生存的秘密法则。
其实不然,也许他们不过是对自己负责,做的比我们多了一点,精致了一点,才能在这充满意外与惊喜的世界生活的宠辱不惊。
成长就是这样吧。从幼稚走向成熟,从逃避走向勇敢承担。
而我们十八岁青春里遗留下的所有问题,都需在后来的生活里买单。
可是,庆幸我们至少还有爬起再战的力量,和重整旧山河的勇气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