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未来的基础教育正在从以课程改革为依托,走向以学生为中心的选择性教育、个性化教学。从本质上看,就是要为孩子们提供高质量、多样化、可选择的学习空间。但是,中国教育存在着现实问题——升学率与学生生涯发展之间充斥着矛盾。
分享两个真实案例:
大约发生在四五年前。一所湖北省当地知名学校的校长,很有教育情怀,他为了实现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而进行了改革实践。学生的课堂被分成若干个小组,所有同学围坐在教室里,教室四面都有黑板。课堂不再纯粹以教师为中心,学生有更多探讨和互相交流、合作学习的空间。
但这种教学方式却遭到了广大家长的反对。家长认为打破传统课堂模式,一定会影响孩子的考试分数。家长非常愤怒,甚至围攻学校,围攻教育主管部门…..但是最终改革成功了,直到今天那所学校也沿用这种教学模式。事实证明在这样的课堂下,学生成绩有所提高,而且成绩落后的学生在成绩好的学生带动下也取得了好成绩。
去年山东省一所知名学校的老校长聊到关于学生发展中心建设、学生学习生涯发展规划和高考改革的话题时说:“我非常清楚应该按照生涯发展方向去给学生指导课程选择,但面对高考成绩和录取排名,我还是优先让学生进入排名高但不一定适合学生兴趣和发展的大学和专业,相信这也是众多家长的想法。”
为什么要放弃学生的生涯发展去追求分数和大学排名?归根结底,这是教育政策的导向问题。但这种情况正在随着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而发生剧烈变革。
针对新高考改革,教育部新修订的高中课标和课程方案即将正式出台。方案正式推出之后,高中阶段的116个必修学分或将降至88个,22个选修学分则增至44个。新课程方案将涉及到语文、数学、外语等14个学科。新的课程标准以及课程方案推开之后,学校的工作重心将一定程度转向如何开发和建设校本课程,探索更加开放的课程体系,以适应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另外,配套的教学排选课系统、走班制、学分制、导师制、生涯发展规划等等也是辅助新课程标准和课程方案落地的关键。
在互联网贯穿整个社会发展的今天,教育领域也不例外。试达测评即是在“互联网+教育”的潮流下,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利用国际先进的认知诊断技术,从知识、技能、能力、思维,多元多维的角度考察分析学生学业达标情况、学业发展的长短板、优劣势,从而给出科学的解决方案,通过综合成绩分析预测学生学业发展潜力。
虽然教育改革“道阻且长”,但随着教育者对综合素质评价和核心素养建设的认识的提升,在教育科学做出的宏观战略以及适合区域教育、学校教育、个人教育的顶层设计正在推动国家教育政策变革、课程变革的环境下,试达测评也将继续以创新思维助力我国教育的科学化与国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