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刚过了自己33岁的生日,掐指一算,马上就要到35岁的职场荣枯线了,心里也是五味杂陈。但是说到这个话题,我也想了解一下中年危机是现代社会特有的现象嘛,那古代有没有所谓的中年危机。网上找了一圈,大概知道个所以。先来说一下我的结论,有危机,但是危机和年龄并不直接相关。
为什么这么说呢?这就需要先来剖析一下我们现在所谓的中年危机到底指的是什么?根据我的观察,主要指的是由于年龄大,性价比低等相关的原因,中年人相比年轻人会更难,甚至是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加上这个年龄上有老(需要出钱养老),下有小(需要花钱养娃),收入减少,成本增加,可不就中年危机了。所以这里有两个关键词,由于年龄增大而导致的失业,和由于年龄增大而攀升的家庭成本。而这两点,在古代都是不太适用的,因为这两点并不会和年龄强相关。
先说第一点。由于古代封建王朝基本上以小农经济为主,大部分人都是以务农为生,农民自己没地,需要向地主租赁,因此农民不是地主的员工,而仅仅是租户。地主是旱涝保丰收的,不会有中年危机。而影响农民收入的最主要的原因并不是年龄,而是天灾和人祸。如果风调雨顺,没有战事,那么今年就有饭吃,反之,则大概率是要饿肚子的。所以对于农民来讲,也没有所谓的中年危机,而有的是年年危机!说完底层,再来说说顶层,看看跟着皇帝干的那些公务员们。由于封建社会的政府是一个权力型组织,而不是和现代政府一样是服务型组织,因此古代王朝的封疆大吏们,是没有太多生产型KPI的(即便粮食收成不好,饿死的也不会是统治阶层,只会是底层农民)。既然没有这种KPI,也就不会因为年龄问题完不成KPI而被开除。所以也就不存在所谓的中年危机。实际上,越是在官场混得久的人,越是深谙为官之道,职位越稳固,反而年轻人可能会因为不够老成和意气用事而丢了工作,也就是说这些混官场的人,有的反而是青年危机,而非中年危机。最后再来看下古代的生意人,这也是真正会涉及到雇佣关系的。这里确实有一类人会涉及到中年危机,那就是靠出卖体力为生的打工人。这也非常好理解,卖的就是力气,年龄大了力气自然衰弱了,肯定会存在中年危机。但如果是卖脑力的打工人,基本上就很少会碰到了。主要的原因还是以前的生意模式是需要长年累月地学习的,而且是口耳相传的,你如果不是这行的人,压根就不可能接触到这些内容。然后那个时候一个合格的员工是需要长时间的培训和实践的,一旦学成了,基本上这个技能可以终身受用。培训期长,培训完成后可以持续稳定输出成果,这样年长员工的价值就会一直高于年轻员工,老板也就不会去开除掉中年的员工,相反他们反而还是中流砥柱。
收入说完了,再来说下成本。成本这一块其实更好理解。因为现在人烦恼的很多生活成本,在古代压根不存在。比如房子,农民都是自建房,压根不需要买。小买卖人也可以住在城外,因为古代除了宋朝,基本上都是宵禁的,城里除了做买卖的铺子,是可以没有房子的,无非就是折腾了一点。再比如孩子教育问题,这在古代本来就不是一项普适性的开支,因为教育就不是普惠的,没钱的人压根读不了书。如果不用读书,那么教育问题就简单得很了,无非就是农民教孩子耕地,工匠教孩子手工了。车子就更不用说了,古代的马车就是为有钱人定制的,普通人压根别想着有。所以对于普通人来说,中年的生活成本和青年,老年时期相差不大,无非就是多几口人吃饭罢了。而对于数量基数最多的农民来讲,中年时期由于家里劳动力数量变多,家庭收入反而可能会有所增长,从而一家人都有口饭吃的概率反而增加。
综上所述,如果是作为一个普罗大众,在古代除非是被雇佣的体力劳动者,不然基本上是没有中年危机的。但是这种没有中年危机的生活,听起来却也完全不让人向往,因为很多人是吃了上顿没下顿的,就算是有稳定的收入,大部分也就是仅能温饱度日。而且对于普通人来讲,每天的生活除了工作,吃饭,似乎也就只剩下了睡觉,可谓毫无乐趣而言。因为那些奇珍异宝,古玩字画,小曲小调全都是为了富人准备的。所以,如果是你,你是会选择过有中年危机但也算是五彩斑斓的现代生活,还是愿意回到古代过没有中年危机但是却死气沉沉的古代生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