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感言
从日本的富山市搬到岐阜市已近十年。这期间发生了很多令人高兴和痛心的事,但都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模糊而遥远了。然而,有一件事却始终未曾远离,仍如昨日发生般的清晰。
那时,住在富山市的边缘地带,居住楼的四边有很多稻田,视野悠阔,静谧恬逸。一日,孩儿他爹下班后对我说,旁边的邻居想让我教他点儿中文。我好生奇怪,什么叫学一点中文呢?第二天见到那人后,他拿出一首诗,让我教他用中文朗诵。我一看是白居易的《村夜》。
好奇地问他做什么用?他说,作为家中的长子,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继承了父业做了农民,还是当地农业组合的一个小头头。眼下秋收在即,他准备在收割完荞麦后,带领当地农户一边品尝新荞麦面,一边用中文吟诵这首诗,重温诗人情怀。太风雅了吧!?那时的心情是羡慕加羡慕。
老实说,当时我是第一次接触这首诗的,字面意思还能糊弄过去,其他的还真不敢说。好在,他只让我教他读诵,也算平安地交了差。过后,才知这首朴实的七言绝句写于白居易回到家乡为母守孝三年期间。远离官场,放弃繁华的他,在离母亲最近的地方感到的却是深深的孤独寂寞。然而,秋月下的凄凉并没有影响他内心的热情,他眼里看到的依然是美丽,听到的依然是纯粹。他眼里那一望无际的荞麦花在黑暗的天空下,如雪一般盛开,闪闪生辉,分不清是月光照亮了麦田,还是麦田应亮了月亮。我想,用诗记下眼前的美好,或许是白居易对把他带到这世上的母亲的最好的感恩吧。
事后,作为感谢,他送来一盒他自己做的生荞麦面条,我记住了那大地的鲜香。只是,在煮面时,我把它几乎煮成了一锅粥!有了那次经验我才知道,荞麦面原来是有“十割”(纯荞麦面做的)的,而用新荞麦做出的十割生面,对久居城市的人们来说,也算是珍奇异物啦。
而让我内心受到强烈冲击的是,脑海里固有的农民印象,和这些吟诗品面的雅农的鲜明对比!他们诵的还是我们的“唐诗”!以后每次吃到新鲜的农产品,总是勾起我对这件事的回忆。总感觉每一口美味流的都是诗的香甜。
那时,有一抹情愫悄然升起。有一天,我一定也要用这样的风雅来诉说我的情怀!
感谢微信,让我有缘接触到了天行国学吟诵。
五月,开始学习《楚辞》。唐调吟诵《离骚》和《湘君》,朱调吟诵《国殇》,陈调吟诵《橘颂》,听得我如醉如痴。更牛的是我们的邓老师还用现代音乐释吟了《离骚》全文!
六月初,群里收到一则消息
刹那,我心底那抹情愫重新燃起!在群里从未开过口的我,竟大胆的报了名。
邓老师说过,吟诵,必须贴合文意,才能吟出文气。
所以,你一定要懂得屈原,才能吟出他的韵味!
你还要知道什么叫“离”,什么叫“骚”,才能理解什么叫“骚人”;你要懂得诗歌,才能看懂什么叫“骚体”;你要明白诗能言志,才能吟诵出那个“骚味儿”。
那么创造了“骚体"楚辞的屈原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这是屈原的自我介绍篇,大意是说,我是高阳氏的后裔,父亲名叫伯庸。我生于虎年虎月虎日。老爸看着刚出生的我,就给我取了个好名字。我的名儿叫正则,字儿叫灵均。虽然上天赋予高贵的出身及内在之美,我仍不负苍天加强后天的修养。我以江离和辟芷的芳香为标准来培养自己的德行,以佩兰弃玉的行为提升自己的价值观。我知道岁月不及所以朝采木兰,夕摘宿莽。我希望不辜负每一个日夜及春秋。即使草木零落,时不待我。我也愿抓紧一切时间来完善自我,纵马扬鞭,做个时代的开路先锋!
“离”是遭受,“骚”是忧患。“骚人”就是忧国忧民忧天下之人。
身为贵族的屈原,心系国计民生,怀抱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远大抱负,即使怀才不遇,依旧忧国忧民!
你要懂得屈原的志向、追求、柔情、高洁、失落与不屈,才能把《离骚》吟诵出“骚味儿”来。
我用心底的情愫和对屈原的理解,开腔吟诵了屈原的这段介绍篇。我终于可以用这种风雅来纪念屈原。邓老师竟然给了我个“A”!真是惊喜至极!
当屈原与粽子并行,东坡与肘子挂钩,这应该是我们国学的悲哀,民族的羞愧!
以吟诵的形式承传国学或许是最好的捷径。
看,像我这种笨鸟居然也能做把“骚人”纪念屈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