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有幸听了全国婚姻、家庭教育专家陈一筠的讲座,收获颇多。
陈老师今年80岁了,但精神状态、气色、思维缜密真的一点都不输给年轻人,让人真心的佩服。从上午10点开始,3.5小时的讲座,中间没有午餐,只有一些红枣补充营养,没有出现任何疲惫、思路混乱的情况,无论措辞、感情还是结构,如果你不是在现场,你简直难以相信这是脱稿的,而且不借助任何辅助手段(如投影或电脑)完成的讲座。
从内容和形式上有以三点让我感触很多:
1、当今中国家庭问题、婚姻问题远比我们想象的严重。无论是从离婚率角度、大龄青年单身比例上来看,每年上升的速度都很快。陈老师一直家庭教育、婚恋问题领域工作,从她和来访者的沟通探讨过程中,她看到了现在很多的社会问题、家庭问题的根源都在教育问题,所以她也大胆的提出应该把“家庭教育”改为“教育家庭”,而“教育家庭”的实质是“教育家长”,家长作为孩子教育的第一位教师,无疑是关键的长期的、终身的。她不仅在呼吁这一理念的转变,也在身体力行的做,无论是推动一些城市的“家校联盟”、“教委合作”还是通过书籍、公众号、电视台节目访谈,都在不遗余力的呼吁和践行她的理念,我们今日能有这么尽职尽责的专家,真是难得可贵了。
想想自己的恋爱、结婚、 成家、有孩子、养孩子、教育孩子的过程,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没有经过培训和教育,从自己的成长经验、教训中学习、从父母的言传身教中学习,但今天,这些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了,大人和孩子获取信息的时间和数量上几乎是没有差别的,同时孩子们更愿意从网络中学、和同龄人沟通,如果我们不占领这个阵地,就会被不良媒体占领,孩子们交友观、恋爱观、生育观、家庭观就会被那些“网络垃圾”带偏,这也不奇怪越来越多闪婚、闪离得现象层出不穷,实质都是缺乏“责任感”所致。
2、她呼吁家长理解孩子、和青春期的孩子积极沟通,改变看待问题的视角。如不要看到青春期的异性孩子经常在一起,就认定是“早恋”。青春期的男孩和女孩相互吸引,本来就是人知常情、合情合理的。家长能否换个角度看待这个问题,换个想法就会换个解决问题的办法、换个解决办法就有可能把“早恋”看成是“早练”。如果我们鼓励青春期的孩子正常交往、公开交往,就会推动孩子正常、健康认识异性,就不至于那么神秘,否则就会把青春期孩子的交往推到“地下”。这样我们更难以监督和指导。
陈老师提出了“情愫”的概念,也就是我们经常开玩笑说的“男女搭配,干活不累”的背后原因。如果我们利用、引导好青春期孩子的交往,他们未来一定更成熟、更乐观。我们不也是能经常看到“一对对的高中生考生了重点大学吗”?当然陈老师并不是鼓励“早恋”,只是希望家长别焦虑正确引导,不要乱点鸳鸯谱,也不要胡乱的“棒打”鸳鸯。父亲和儿子或母亲和女儿一定要在合适的时机、场合给孩子灌输责任感和安全意识。
3、陈老师讲故事和概括能力真是太强了。
不借助任何手段,让几十位家长聚精会神的连续听几个小时的讲座,中间几乎没有人离场、没有人接打电话,除了到场的家长的“好学”外,最主要听到不累,并感觉时间好快。陈老师用故事+道理的结构像我们娓娓道来,中间讲的故事,让我听了也有些眼眶湿润,从这些故事中,我更感到了陈老师对于下一代年轻人的“爱”和对于他们成长的“关心”。
真希望我们国家有更多的向陈老师这样的专家,希望她的书籍《青苹果丛书》和公众号能帮助到更多人,让更多的家庭摆脱“青春期叛逆孩子”的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