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大师不在外面,就在你的心底深处。”
- 《越书写,越明白》
请做好准备
第三次读书会,我们读到序曲部分的“请你做好准备。”
这部分其实挺重要的,是书写前需要准备的物件,我摘抄在下面:
你需要准备的是:
请带着“款待”自己的心意,精心为自己挑选一本崭新的,你见之则喜的笔记本(薄本为佳)。
准备一支流畅,好用,和手的笔。
本子是你即将要去耕耘的心田,笔式耕犁,记得,“爱自己”就体现在这些小事之上。
去淘宝逛逛,搜寻进口高品质的杯装“精油香薰蜡烛” (我个人推荐美国的yankee品牌)。你也可以买一个造型优雅的烛台,或是小巧精致的碗碟,搭配一粒一粒的小“酥油蜡烛”。
当你书写时,烛火营造的温馨氛围,精油挥发的宜人香气,以及火元素本身具有的灵性净化力,会协助你召唤宇宙之光,在精微的能量层面,协助你做疗愈和释放。
你可以去花店,或信步走到郊外,找到一束鲜花,来陪伴自己的书写......
播放你喜爱的温柔的音乐.......
“找回自己,就从写故事,说故事开始。”
- 《越书写,越明白》
“我觉得她不应该推荐...... ”
当我们读到:
我个人推荐美国的yankee品牌的时候,有一个伙伴,停了下来,说道:我觉得她不应该推荐这个产品。
那几天,我一直在琢磨,怎样在读书会上做故事深化?
她的一句:“我觉得她不应该推荐这个产品。” 给了我一点提示,我们就停在了这里。
我先是请大家就作者马冉冉推荐这个品牌的蜡烛, 毫无保留的表达自己的感受。
“我没注意这个,一直往下看来着。”
“我看到了,马上去淘宝搜索了。”
“我也觉得在一本书里作者不应该推荐具体品牌,但是,如果要问我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我也说不清楚。”
“我觉得很方便,省的我再去考察了,觉得作者挺贴心的。”
分享对同一件事情的看法,显而易见,我们看到同样的一件事情,每个人的感觉并非相同。
“当我们以故事相逢,就是为灵魂创造了一个栖居地。这样的故事联结,将给予生命深深的滋养。 ”
- 《越书写,越明白》
“外面没有别人。”
其实,这个时候,就是读书会和朋友聊天的不同之处。
如果是朋友之间的闲聊,肯定就是给非常暖心的建议,比如:嗨,你愿意买就买,不愿意买就算了嘛。
但是,在读书会这个以自我成长为目标的安全的团体里,我们不提建议,只是一起探寻隐藏在冰山下面的信念和故事。
那天,我问,她答,我们在读书会现场走了一个情绪冰山:
事件:马冉冉老师在她的书中推荐蜡烛品牌
行为:我看到老师的这个行为,认为老师可以推荐书写的时候,旁边点上精油香薰蜡烛,但是不应该推荐相关的品牌。
模式:老师就只是传授知识,应该爱惜自己的身份,而不应该利用自己的身份,谋取商业利益。
情绪:我感觉对老师有些失望
期待:我期待特别纯粹干净的没有利益的师生关系
信念:老师:传道,授业,解惑。不应该有商业行为。
自我印象:我在课堂上从来不给学生推荐产品
渴望:被学生认为我是一个合格的称职的品德高尚的老师。
只是简单的走了一下情绪冰山,就看到,冰山的表面是她不喜欢马冉冉老师在书里提到蜡烛的品牌,而,冰山的下面却是,她渴望被学生爱戴。
这后面还有一些关于对商业,利益的认知,那天我们由于时间的关系,我给她的建议是,有空的时候写写和自己的对话,写写对金钱的感觉。
“从头脑抵达心..........”
- 《越书写,越明白》
凭什么“应该” ?
这次的方糖读书会复盘,一直懒懒的不想去做。我不止一次的发现自己就是这个模式:一件事情,三分钟热度,很难自始至终的踏踏实实的反复做。以前在工作中也是,做重复性的工作让我感觉很煎熬。
这次读书会,到了第三次,就感觉自己少了些前两次的激情。如果不是因为提前收了费用,我可能又要懒洋洋的待在家里“如如不动”了。
此刻,当我坐在电脑前,复盘整个读书会的时候,就问自己:
带领方糖读书会是你喜欢的事情吗?
你实在是没有什么其他的事情可做,想借方糖读书会刷刷存在感吗?
因为,很明显,做自己喜欢的事,不需要坚持。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也不会拖延。
这时,头脑里闪过一个念头:我应该有点事情做!
又是“应该”?!
“我应该有点事情做。”和读书会伙伴认为的“老师不应该推荐商品的品牌”本质上是一样的 ,都是把一个人物化,都是只看到这个人的角色,而没有真正的看到那个人。
梁宁在她的产品思维30讲里提到:
我们从小的教育,其实就是角色化教育,就是要训练你成为我需要的那个角色。
你要成为好学生,好学生是一个角色;
你要成为好孩子,好孩子是个角色;
好儿子是角色,好女儿也是角色。
所以,在角色里,你是什么样的人,你的感受是什么,这些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壳是什么样子的,角色要求你成为什么样子。
她举例一个女性朋友,在外企工作,在职场上非常优秀,但是她在谈恋爱的时候,老是有问题。沟通后发现,她对男友或是丈夫,有太过于刻板的角色化预期。她觉得她的男友或者丈夫,为什么老是不能够按照自己的预期去行动呢?
梁宁就问她的朋友;对方凭什么按照你的预期去行动?
我凭什么就应该有点儿事情做呢?
“邀请无时无刻不在的灵性存在,成为指引你生命的“指导灵”。...........你想要得到的答案,会无条件自心中涌出。 ”
- 《越书写,越明白》
手写我心,真实真诚
既然是越书写,越明白,我停下复盘,拿起纸笔,去书写了。
写自己总是懒洋洋的,在工作上不自律 ;
健身也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学习上也是,和朋友团购了一个历史课,课程结束大半年了,我一次还没听;
我尝试与自己内在的灵性联结,继续书写:哇,看看你自己,知道,做不到,罄竹难书啊!就这,还带读书会?我又犯了懒病,什么也不想做了,怎么办呢?
答:你想与他人建立联结,待在家里冥想就行了。你想瘦身,待在家里静坐冥想就行了.....
我晕,继续写:对自己极尽挖苦 ,难道这样你很开心吗?
答:听说过那个笑话吗:
一个穷人每天去教堂,在一位圣人的神像面前祈祷:“敬爱的神啊,拜托你拜托你拜托你让我中彩票吧!”
最终,神像被激怒复活了,他俯视正在祈祷的穷人说:“子民啊,拜托你拜托你拜托你去买张彩票吧!”
我继续顺着心流书写:听过啊,这不就是电影“美食祈祷恋爱”里的段子嘛!你不就是想让我站起来,出去买彩票,去做嘛!我不想做事,只想待着!
答:我说了,你不听,那bye-bye了!
我:别走别走,我听我听!哈哈哈,我就是这样嘛,也许没真的想要你给我答案,就是和你发发牢骚而已。
答:想要答案的时候在呼我吧!
我:想要,现在,立刻,哈哈哈,我就差你推动我了!
答:随时随地都可以对自己真实!常常记得你自己带领读书会的初心:联结,自信,力量。
我:是,我常常会忘,好像总是在旧模式中,知道很多知识,却活不出知识的样子,这种感觉很熟悉又很无力。
答:你需要身体力行的改变!
我在自己的本子上写下:我的注意力又被头脑给吃掉了!
对,我不需要头脑思考,我只需要身体力行的改变。
去实践,去复盘,再去实践,再去复盘,看看不认同头脑,到底会发生什么!
一旦决定,头脑死磕到底的念头,还是有的。
释然些了。
我乘胜追击,有意识的去看,看到我聪明的脑子里还有那么那么多的应该:
妈妈应该知道我是很爱很爱她的!
爱人应该知道我已经尽了全力了!
即使爱人工作再繁忙,他也应该找时间陪孩子!
孩子应该抵抗住游戏的诱惑,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知心朋友就应该怎样怎样.....
家政服务人员就应该表现的很专业,很职业!
出租车司机就应该认识路!
..........
就像梁宁老师得出的结论:基于角色化预期,其实很难和人互动。角色化生存就是我们真实的生存处境,但是,只有去角色化的认识,沟通,交互,你才能够得到真正的感情。
基于这些应该,我不仅仅是给自己找了很多不“作为”的借口,最重要的是缺少了我与他人之间心与心的看到。
原来我平时与他人之间是拿着一堆“应该”在生活啊。
“当我们懂得了自己,又怎会舍得不懂得别人?”
- 《越书写,越明白》
看到就有改变的可能
我和我家的阿姨就是一个特别现实的例子。从前阿姨来收拾卫生的时候,我就跟她简单招呼一下,然后各忙各的。我觉得她应该把卫生做的很干净,我应该按照约定准时付她工资。就是这样简单!
前不久,因为阿姨需要护理她家的病人请假2周,今天她来了之后,我特别用心的看着她说:您可回来了!这些天我做卫生的时候就想您平时可是辛苦了!
她特别惊讶,特别高兴。
结果,我俩之间的严肃被一股暖风吹走,感觉她做卫生的时候一直都高高兴兴的!
于是我转悠着我的脑子,想着,一会儿孩子放学回来,我就要看着他们的眼睛,说:哎呀,学习了一整天,可算是回家了,赶快放松放松,去打游戏吧。
他们会不会连声说:不累,不累,我再去背几个单词呢?
哈哈哈!
在那天读书会上,我们冥想后,也一起做了和自己内在神性联结的书写。
有的伙伴说:我收到的提示是对儿子多些慈悲,我需要找到自己的心,找回自己,感觉越书写,越自由。
还有一个伙伴说:我不知道那是不是“神”的提示,只是出现了:爱需要力量,爱需要学习,我的爱还不够多,我需要先爱自己。
我们读书会结束前,她们两位抽到的彩虹卡各是:
“真爱里面,没有憎恨。”
“藉这清楚且带着爱的行为,我拥有清楚且带着爱的经验。”
更有意思的是,那天来到的一位新伙伴,抽到的彩虹卡是:“我很高兴,我在这里。”
如果说你生活的实相就是你的念头的产物,那,少些“应该”会让生活多些灵动,多些空间,有更多的可能性吧。
复盘结束!生命如此精彩,我怎能固守角色化“应该”的说明书而活呢?
—
越书写
越明白
慢慢的成为自己
成为爱
成为暖
成为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