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我们都想要提升生活品质。当你对情绪的体验更加立体,你的生活也会随之丰满起来,质感也会更加高级。
1、
去年开始我刻意减少了很多社交,把能够支配的不多的剩余时间专心用来做几件重要的事情。其中一件,就是专注学习。
在大半年的时间里,我静心学着将注意力收回到自己身上,并试图从实证科学里找到一种让自己可以从起伏情绪中快速稳定的方法。
这期间,除了很多脑洞大开的发现外,我最大的收获是:面对负面情绪的应激反应,我逐渐能从本能反抗到和解,再向正面处理转变了。
另外,随着对自我情绪识别能力的增强,我对周围人情绪的敏感度也在大幅提升。
过去,我粗浅且错误的把「察言观色」等同于「玩心机」,甚至一度对掌握这项技能的高手嗤之以鼻。不过,还好什么时候发现都不晚,重要的是我走在了改正的正确道路上。
2、
我有个哥哥,是爸爸的朋友,有着生意人浓厚的江湖气质,喜欢隔三差五就张罗一帮天涯海角的新朋友凑局,然后海吃海喝一顿。
自我来北京的第一天,就认识他。在我读书的那两年,他周末时不时就会带我去改善伙食,去不同高低级餐厅,吃各种大小类海鲜。
不仅如此,他还会招呼我的室友、我室友的男朋友,把车上能填满的空座全都补齐。同学们都是阅书无数,而我,是阅吃无数。
后来我开始工作,他也经常会叫我一起吃饭,把他「认为」的人脉介绍给我,尽管他知道当时的我,可能并不能给他的生意带来多大的直接收益。
直到最近几年,他生意做的越来越不好,之前走的关系送礼老套路也在市场竞争中逐渐失灵,我还知道,他开始到处借债。
可能也是因为此,他跟我的联系次数也少了,加上我工作繁忙的缘故,我们很久都没有见到过一面。
有一天,他打电话约我,说晚上一起吃饭,订了一个靠五环边上的餐厅。我答应他说好,下班就过去。
尽管我提前结束了手头的工作,取消了本来要进行的会议,选择了最畅通无阻的地铁,但几经折腾,我还是接近快八点了才到地方。
我一见门,哥哥看见我,就说:“你倒是大忙人啊,约你都要按季度做预算了,现在这个点是不是刚刚结束完第一场,又陪哪个高级领导了?什么时候升行长,给我们批点贷款呀!”
我还没说话,旁边一个我大脑压根无法识别的大叔接着说:“你想向人家要钱,还不快点给人家送点东西。怪不得人家不想来!来算抬举你了哟!”
听了他们的话,我突然意识到,这种好不容易的见面,还没开场就已经有点变了味。
过了这么多年,我不断的缓慢攀爬,从一个最初的小白到现在的熟练搬砖工,生活状态明显高于过去时,即便是把曾把我当妹妹一样看的哥哥,也难以对我有发自内心的祝贺。
哪怕我是凭着努力的优良作风上位,「嫉妒」的情绪也会妨碍他替我感到高兴。
哥哥之所以不高兴,是因为他发现过往我们关系中,我依附他的地位开始起了变化。甚至于我在食物链上的位置已经超过了他时,他感受到的是一种对他男人「尊严的冒犯」。
出于礼貌和多年的感情,我可以表现的很恭敬,用一种及其卑微的姿态去平息他不满之下的愤怒情绪。
但我内心很清楚,我很难这么一直卑微下去,终有一天我也会因这种自降身份而打破我们之间长期维系的「平衡关系」。
而他也无法从这种情绪中获救,被包容的情绪将会以更放肆的方式反扑到周边更大范围的人身上。
我也可以对哥哥这种阴阳怪气和酸葡萄的言语直接回击过去,毕竟我向来也不是一个没脾气的软妹子。
但他是爸爸的朋友,也是曾经照顾我生活最多的人。尽管他变得越来越不像以前那样可爱,但我还是尊重并尊敬他。
我很想告诉我的哥哥,我大老远来赴约,在基本不社交的状态下毫不犹豫的就应约,是因为:
我把时间看的很宝贵,但我更在乎我和他之间的情谊,我仍然需要他的支持,但他这样的调侃,会伤害到我和他之间的情分的。
我一直都认为没有人是孤岛,任何人的存活都需要和外界发生必要的连接,需要社会系统的支持。而这些支持包括家人、朋友和重要关系的人。
当我们在面对这种困境时,最常见的应激反应就是「解释」,但这个时候无论多华丽的辞藻、多充分的论据都是苍白无力的。
这有点像大家很熟悉的场景:一个女生对男朋友的错误生气,而男朋友拼命解释,但女生却越发生气。
这其中的原因在于:对方的情绪系统被堵住了,他们的理性思考都是无法启动的。只有让情绪疏通了,对方才能启动on的按钮,开始接收你所想要传递的正确信息。
这个时候,我们应该做的是帮助他们缓解情绪背后更深层的焦虑,这是人们在面临威胁时,本能所产生的一种防御机制。
即,我的哥哥感受到了我和他之间的地位变化,他「感觉」不如我,他「觉得」处在了我的地位之下。所以产生了不安全感,进而引发了言语反抗的条件反射。
假如是个认知水平高的人,或许就是另一种反应,会认为可以从我(这个更高地位的人)身上学点经验,那么他就有可能会对我更友好。
所以,当时我笑着说:“哥哥,我就是因为还没当上行长才没资格给你批贷款啊。我努力当,等当上了,一定要先把你这个大户给栓进来,不然我连饭都保不住啦。”
大家可以感受下,这个回答在于:
一是我用事实告诉他“我还没有取得他认为的如此成就”;
二是就算我取得了,我还得跪舔他,让他感觉“你还是比我强”。
这不仅解除了他「当下」的不快,还缓解了他对「未来」可能发生情况的担心和焦虑。
简单说,就是解除警报,并拔下插头,让情绪彻底通出去。
嫉妒,是人类最普遍的一种「正常」社交情绪。每个人在现实生活中,或多或少的都体验着这种情绪。
我们常说要管理情绪,最难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要正确的识别它。当识别到情绪本身,我们就已经将情绪的影响减少了大半。
3、
再和大家讲一个例子。
前两天,我妈给我打电话,通话中她反复说,让我要吃这样,不准喝那样,还要早睡早起,吧啦吧啦...
当时天干气躁,加上姨妈期,对于她这种唠叨我实在有点烦躁,不耐烦的恩啊了几声,草草挂了电话。
挂了电话没几秒,我想了想,感觉有点怪。
因为我最近都在健身,她是知道我饮食会有所节制,并且是有固定运动时间运动的,不应该再反复跟我强调。
而且除了着急事,她怕影响我,一般很少在上班时间给我打电话。
越想越觉得不对劲,我就又拿起电话给她回拨回去。电话响了很久,是我爸爸接的,她说我妈在洗碗。
我就问他们今天都干嘛了,是不是发生了什么事。
我爸说家里都挺正常的,只是昨晚一个从小看我长大的叔叔去世了,他们刚刚从医院回来。我当时心里就凉了一截,也立马意识到:
刚刚的唠叨,是妈妈把对健康的担心「投射」到了我身上。
所以才会不断的强调想引起我的重视。而我刚刚的那些常理分析,都被阻挡在在了她的情绪之外,完全没有用武之地。
这之后,我在每次的通话里,都会跟她说我每天的食谱,健身做了哪些运动,感受有多棒。
这些做法的目的就在于,我在用一个个具体的细节,向她传递一个信号:
我很重视身体,并且在不断的用行为去管理健康。同时,因为我不错的体验,所以我会「愉快」而不是苦哈哈的做,更不会心血来潮的两天打渔,三天晒网的坚持不下去。
你看,还是疏通情绪,防止未来趋势的手法。渐渐的,她现在很少再去用“你要xxx”的「命令句式」来关心我,而是用「对话式」的问句来和我沟通。
她和我,双方体验都很好。
人和人的沟通,本质都是情绪(包括正负两面)情景下的沟通。
也许有的人觉得没有这种矫情的识别也能活的很开心,我觉得没问题。
只是当我也开始从同样的想法中抽出来,开始尝试识别他人情绪时,我体会到了人之间关系更丰富的层次,世界更加生动。
就像一盘米其林大餐,你能识别得出味道在舌尖跳舞的立体感。我想,这本身就是一种提升生活品质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