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书上曾经有一个读者问我,他说他是一个大学生,他的身体特别渴望有一个女朋友,但是他没有,当他看到别人花前月下,成双成对的时候,他也特别希望自己的身边有一个人。他还说,我知道你肯定会说,这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我就是想知道,我该怎么做。
还有一个读者跟我说,她刚上大学,爸爸妈妈就已经开始给她相亲,3年了,她一直也没遇见钟情的,现在明明知道自己还年轻,不过也很着急, 爸妈总说自己太挑剔,小心嫁不出去。
《粉红z世代——中国95后数据报告》对于“你希望认识结婚对象的途径是什么”的回答,87%的受访者希望从同学或朋友关系升级为恋人,大学生对 “亲戚朋友介绍”这种方式的接受度也非常高,比例达到34%,
我特别想问一个问题,单身不好吗?
1
对于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的论调,全世界都不买账。
逢年过节,就能看见不许逼婚的帖子,不许问有没有男女朋友之类的问题。单身有那么可怕么?
根据盖洛普的研究,美国人结婚得越来越少。近一半的美国人认为当今的道德价值很差,几乎四分之三的人认为情况只会变得更糟。美国的结婚率,每千人中新婚人士所占的比例,已经连续数年下滑。研究机构IbisWorld预计,在未来五年内,结婚率将会持续下降。
统计显示,2016年在加拿大所有类型的家庭中,位居第一的居然是单身者家庭28.2% 2001年时的这个比例为25.7%。其次才是双亲有子女家庭:26%; 夫妇无子女家庭:26%; 单亲家庭:9%
德国联邦统计局的数据调查显示,德国的结婚率从1990年约52万人结婚,到2011年减至约38万人。独居的人口越来越多,几乎每5个德国人中,就有一个独居人士,比以前大大增加了,创了历史新高。特别是在大城市,单身独居的现象更加普遍。
英国统计局公布的一份研究结果显示,从1933年到2013年结婚率越来越低,男性、女性的结婚率同时下降。2014年全国有2670万户家庭,其中28%的家庭只有一名成员。另外72%的非单身家庭中,有300万是单亲家庭,还有300万户家庭是同居伴侣家庭;在人口普查登记表上,他们有可能把自己归入未婚类。
日本的人口普查数据也清楚地显示了日本人晚婚甚至不婚的现状。根据日本2010年的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如下图),30-34岁的人里面,有47%的男性和35%的女性从未结婚。即使在45-49岁的人里面,也还有23%的男性和13%的女性从未结婚。
相比之下,中国的情况比较乐观。
同样是2010年,中国30-34岁的人里面,只有13%的男性和5%的女性从未结婚,远低于日本的47%和35%。而在40岁以上的各年龄组的人里面,女性的未婚比例都低于1%(几乎等于零),男性未婚比例也仅为3%左右。(World Marriage Data 2012. http://www.un.org/esa/population/publications/WMD2012/MainFrame.html)
根据皮尤研究中心,不同年龄段单身的原因也不一样。
在18-24岁的人群中,33%的人认为自己还太年轻,没必要那么早安顿下来;在25-34岁的人群中34%的人是因为经济状况不允许;在35岁以上的人群中,不结婚的原因则是没有遇到合适的人。
2.
从心理学的角度上讲,一个能过好单身生活的人,也会处理好二人世界,过好婚姻生活。
天上如果能够掉下个林妹妹,宝玉哥哥,该多好。哪怕偶遇一个也好。
现在的爱情故事,从相知相恋到性关系,发展得都很迅速。甚至爆文的题目都是恋爱不能谈太久。
导致很多人,会觉得把身体的需要、家人的需要跟自己心理的需要暂时地混到一起,或者说分不清三者的区别。
有的人,在根本没有理解自己的心理需要的时候,就因为身体需要或者家庭需要做出了选择。
比如说,我们看到帅哥美女的时候,都会欣赏一会儿,但是要说跟帅哥美女谈恋爱,甚至说想要结婚,则不可能适合每个人。两个人的关系,岂止性?
再比如说,一听说高薪、高学历的孩子,很多家长都恨不得早日成为一家人,但婚姻是两个人的约定,一夫一妻制不允许多一个家长。
在这里,我想说,爱情很重要,婚姻也很重要,都是人类的身心需要,但是千万不要着急脱单,不要着急享受“性”,更不要着急结婚。
中国有个词儿叫“重色轻友”,这话一般都是朋友说出来的,因为当两个人的亲密关系出现的时候,他们往往没有那么多时间陪伴朋友。而朋友跟爱人能够带来的幸福感对于大多数人是一样的。
佩斯大学(Pace University)戴森艺术与科学学院助理教授安东尼曼奇尼博士(Anthony Mancini, Ph.D.)在一项对近1.7万人进行的代表性研究发现,近80%的已婚人士在结婚后报告的幸福水平与结婚前相同。10%的人报告,婚后的幸福感增加。
年龄越大,朋友越重要。2017年4月《老年学期刊》(The Journals of Gerontology)的一项研究发现,当人们与好朋友交往的频率增加时,不仅他们自己反映的抑郁症症状减少了,他们的伴侣也一样。
除了性生活是人们宁愿在没有外人在场的情况下进行的,人们还是更喜欢与朋友一起,而不是只和配偶一起活动。
3.
现在人们怎么交友的?
(1)
上个世纪中叶,年轻人结婚一般都是在舞会上、派对上遇见彼此,而且婚前没有性行为。而现在好多人没时间跟朋友在一起,不是在手机上就是在网络上。根据皮尤研究中心,2015年,超过一半的美国人认为网络约会、交友是一个好方法。当然,也有人表示怀疑。而表示怀疑的人从2005年的29%下降到2015年的23%。
很多交友、约会网站经常给人一种错觉,就是在虚拟世界里聊得很好,认识了一段时间的两个人,就算互相了解,可以彼此信任了。即使见面被骗,都会在心里为对方反复论证:我们认识这么久......其实你们根本不认识!根据皮尤研究中心,66%网络约会的人会跟对方见面。
网络太容易让人想入非非,不是把对方想象得过于美好,就是把自己伪装得非常完美。30%的女性和16%的男性会找人帮忙修改个人简介。即便现在有很多视频通话的软件,网友跟真实生活中的朋友不一样,网恋跟“真人见面谈恋爱”更不一样。与其碰运气,不如早日相见,尤其是在没有走火入魔之前,免得为时已晚,浪费了青春。
如果两人在现实世界中认识,网络可能让彼此保持关系;如果两人从未谋面,但聊得很欢,现实世界则很有可能是一夜情,而不是一生情。会在网上聊天的人,在现实生活中,很可能说话的时候目光都不敢跟人接触。何况,网络上一个人同时跟一群人聊天都可能。
最近美国的援交网站登陆中国,号称“为高素质、高品位人群打造高质量的社交网络空间!” 而实际上,让约会的目的变成了性交易。从某种角度上讲,在挑战社会的道德底线。似乎任何人都可以合理合法地成为“妓”和“嫖客”。很多犯罪分子利用一些年轻女孩儿涉世未深和盲目拜金的冲动,把她们最终带入了深渊。
当性变成了商业化,爱就成了奢侈品。多少女孩儿是自己走进医院,“无痛”人流的?居高不下的流产率、流产数量,反映了当今爱与性脱离的价值观。在这本书里,我会用心理学、性学和人类学详细说明爱与性的关系。
最后,网恋中,只有5%的人最后成功地走进婚姻。
(2)
相亲这件事就好像面试,你提前列个招聘启事,说明需要什么条件(学历、工作、身高、长相、家庭背景等),简历符合条件之后,才可能被面试。面试的时候,还要看外表,提问题。往往还没等知道结果,彼此就可能被相貌、被口音、被吃相、被问存款之类的问题否定掉。
相亲的两个人,大脑往往还没来得及启动交友模式,就已经刺激挑错程序运行了。即使真遇到特别会说话的,特别好看的,又特别害怕人家是相亲专业户,不清楚脚踏几条船,一时间建立不起信任。
如果两个人都知道自己想要的生活,性格互补,见面的时间刚刚好,那么不管怎么认识的,都可能喜结良缘。怕就怕,相亲是为了满足家人的需要,结果做了别人的决定,过了不属于自己的人生。
就好像当年,查尔斯王子是出于选王妃的目的,挑中了年轻貌美,活泼有朝气,情史简单,适合生育的黛安娜。婚姻是为了满足皇室的需要。皇家能够接受的最底线是世袭的贵族。卡米拉非贵族出身又情史丰富,英国王室拒绝让她成为皇室王妃的候选人。这对黛安娜来说虽然不公平,订婚后她想悔婚,但是与皇室联姻是父母们求之不得的,怎么可以悔婚,那岂不会被笑话,成为一场灾难?
最后人们看到了一个不想做没有情妇的王子,一个费尽心思渴望被爱的王妃,他们都为别人的决定付出了代价。
(3)
很多人愿意寻找“情感博主”、“婚姻、心理、关系专家”咨询情感问题,寻找沟通的方法。不是不可以,只是人们需要知道:
世界上不是两个人的关系需要经营,自己跟自己的关系更重要,更需要经营。在尊重别人之前,先尊重自己的心。
有人说,婚姻是一个人的修行。这话只说对一半,美好的婚姻是两个人的修行,关键一点是,在结婚以前两个人就已经各自开始了修行。
在我们不懂得好好和自己相处的时候, 是很难知道自己究竟在乎什么,自己喜欢什么样的生活方式,倒是很容易掉进“迷茫”“郁闷”的陷阱而无法自拔。
而在恋爱结婚之前,我们最好确定自己是身心健康、自主独立、头脑清醒的,客观合理地理解爱情和婚姻。
而不是为谈情说爱,相亲看人,专研技巧;为找一个“性”伙伴、“钱包”、“母亲”之类的,评估价值;为取悦于人,心口不一;为自己的年龄、长相、身高、罩杯、体重、学历、性格和家庭环境……自大或自卑。
4
单身应该做什么?
当你还是单身的时候,多跟现实生活中的人接触,扩大社交圈子,学会如何做人;走出家门,了解社会,不要做违法的事情,学会独立生存;锻炼好身体,少看色情片,不随便跟人上床,学会爱护自己的身体;发展一项适合自己的爱好,继续追求自己的理想,抓紧时间多学点儿知识,学会为明天思考。
友谊是我们内心深处的一种冲动,但它也是一种技能。这种技能既可以被教授,也可以被学习。
只有你愿意练习,愿意学习,你才能学会与他人相处,在他人的反馈中找到自己的价值,理解自己的身心需求。爱情婚姻很重要,而比爱情、婚姻更重要的其实是离开爱情、婚姻你活得多有意义。
很多时候,不是没有对的人出现,而是你并不知道她/他是对的人,或者说谁应该是那个对的人,甚至是你根本没时间交往生活中的人。当你了解自己的时候,你会让自己有时间了解他人,爱情不会盲目,婚姻不会让情感胜过理智。
人到了一定的年纪,是很难接受那种晚上回家一个人冷冷清清。不管多成功,他都希望有一个人分享人生的美好。而我要说的是生活中,“无论是友谊还是机会都是一点儿一点建立和创造的,没有靠运气一蹴而就的。——芭芭拉·布什”。
88%的人结婚都是在生活中认识的伙伴。如果你准备好了,那个人随时会出现。希望你读完这本书,你能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5
不过如果你想自杀,总觉得很孤独无助,根本不想与人交往,情绪失常,那么你一定要寻求医生的帮助,爱情未必适合你,有可能会让自己更痛苦,知道这一点很重要!
世卫组织驻华代表处发表的通报指出,2017年全球平均每十个人当中就有一人在一生中至少经历一次重度抑郁症。据估计,世界各地现有3亿2200多万不同年龄的人罹患抑郁症,而中国的患者人数至少在5400万。而在2014年中国抑郁症患病率约有3900万患者,但真正接受抗抑郁有效治疗的比例不足10%。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到2020年,抑郁症可能成为仅次于心血管疾病的,人类的第二大疾病杀手。
对95后大学生抑郁情况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56%的95后大学生样本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郁,其中40%的95后大学生有轻度的抑郁,12%的95后大学生有中度的抑郁,4%的95后大学生甚至有重度抑郁的情况,需要指出的是,湖南大学早前针对某高校3051名新入学研究生的调查,显示轻度抑郁者为20%,中重度者7%,共总合计仅27%,
如果你碰巧爱上了抑郁症患者,请尽量多理解,有的时候抑郁症患者会由于猜忌、自卑的心态将自己封闭起来,情绪多变无法解释。爱人需要知道,不是你不好,不是你做错了,不要自责。抑郁症患者对人生的绝望和无奈,需要爱人的宽容和理解,重新建立信任及沟通。可是,如果不寻求专业治疗的话,很有可能所有为“爱”的努力都枉然。
简书上有和抑郁症患者谈恋爱的故事,你可以搜索一下再做决定。
除了抑郁症还有强迫症,社交恐惧症等心理疾病不容忽视。患者不是不想爱,而是暂时没有爱的能力,请理解他们,而不是逼着他们恋爱、结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