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宁静如诗的村落里,刘平老两口宛如两株历经风霜的老橡树,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静静地守护着他们的家园。家园坐落于村庄北街的一隅,房屋虽略显陈旧,却如同古老的书卷,记录着往昔的故事,家中的院子被他们整理的如同书中的文字,井井有条,体现着主人的勤劳与坚韧。他们膝下育有三子,刘大、刘二、刘三,犹如三株在老橡树庇护下茁壮成长的小树苗,沐浴着父爱的阳光,汲取着母爱的雨露。
岁月如织,转瞬之间,刘大已到了成家立业的年纪。刘平老两口咬紧牙关,如同勤劳的蜜蜂,一点一滴积攒着甜蜜,终于为刘大筑起了三座宽敞明亮的瓦房。看着刘大娶妻生子,老两口的心中涌动着如同秋收般丰盈的欣慰与喜悦。
然而,幸福的时光如同流星划过夜空,短暂而绚烂。刘大的婚事刚刚尘埃落定,刘二便紧随其后,踏入了婚姻的门槛。在那个年代,农村里,没有房子就如同没有翅膀的鸟儿,难以飞翔。老两口看着刘二日渐成熟,心中焦急如焚,却无力为其再筑新巢。于是,他们在自己院子的一隅,用剩余的砖瓦和木料,搭建起了两间简陋的厢房,那箱房虽然简陋,却也能遮风挡雨,为老两口及老三提供了一个栖身之所。他们忍痛割爱,将正房让给了刘二,自己则领着刘三,住进了那两间狭小的厢房。就这样,刘二也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小天地。
可是,命运似乎总爱捉弄这对含辛茹苦的老人。当刘三也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时,老两口已年迈体弱,无力再为老三筑起爱的巢穴。他们看着刘三日渐长大,心中却充满了无奈与愧疚。而刘大、刘二又都刚刚成家,手头拮据,无法伸出援手。刘三就这样错过了成婚的最佳时机,成了村里的一条孤独的光棍汉,他每天无所事事,游手好闲,成了村里的一个笑柄。
老二夫妻育有一子,名叫小杰。小杰聪明伶俐,勤奋好学,成为了老二一家人的骄傲。老二妻子脑子活络,看到大棚蔬菜的商机,便在地里建起了大棚,种起了大棚蔬菜。她每天起早贪黑,辛勤耕耘,终于让大棚蔬菜换发了生机。然而,就在日子一天天好起来的时候,刘平老两口却相继离世,他们离世前,最放心不下的就是老三。他们把老大、老二两家叫到床前,千叮咛万嘱咐,一定要帮助老三成个家,让他有个安身立命之所。
老三依然住在老两口的箱房里,他虽然不太勤奋,但也能经营好自己的那一亩二分地。还能时不时地帮着老二家忙忙农活,两家关系融洽,日子过得不紧不慢。老三虽然光棍一条,但心里却对老二夫妻充满了感激。他知道,如果没有他们的帮助,自己可能早就流落街头了。
这一天,老二哼着小调回家吃午饭,心里美滋滋的。大棚里的蔬菜长势喜人,丰收在即,肯定会有一个不错的收入。其实,更让他高兴的是,妻子答应今年大棚蔬菜卖完后,可以拿出一部分钱来帮老三建房。大哥也放了话,只要老二能帮忙建房,他就为老三操持一门婚事。想着一块心病马上落地,老二能不高兴吗。他特意从路上的小卖部买了一扁瓶牛二和一袋花生米,打算好好庆祝一下。
妻子见刘二就着花生米喝酒,嗔怪道:“这样喝酒多伤身体呀,你等会再喝,我去整两个小菜。”老二笑着说道:“还是有媳妇好啊。”他看着妻子进厨房炒起了菜,想着老三的婚事终于有了着落,心中简直开心的要死。他仿佛看到了老三成家立业、儿孙满堂的那一天。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命运的天平在倾向老二的一刹那却又突然的偏离了他。当老二妻子正在灶上忙着煎鸡蛋时,突然听到餐厅“当”的一声响。她喊道:“老头子,把什么打碎了?”外面没有应声。她以为老二只是不小心打碎了酒瓶,便没太在意。接着说道:“碎碎平安,不用心疼了,没酒了我一会给你去买。”可当她端着一盘炒鸡蛋出来时,却看到老二歪坐在椅子上一动不动,酒瓶还躺在地上,透明的液体一点点往外流淌。她慌忙跑过去摇晃着老二,但老二已经没有了气息。
丈夫的突然离世如同晴天霹雳,让这个家庭陷入了巨大的悲痛之中。老二妻子抱着老二的尸体痛哭流涕,她无法接受这个残酷的事实。她想着老二生前的点点滴滴,想着他辛勤耕耘大棚蔬菜的身影,想着答应他为老三建房时的喜悦……她心如刀割,痛不欲生。
老二妻子在悲痛中处理完了老二的丧事。她看着刚刚毕业的儿子和刘平老两口的遗像,心中如同迷雾笼罩,充满了无助和迷茫。她不知道自己该如何面对这个突如其来的变故,该如何继续生活下去。她让刘三住进了正房,帮忙照看着刚刚高中毕业在附近打工的儿子小杰。自己则收拾起行囊,如同离巢的鸟儿,飞回了江西的老家去照顾自己老母亲。
时间如同流水般悄然逝去,刘三逐渐习惯了住在正房里的生活。他变得好吃懒做,如同被温水煮的青蛙,不再像以前那样勤劳肯干。他把这栋房子看成了自己理所当然的房产,仿佛忘记了这是老二一家曾经的住所。他每天无所事事,除了吃饭睡觉就是看电视打牌。他不再关心大棚蔬菜的生长情况,跟小杰也没什么话说。对老二一家留下的家具及一些物件,也一点点被他变卖。
这一天,隔壁的李家开始翻建住房。由于镇上不允许随意倾倒垃圾,也没有指定倾倒垃圾的固定场所,所以垃圾倾倒成了问题。李家的人看着满院子的建筑垃圾发愁不已。这时,有人给他们出主意说:“你们可以从刘三住的院子里取土啊!取土后把这些建筑垃圾正好填埋进去。刘三好吃懒做,不会在意这些的。”李家的人听了这个主意后有些犹豫,他们担心刘三不同意。但那人却信心满满地说:“放心吧!刘三那个人我了解,他只要有钱拿,什么都愿意做。况且那个院里本来是刘二家的,你们只要请他吃顿饭,再给他一点好处费,保准能成。”
果然,刘三在饭局的诱惑下同意了李家的请求。他让李家的人在他的院子里随意取土,并倾倒垃圾。他看着那些建筑垃圾被一车车地运进自己的院子,心里却没有一丝波澜。他仿佛已经忘记了这里曾经是老二一家的住所,忘记了老二妻子曾经的嘱托和期望。他的行为如同在亲人的伤口上撒盐,让人痛心疾首。
老二妻子在村里住了十几年,也有一些知近的朋友。当她从朋友那里得知李家在她的院子里取土并倾倒垃圾时,气愤不已。立刻从江西往镇里打电话,要求镇里立刻出面解决此事。她告诉执法人员,那栋房子虽然现在是刘三住着,但房主却是她的丈夫刘二。她要求执法部门立即制止李家的行为,并恢复院子的原样。
镇执法部门迅速出动人员进行调查。他们来到村里,看到挖掘机正在刘三住的院子里挖土,立刻制止了他们的行为。然而,刘三接受了李家的好处,被金钱蒙蔽了双眼,他跑过来跟执法人员争吵。他告诉执法人员,这是他的房产,他正在用建筑垃圾垫高自己的宅基地。他还拿出了房产证复印件给执法人员看,上面登记的房主是已经过世的刘平。
刘三的一番说辞让执法队左右为难。他们仔细调查后发现,这座房屋的登记房主确实是已经过世的刘平。而老二妻子虽然声称这是她的房产,但却没有提供任何被赠予房产的证据。按照备案登记的情况看,以前老二一家在里面住也只能算做暂住,并没有办理过户手续。而现在刘三却成了实际拥有者,这样一来,老二妻子成了冤大头,她无法证明自己的权益受到了侵害。执法队没有了执法依据,只好撤回了单位。而房产的纠纷却才刚刚开始。
刘二妻子从江西赶回来,与刘三展开了激烈的争执。她要求刘三立即搬出房子,并恢复院子的原样。而刘三却坚持认为这是他的房产,他有权处置。两人各执一词,争执不下。他们的争吵如同冬日里的寒风,吹散了曾经的亲情与温暖。给村子的和谐安宁造成了负担,也让人性的丑陋与贪婪暴露无遗。
最终,这场房产之争闹到了法院。刘平一家本来和睦的关系也因此彻底破裂。他们在法庭上为了各自的利益争得面红耳赤,如同斗鸡般互不相让。他们忘记了曾经是一家人,忘记了血浓于水的亲情。人性的字典里,似乎真的没有亲情这一页。他们为了利益而争夺、争吵、甚至反目成仇。曾经的血浓于水、曾经的兄弟情深,在利益面前都显得那么苍白无力。
这场房产之争最终没有得出一个明确的结论。老二妻子虽然心有不甘,但也无法证明自己的权益受到了侵害。她只能默默地接受这个事实,带着对老二的思念和遗憾离开了这个村落。她的背影如同秋日里的最后一片落叶,孤独而凄凉。而刘三则继续住在那栋房子里,享受着他不劳而获的成果。然而,他的内心却如同被虫蛀空的树木,充满了空虚和愧疚。他知道自己对不起老二一家,对不起刘平老两口的嘱托和期望。但在欲望的驱使下他仍然不想改变这个事实,宁可承受着良心的谴责和道德的审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