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朋友圈被“市一中成人礼”刷屏了。看着妈妈们晒自己的宝贝参加学校组织的“成人礼”的照片,看着母子合照,看着孩子写给家长的信,不禁脑补现场的画面。每一对母子都是心里相互关爱的,也许每时每刻表述,也许需要合适的契机,也许从不流露。
回想两日前,与先生结伴走在夕阳下,我突然带着微笑对他说:“从现在起,我要惯着我儿子,充分惯着”。他回视着我,淡淡笑一笑,没说什么。
自来有古语云:“惯子如杀子”,“养不教父之过”。我是疯魔了吗?竟然这样说话。
职业使然,周围人对我的评价大多都用“理性”一词。面对孩子的成长,对他的教育,我也尽量秉承这一习惯和理念。从小他就十分懂事,善解人意。少有妈妈陪伴的童年,也从不哭不闹,充分理解妈妈的辛苦,在妈妈下夜班休息时,做什么都尽量“静悄悄”的。于是我逐渐出现了愧疚心理,对他纵容,溺爱。时光荏苒,他从孩童长成了少年。从我的角度看他,他不再像儿时那么“听话”,凡事都有自己的主意,不能按照家长的“规定”生活。于是,我把这些归咎于我对他“管教”的不严格。逐步对他的要求越来越多,冲突也随之增加。冲突发生后,他有时会默默的流泪,当时的我很难理解,他都知道自己做的不对,还有什么委屈的?于是,新一轮的辩论又开始了,周而复始。
家里不再轻松,心里也不愉快,这样的时光要一直持续下去吗?
我重新观察孩子,审视自己。孩子每天衣冠整洁,早睡早起,按时上学校,按时放学回家,认真听课,高效率完成作业,准时参加兴趣班,尽量去做好老师给的任务,考试成绩名列前茅。我不满意于他闲话太多,牢骚太多,对自己的数学成绩要求总是不如语文成绩,于是,他每每说话时,我多数时会纠正他的语气和内容,又给他留了大量的数学练习,开始时他都尽量配合,逐渐的,反感出现,冲突升级。
换位思考,如果我是他,我是不是情愿做这些呢?答案是否定的,至少不是愉快的做这些。想想现在社会压力大,孩子伙伴少,每天可能都希望听到家长的肯定。而我呢?他不断的进步,我就要求他更进步。孩子逐渐长大了,有一些想法和主意趋于成熟。所以我决定,从他的角度出发,陪伴他,尽量去改正自己的缺点,完善自己,在效果不明显的情况下,“惯”着他一下,让他适当的放松,在合适的时机,让他自己意识到自己的不足,鼓励他改正。
如此,大家明白,我说的“惯子”,不是无原则的纵容,而是多给少年一些空间、时间,给他们自我完善的机会。如此,希望他成人礼时,我们仍然互敬互爱,一家人共同成长,生活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