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分享第285天 2018.6.20
今天要分享的主题是,孩子被打,要教会他不惹事儿,但也绝对不怕事儿。
女儿去公园玩儿的时候,曾经遇到过一些熊孩子。他们大概四五岁的样子,霸者公用的秋千和滑梯,不让别的孩子玩儿,而且一言不合就打人。女儿也被打过,当时她愣在那里,明显有点儿受到惊吓,脸上的表情分明在说,为什么会打我呢?随后,她一个人站在那里揉着被打的地方,没有哭,只是看了看那个孩子,然后就默默的拉着我离开了。回家后白天发生的这一幕,一直浮现在我的眼前,特别是女儿站在那里不哭也不反击,一脸惊愕的样子,还是让我感觉挺心疼的,甚至让我有一丝怀疑,我总是要求女儿不可以打人,要对别人友好,这样真的是对的吗?这会不会导致她变成一个胆小怕事,不懂得自我保护的孩子呢?相信这也是很多爸爸妈妈都在担忧的事情,那么孩子被打,需要鼓励他打回去吗?
孩子小小的世界就是成人社会的缩影,他们和同龄孩子之间的互动,都是在帮助他们学习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帮助他们今后更好的适应社会。如果从这个角度来思考,孩子被打后该怎么办?家长也许就不会再计较于眼前的被欺负、吃亏了,反而应该想想,如何利用这样的机会,帮助孩子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呢?
我们不妨想象一下,在大人的鼓励下,打回去的孩子会出现哪些问题呢?也许他们从此以后就懂得了要以暴制暴;也许有的孩子性格平和,即使打回去了,他们的内心也还是会感到害怕;也许他们没有打回去,于是就会被家长贴上懦弱的标签儿;又或许最终变成了两个孩子打来打去,家长要强行的拉开的局面。
不管是哪一种情况,其实都没有帮助孩子学会如何应对被欺负的情况。而在成年社会当中,被欺负的情况是少不了的。当然开头提到的我自己的处理方式也是不对的,但好在当时我想明白了教育的真正的目的之后,答案就变得很清晰了。
首先我要教会孩子学会正当防卫,让她知道她并不是弱者。不鼓励孩子打回去,这绝对不意味着他就是懦弱的,相反,这是教育孩子很好的时机,我们要有意识的教孩子一些回应的语言。可以在平时玩儿过家家游戏的时候,和孩子一起练习在公园常见的场景,教孩子一些正当防卫的话语。
比如:不要,不行,不可以,或者玩具被抢的时候,可以说:这是我的玩具。当被打的时候也可以说:打人是不对的,拿开你的手。教孩子学会自我保护和表达自我的意愿,其实比让孩子打回去更加重要。当孩子可以用坚定的态度明确的说出“你不要推我”这样的时候,大多数情况下对方是不敢再有进一步的行动的。在这种情景下,被打的孩子就不是弱者。最关键的是,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让孩子明白,在任何时候,他都具有保卫自己身体的权利。
在教会孩子学会正当防卫之后,我们还要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感受,并且学会宽恕。孩子被打之后,内心一定会有情绪,这时我们要鼓励孩子把自己的感受说出来,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帮助孩子发现委屈,而且能够让他们学会在遇到类似的问题,是如何心平气和的解决问题。
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感受,其实是很多家长都忽略的一个问题。因为他们觉得解决了当下的冲突就万事大吉了,但这样很有可能导致孩子将这些积压的怨气发泄在比自己弱小的孩子身上。
此外,我们还要通过适当的方式,让孩子学会饶恕别人。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很多的成年人也仍在修炼这项能力。有的孩子打人之后,他的家人会干预,让他道歉就自然很好,但如果对方没有道歉,我们也无法要求他人来道歉,这时我们要做的就是帮助孩子梳理情绪,让他释怀。
我们可以用平静的语气,将刚刚发生的事情描述给孩子听。比如:刚刚他打你了,他想玩秋千,但是你挡着他的路了,他不开心,于是就打了你,你感觉很疼,但你告诉他不许打人,这一点做的很好,他妈妈后来也教育他了,任何情况下打人都是不对的。
通常听到这样的话,孩子都会有所释然,而且他会明白,以后自己遇到类似的情况也是不可以打人的。
亲爱的家长朋友们,我们不可能永远保护着孩子,他们总有一天需要去独立的面对和解决冲突的。我们能做的就是从现在开始,教会他们面对冲突的正确态度,那就是积极面对有利有节,不惹事儿,也绝对不怕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