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自古以来,中国人都有这么一个传统,那就是大多人都认为“福如东海,寿比南山”这才是一个人最为有福气的象征。
可是,人只要长寿,只要活得久,他就一定能够幸福,就一定能够福气满满吗?不见得。
用哲学的观点来看,凡事都是利弊相存的。有可能你在这里得到了某方面的好处,而在另一方面就会有所损失。
从儒家的观点来看,人过分走极端就是不幸的开始。因为一个人不去“守中”,那么他就会招惹祸患。
而道家的观点就更为实在了,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福祸都是相伴相生的,有可能福气的背后,就是更大的祸患。
可以说,我们不能认为一个人过分长寿就是福气。因为人之长寿,是要人付出其余的代价的。
在《庄子外篇》当中,记载了这么一句话:“多男子则多惧,富则多事,寿则多辱。是三者非所以养德也。”
这大概的意思是,多子的背后,其实会让人感到恐惧;过分富贵,那么你会惹来很多不必要的事儿;而过分长寿,那么你就会受到侮辱。
其实,当人70岁之后,其实是不幸的开始。要是不能及时离去,会让所有人痛苦。
02
前段时间在养老院见过这么一位老人,他已经80多岁了,但只能躺在床上生活,平时的吃喝拉撒都得由护工来帮忙。
这位老人其实在75岁的时候就患了中风症。而他的家人也没有那么多的钱财和精力去照顾老人,所以他们便把老人安置在养老院里面。
据里面的人介绍,其实这位老人刚来到养老院的时候,他满脸都是泪痕,眼睛里面都是泪水,给人一种特别惨的感觉。
那时候的他就跟身边的护工说,自己最大的心愿,就是想回家,可就是回不去了,自己也不想给儿女们制造太多的痛苦。
不知为何,说着说着,老人便掩面痛哭起来。
其实老人的家人们也知道老人不想到养老院生活,只想在家老去。可是,这是他们这个家庭的经济能力和成员精力所不能承受的。
所以,老人家在养老院一待就是六年的时间。而在这六年中,儿女后辈们也很少来看望他,基本一年就来看他两三次而已。
说实在话,这位老人就是“寿则多辱”的典型代表。他很长寿,但是他所承受的痛苦,那是一般人都没有体会过的。而有些耻辱,则是到了特定的年龄才能够感受到的。
03
在这里,还是那个问题,到底是长寿好,还是不长寿好呢?
其实,人能否长寿,我们是无法决定的。我们连明天发生什么都不知道,又何谈决定未来的自己是否长寿呢?
在庄子的眼中,人自然生,自然死,那是最好的状态,不必说强求太多,不必说为了那些所谓的不切实际的想法而活着。
现在我们有很多人,都认为有钱有势,寿比南山才是最完满的人生。
可是,当人的财富一多之后,不孝子也就来了,争家产的也就靠近你了;当人长寿之后,病痛就多了,病魔就来到你的身旁了。
曾见过很多的儿女,他们都说自己的父母活得不好,虽然活了八九十岁了,可还是过得很苦。
我们要清楚,凡事都不能够以偏概全。
要是一个人健康,家庭和睦,那么人长寿一点,又有何关系呢?
可要是一个人不再健康,而是受到病魔的侵扰,连走路都成问题,那么人过分长寿,终究是自己折磨自己。
该走的时候就安然离去,这是最幸福的。而人不是这里被开一刀,就是那里去化疗,到回天乏术了才痛苦而去,这才是世间真正的不幸。
04
其实,我们现代人要有这么一个观点,那就是人如果能长寿,这固然很好,可这是我们不能把握的。如此,我们就该追求“生活质量”。
当人到晚年的时候,拥有高生活质量的人,和跟拥有低生活质量的人,那是有着很大的不同的。
就拿一个小康之家来说,一个老人身体健康,那么他这个家庭绝对是愈发兴盛的,而且他的家人也能感觉到幸福,老人自己也将会安享天伦之乐。
可要是一个老人卧病在床,那么这个小康之家就不是幸福之家了,而是落寞之家。
在如今这个社会,家庭的富贵和贫贱,只隔了一张病床的距离。
有病短寿,当事人也能痛快而去,家庭也不需要有过多的负担。而有病长寿,那当事人在受苦,家人也活在贫困和精力贫瘠当中。
如此,人还能有高质量的晚年可言吗?
庄子的观点虽然令人难以接受,可他告诉人的,就是一种自然的现实,也是一种生活的真理。
有些时候,真相往往是让人难以接受的。可是,当人经历过了,就会明白,痛苦的一切,才是最为真实的。
人到晚年,其实不要过分追求长寿,那不是人能够左右的,只要生活质量较好,那便足够了。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