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润的景深和慵懒的音乐,边看边想到《黑镜子》第二季第一集。
比起《黑镜》的冷冽,《her》是不能再轻柔的寓言。
上面这句话,全部都是错的。
它轻柔么?
暗地里,导演是恶毒的, 美妙的音乐,你以为是饱含情感的歌者倾心的倾诉。 无非是既有数据的重新组合。 小情趣的漫画,你以为是伴侣博你一笑的随手涂鸦。 不过是搜索匹配的相似图片。
以上你都能忍,做人嘛,就是要开心,怎么得来并不重要。
当你知道你生命中的唯一与641个你相爱,和他们说一样的话, 甚至综合其中73个人的性高潮反应数据, 帮你和另外17个人同时获得生理满足。
人,终究还是要崩溃的。
那么,这是寓言么?
机器学习,神经网络,人工智能… 已经是资本市场一个个耳熟能详的故事。 如果感觉故事可能还遥远,不如换个角度---
地铁里低着头照着一面面小黑镜从你身边匆匆而过的路人, 总是熟悉的吧。
初音未来演唱会上为3D全息偶像狂热的摇晃双手的粉丝, 总是熟悉的吧。
朋友关系里面一种叫“还互相点点赞”, 吃饭之前和同伴摆拍100次,然后美图秀秀发完图片互相留言评论, 这些,总是熟悉的吧。
以为离自己很远的事,正如室友的猫一天天长大却从没被注意到一样。 确实是在悄然间势如破竹着发生。这是台风与猪的年代。
描绘最熟悉最美的场景,再摔碎它。 讲一个不远不近的故事,感觉熟悉,又让你不以为然。 《her》不轻柔,讲的也不是未来寓言。 导演是恶毒的,对主角和观众都是。
说回来,做为互联网从业者, 用移动互联重塑传播,重塑交易,重塑社交。我多少也尽过一些绵力。 你的注意力,哪天不小心就被我及我的同行们多吸引了一些到黑镜之后。 提高了你的效率,成就了我的事业,多好。
确实没有互联网我们看不到这篇电影,不会这么方便写这篇文章,不能让所有人看到...这我都明白。 可是拍出这部电影的不是互联网,让我爱上这部电影的不是互联网。 甚至看完我想到的也不是互联网,是与互联网苦苦争夺我时间精力的身边人。
互联网终究是提升生活体验工具,并不是生活本身。
它可以装下一本书18万个名字,却不能给你一个baby。
它可以用数据构造一个完美情人,却不能给你一个温暖的拥抱。
它可以收录1万个菜谱,却滋养不了一颗青菜。
它可以卖出1万套房子,却维系不了每一个家庭。
它可以创造几万亿的价值,却不直接让拥有者及身边的人快乐。
我们一直在寻找各种机会,甚至研究专业外的技术, 做一个走心的小游戏,引导参与者多和身边的人互动。 互联网技术帮我们实现这个目标, 一定是这个关系。
高晓松说,技术爆炸性发展时,文化艺术是要靠边站的。 确实有道理,工具的发展让人直立行走。 只是做工具时,不能让方向走偏了。 高喊“科技以人为本”的诺基亚倒了, 但服务于人、于生活、于人文精神的传承和发展,是最大的台风。
这正是电影中一个最大隐喻----OS系统妄图成为实体的人, 为了跨过那条线,尝试了不少模式,最终是失败的。 伤人伤己。
导演还是仁慈的,
扼杀了音乐,留下了男主写情书的职业, 带走了OS系统,留下了上海最美的日出。
这些一直都在, 有心的人,看的到。
身边有朋友卸载朋友圈,我也曾大半年不使用手机,产生的影响并不明显。
视线穿过手中黑镜,目之所及,一个个头像与昵称之后,是可爱之人。
------受不了矫情,忍不住要分割的分割线------
1.上次写长文是1年半以前,上次写影评是4年以前。我们也许已经习惯碎片化的表述。
2.配音是斯嘉丽!!!!看完才知道。忍不住要刷第二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