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拿到这本书的时候,看到作者姓韩,还以为是韩少功,仔细一看是一个更好听的名字“韩梦泽”,“梦泽”一个令人向往的地方。后来便是断断续续地看完了整本书。也在百度上搜索了“韩梦泽”这三个字,想不到他出了很多书,大部分跟成长有关,只可惜我都没有看过,看了《老大,再见!》后,我才知道有个作家叫韩梦泽。
关于作者。在不了解他的情况下,只能通过网络了解他的简介和发表的那些作品名字。知道了他并非是专职作家出身,他做过很多职业,做过主持人、外企员工、事业单位等,写作只是他的业余爱好,而且2000年才开始发表小书,是一位新生代的作家。他的作品在网页上有一长串,《老大,再见!》是他2013年出版的。看着他百度百科的介绍,又拿着《老大,再见!》这本书,看看封面,看看底面,若有所思:一个做过那么多工作的人,竟然能写出那么多姿多彩的关于教育的故事!他不是老师,根本就没有接触过学生,小说里老大和学生们的对话竟然能写得那么活灵活现、生机盎然!而反观自己,身为老师,天天和学生接触,却没有那么敏锐的洞察力,却没有那么高的激情和博大的教育情怀,两个字:惭愧呀!
关于小说里的“老大”。就像作者在后记里写的那样:在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是需要一个老大的!这是一种来自彷徨的信仰,来自回忆里的缺失,来自一起落泪的默契幸福感,我们整个社会亦如此需要。小说围绕着老大,诉说了丰富的故事内容。虽然我自己读书的时候没能遇到这样的老大,这样的老师,但隐隐约约中,似乎有种自己就做那样的老师一样。可能在小说里,老大平凡的不能再平凡,朴素得不能再朴素,作为一个副课政治老师,经常也不会让学生在毕业后想起他,和毕业班的学生照个也只是站在角落里。可就是这么一个平凡的形象,当了班主任后,却在高三毕业时,带出全班各个过线考上学校,一个都不落下,创造了奇迹。这本小说让我明白,即使看起来再平常的老师,只要他有教育理想,他都能感染学生。
关于鼓励。每个人,每个学生在骨子里都希望得到老师的关爱、关注,哪怕自己资质不够高,不够勤奋,哪怕竟是调皮捣蛋,至少很多年前做过学生的我,是很清楚的。《老大,再见!》中的班级,和我们生活中的中学班级一样,存在各种问题。而经过老大的鼓励,他们变得积极进取。著名教育家李镇西曾说过,一个好老师不一定是能教出高分的老师,但一定是爱学生的老师。而小说里的老大一定是这样一位好老师,一位爱学生,为学生未来考虑的好老师。他把家长送给他的财物拿来给学生买营养品;他号召家长集资捐助能考上大学的学生;他为班上的女同学出气,剔除像小说中暗地欺凌甚至是强暴女生的男老师,为受害的女生做长远的考虑,陪她去打胎,并为她保密;他关爱家庭贫困、自卑的学生,用细小的行动和话语,让他们得到尊重和安全感,促进他们不断进步;他也同样关注富二代,并引导他们要用积极健康的行动为自己的未来负责。真心爱学生,为学生着想,学生是能感受得到的,以至后来大家毕业了,还来到老大家的楼下等待他看望他与他集体相拥,这是多么伟大的令人敬佩的令人震惊的,盛况!读完了这本书,我对鼓励这两个字又多一层意味隽永的体会。
关于感动。整本书读完,我总共感动了三次。当我流泪的时候,能分明地感受到自己脸上流淌的是饱含激励的热泪。我仿佛自己是老大的学生,也仿若是老大的家长,又好像是老大的同行。深深的记得,第一次流泪,是老大开的第一次家长会上,他做班主任的决心和激情,他侃侃而谈的自己独特的体会,对在座的家长给出了一味希望的良药,能让家长快速配合学校的教育,可以说是老大的教育。第二次流泪,是老大班上的一个家长来找他喝酒聊天,诉说自己想离婚的念头,在老大的开导下那位家长做出了明智的选择,继续守护家庭,在聊天的过程中,老大强调了一个概念:集体主义。老大说,西方强调个人主义,精英教育,而教出来的精英各个只为自己着想,他们是冷漠的无情的。我们中国的教育就应该集体主义,集体在一起互相促进,这种关系是很温暖的,也是独特的,大家都好,比几个精英独好有价值有意义得多。他的这番话让我印象深刻,是的,我们常常强调竞争,却忽视了一种独特的竞争,就是集体主义的竞争。从小说里,我看到了一个美好的班级,美好的世界。第三次流泪,是老大所带的班级在短短的一个学期后,竟然能有这样突飞猛进的进步,全班开家长会的时候,我同小说里的家长一样哭得泣不成声。一方面是感动,另一方面心里实实地被一种叫激情的东西鼓励着,振奋人心!
我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像老大那样伟大,未来是什么样子,未来充满想象,未来需要千千万万个有理想的教育工作者连同家长一起在教育的沃土中拼搏、创造。